成都大学(Chengdu University)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是四川省和成都市共建的综合性大学、成都市重点建设大学,是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高校、四川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四川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为中俄“长江—伏尔加河”高校联盟、成都国际友城高校联盟、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1983年,停办本科,只办专科;2003年5月,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成都学院;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2010年4月,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2013年8月,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根据2022年10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10个学科门类,69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600余人,正高及副高职称教师近800人;曾获评2018年全省先进定点扶贫单位、2021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4]

中文名

成都大学

硕士点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

别名

成大(CDU)

创立时间

1978年

机构类别

公立大学

机构类型

综合

机构属性

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1年)

所属地区

中国四川省成都市

主管部门

四川

本科专业

62个

外文名

Chengdu University

院系设置

机械工程学院、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商学院等14个二级学院

校训

自爱、自修、自尊、自强

校歌

《成都大学校歌》

校庆日

每年12月8日

地址

校本部:四川省成都市成洛大道十陵上街2025号 、川抗所校区: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龙潭总部经济城华冠路168号、文家校区: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文家场、附属医院校区:四川省成都市二环路北二段82号

院校代码

11079

奖项

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2001)

知名校友

王力

占地面积

2946亩

学校官网

http://www.cdu.edu.cn

历史沿革

文脉溯源

成都教育学院

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

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幼儿师范学校

1904年,淑行女塾创建。

1906年,改为淑行女子学堂。

1911年,改为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学校。

1914年,更名为四川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

1935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女子师范学校。

1949年,调整为四川省立女子师范、幼稚师范联合学校。

校园风光

1950年,更名为川西成都女子师范学校。

1953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学校。

1965年,调整为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幼儿师范学校。

四川省成都第二师范学校

1906年,公立四川优级选科师范学堂创办。

1910年,更名为川中师范学堂。

1914年,改为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1950年,更名为川西成都师范学校。

1952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二师范学校。

1969年,四川省成都第二师范学校与城北中学合并为东方红学校。

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

1970年,四川省成都第一师范、幼儿师范学校与东方红学校合并为成都简易师范学校。

1971年,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

在“文革”期间,学校十年内搬迁八次,辗转于龙泉驿区柏合寺、青台山、石灵、山泉,最后校址在金牛区花照壁街。

•四川省新都师范学校

1904年,新都县速成师范学校成立,校址位于新都县城东文昌宫。

1910年,更名为新都县立初级小学堂。

1929年,更名为新都县立初级中学。

1936年,更名为新都县立初级农作家事职业学校。

未来蓝图

1947年,更名为新都简易师范学校,校址在新都县谕亭巷。

1951年,更名为四川省新都师范学校。

1959年,更名为四川省新都幼儿师范学校。

1969年至1974年,学校停办。

1975年,调整为四川省新都师范学校。

1992年,学校迁址新都县。

•成都教育学院

1957年,成都市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成立,校址位于成都西胜街。

1960年,更名为成都市中学教师进修学院。

1976年,更名为成都市教师进修学院。

1984年,更名为成都教育学校。

1996年,成都教育学校与成都成人教育学院(1986年,创办于1980年的成都市工农业余师范学院更名为成都成人教育学院)合并为成都教育学院,校址位于成都东马棚。

2001年,四川省成都师范学校和四川省新都师范学校并入成都教育学院,校址在成都百果林街。

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

•原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

1952年10月,在羊市街鹦哥巷创建四川省护士学校。

1953年2月,调整为四川省成都护士学校。

1955年6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迁至文庙西街。

1958年7月,更名为成都护士学校,迁回羊市街鹦哥巷。

1959年5月,更名为成都医士学校。

1961年9月,更名为成都卫生学校。

1983年12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

•原四川省成都第二卫生学校

校园风光

1958年9月,四川省温江专区医学专科学校创办,校址位于温江县(现温江区)。

1960年7月,迁至广汉县(现广汉市),更名为四川省都江卫生学校。

1961年7月,更名为四川省温江卫生学校。

1962年12月,迁至灌县(现都江堰市)康复路。

1979年,更名为四川省温江地区卫生学校。

1983年10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第二卫生学校。

•原四川省成都中医学校

1959年1月,成都中医学校创办,校址位于锦官驿街八十八号。

1963年3月,迁至红星路一段四十四号,更名为成都中医进修学校。

1976年,更名为成都中医学校。

1984年7月,更名为四川省成都中医学校。

•新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

成都学院

2000年5月,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第二卫生学校、成都中医学校三校合并组建新的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分别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羊市街校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都江堰校区)、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锦江校区)。

2004年9月,在青羊区文家场增设文家校区。

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

1942年,在布后街创建四川省立幼稚师范学校。

1944年,迁至青龙街;1946年,迁至吉祥街(原向育仁公馆)。

1949年9月,迁至文庙后街,更名为四川省立成都女子师范、幼稚师范学校。

1957年2月,迁至致民东路16号,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

1965年,迁至龙泉驿区柏合寺,调整为成都第一师范学校、幼儿师范学校。

1970年底,更名为成都师范学校。

1973年秋,迁至簧门街,更名为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

1974年,迁至昭宗祠88号。1980年,迁回致民东路16号。

2002年,加挂四川师范大学学前教育学院牌子。

成都铁路中心医院

附属医院

1901年,法国天主教传教士杜昂先生请来玛利亚方济各传教会女修会在成都市平安桥街大树拐创办法国医院。后因院址不敷应用,即利用“庚子赔款”在平安桥马道街75号施药室的基础上扩建,更名为法国天主教圣修医院。

1932年,成都川军巷战时,医院救治受伤官兵,受到军民赞扬。

抗日战争期间,日战机轰炸成都,医院被当时的省府列为重点医院,专门抢救重伤员。

1947年,附设私立仁爱高级护士职业学校,先后招收3个班,开设有英语课,共培养护士57人。

1950年后,医院更名为和平医院。

1951年,西南铁路工程局接管后成为“基地医院”。

1958年,医院划归成都铁路局,更名为成都铁路局成都铁路中心医院。

1995年,医院被四川省卫生厅确定为“国家三级乙等医院”,同年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世界卫生组织授予“爱婴医院”称号。

2004年12月,医院由成都铁路局移交成都市政府管理,正式成为成都市卫生局直属公立医疗机构之一。在成都市新的区域卫生规划中,医院被成都市政府规划为“城北医疗中心”,医院的改扩建被列入成都市“试验区建设”的重点工程。

2008年9月,经四川省教育厅和成都市卫生局批准,医院与成都医学院签署协议,成为成都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非直管)。

2009年1月,四川省卫生厅正式下文确定医院等级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1965年化工部遴选了十个与国防有关的重要科研机构作为三线建设项目,由沿海迁往内地,其中就包括将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抗菌素研究部分的设备的人员,迁往成都,建立抗菌素研究所。3月份中央文件下达,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随即开始考察联系,提出迁建方案,7月6日召开抗菌素研究室职工大会进行动员,7月30日第一批内迁职工乘火车由上海经西安进川,8月2日到达成都,随迁十一个车皮的装备、家具与图书。11月11日召开成立大会,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宣告成立,起初取名为工业研究所。

1970年,化工部、石油部、煤炭部合并,成立燃料化学工业部,所部分业务移交四川省化工局管理,隶属关系变为燃化部和四川省化工局共管,主要由地方管理,更名为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1975年10月,燃料化学工业部为石油化工部和煤炭工业部,医药划归石油化工部领导,研究所隶属关系变为石化部和四川省化工局共管,仍恢复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名称。

1978年,石油部与化工部分开,研究所为化工部领导。7月,移交国家医药管理总局直属,实行总局与地方双重领导,以总局为主,业务工作由国家医药管理总局中国医药工业公司归口管理。10月,化学工业部将研究所调整为部与地方双重领导,以部为主,名称改为化学工业部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1979年3月,更名为国家医药管理总局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1981年11月,国家医药管理局将研究所由中国医药工业公司调整为总局科教司统一归口管理。同月,研究所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权单位之一。

1985年,研究所成为国家医药局系统科技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

2000年7月,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将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移交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所属。

2002年11月,更名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2008年,研究所从杉板桥旧址整体搬迁到了龙潭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新址。

2009年,被科技部指定为“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

2010年5月,隶属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

2011年,获准设立“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成都学院

校门变迁图集

1978年12月,成都大学创办,校址临时设于成都市黉门街,以后又迁址花圃路、荷花池。

1979年3月9日,学校在成都市人民政府招待所礼堂举行成都大学首届学生开学典礼。

1983年,为了接受世界银行的贷款,学校停办本科,只办专科。

1999年7月2日,第九届成都市委第36次常委会正式作出迁建成都大学、创造条件使成大重新升格为本科院校的决定。

2001年1月8日,新校建设工程奠基典礼在十陵工地举行。

2002年,学校迁至十陵。

2003年年5月16日,经教育部批准恢复为普通本科院校,教育部批示:“首先在原成都大学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层次的成都学院,撤销原成都大学的建制,但成都大学校名保留且不被其它学校使用。然后积极创造条件,俟条件具备后,再按程序更名为成都大学。”[1]

合并发展

2006年,成都教育学院、四川省成都卫生学校、四川省成都幼儿师范学校并入成都学院,分别为成都学院师范学院、成都学院医护学院、成都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2010年4月21日,成都铁路中心医院成建制划归成都学院作为附属医院,更名为成都大学附属医院。

2011年9月29日,经教育部审核,批准成都学院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

2012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同年入选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3年年8月15日,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全部国有产权无偿划转给成都学院,同时学校成为了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

正门

2015年,入选四川2011计划(四川省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2017年5月,学校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2]

2018年12月7日,教育部发文正式批准成都学院更名为成都大学。

2020年7月2日,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4]

2021年7月26日,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专业学位硕士点。8月30日,成都大学将与四川科技职工大学合并。[14]10月26日,成都大学入选2020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15]

2022年6月9日上午10点,成都蓉城足球俱乐部与成都大学举行“成都蓉城·成都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16]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设有14个二级学院,开办59个本科专业,涵盖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拥有直属三甲综合附属医院1所、附属幼儿园1所。[4]

截至2022年1月,学校设有艺术学、文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法学、工学、医学、理学、农学10个学科门类,62个本科专业。[4]

专业设置

院系名称

专业名称

机械工程学院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建筑学、土木工程、测绘工程、工程管理、工程造价、环境工程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通信工程、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信息与计算科学、自动化
药学与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药学、制药工程
展开表格学科体系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拥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个、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7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15个,拥有四川省重点学科1个、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3个、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2个。[4]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建有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工程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药学学科2019年入选校友会评选的中国高水平学科,位列全省第二。[15]

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成都大学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学术学位一级学科硕士点

:药学、工商管理

学术学位二级学科硕士点

:药物化学、药剂学、生药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会计学、企业管理、旅游管理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

:会计、艺术、新闻与传播、教育、体育、工程、农业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

:会计、音乐、广播电视、美术、艺术设计、新闻与传播、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体育教学、材料工程、农艺与种业、农村与区域发展、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含原农业信息化、农业机械化领域)、食品加工与安全[8]

四川省重点学科

:微生物与生化药学

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学科

:骨科、泌尿外科

四川省医学甲级重点专科

:胸心外科、呼吸内科[9]

师资队伍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博士生导师30余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29人,专任教师1632人,正高职称教师230人,副高职称教师567人,博士教师773人。学校特聘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为名誉校长,有国家杰青、长江学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20余人,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省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等80余人。特聘两院院士3人、欧洲科学与艺术院院士2人,特聘长江学者、国家杰青等20余人,特聘高端外国专家近30人,特聘研究员(副研究员)100余人。[4]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王清远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王清远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王清远
展开表格
四川省教学团队

团队名称

所属学院

带头人

立项年份

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周激流2008
生物工程生物产业学院赵钢2009
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产业学院刘达玉2010
创意型旅游管理旅游文化产业学院诸丹2010
人才培养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门,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38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81项;有省级特色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卓越计划试点专业、应用型示范专业25个,省级精品课程(精品开放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程)40门,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75项。

学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通过中国教育专业认证;建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地——张澜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全国首批“斯坦福创新创业课程实验中心”。

截至2022年1月,学校有国家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4个,省级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专业7个;食品科学与工程等4个专业入选四川省应用型示范专业;广播电视编导入选省级“课程思政”示范专业;旅游管理等19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双万计划”。[4]

国家级特色专业

: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土木工程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教师职业道德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成都学院—许燎源现代设计艺术博物馆艺术学实践教育基地

四川省特色专业

:小学教育、学前教育、食品科学与工程、动画、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旅游管理、自动化

校园建筑

四川省本科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旅游管理、自动化、土木工程、动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法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广播电视编导

四川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创意型旅游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成都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背景下市属高校高素质、应用型软件外包服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四川省精品课程

:计算机图形学、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教师口语、护理学基础、民事诉讼法学、包装设计、计算机网络(双语)、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出纳实务、畜产品加工学、动画创作、英语视听说、学前教育学科学研究方法、学生领导力、音乐基础与作品欣赏、国学经典导论、生理学

四川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国学经典导论、动画创作、音乐基础与作品欣赏

四川省精品开放课程

:国学经典导论、动画创作、计算机网络、畜产品加工学、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学前教育学科学研究方法

四川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前教育实验教学中心、计算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数字动画实验教学中心、生物医药基础实验教学中心

四川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自动化、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食品科学与工程

四川省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

:“四有”幼儿教师培养综合改革、“主辅+特长”培养模式下多科适应的全科小学教师培养

•教学成绩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近两届获得四川省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近五年,学生获得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661项,省级1072项;毕业生平均就业率95%以上,连续获评“四川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4]

教学成果部分获奖项目

成果名称

获奖情况(年度)

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拍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0)
高职高专应用性人才拍样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01)
创建校内-校外--海外三级实践教学体系,培养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高校“两课”实践教学新途径的探索以实践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004)
展开表格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据2018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建有农业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技术研发分中心1个、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1个、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个、四川省医学乙级重点实验室建设项目1个、四川省协同创新中心2个、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四川省哲学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3个、四川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2个、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5个,设有中国工程院周宏灏院士工作站。

学校设有大数据研究院、旅游与会展研究院、教育科学研究院等校级科研机构。

平台类型

平台名称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农业部杂粮加工重点实验室
农业部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杂粮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
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
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四川省泰国研究中心
国家级药用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专门机构微生物资源保藏管理中心
展开表格研究成就

截至2018年11月,自2012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重大专项10项,其他国家级项目143项,省部级项目357项;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92项,其中2014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5年入选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1项;发表论文被SCI收录804篇、CSSCI收录467篇,获得专利授权684项。2016年以来,5名博士后进入学校博士后实践基地,获得3项国家博士后基金支持。

2016—2018年,学校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连续三年立项20项,排名在川高校前十;2017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10项,排名在川高校第六。2017—2018,学校连续两年科研经费超过1亿元。

学校川抗所主办的《中国抗生素杂志》在全国药学类核心期刊中排前十位。王清远教授于2014、2015、2016、2017年连续四年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以第二完成单位完成的《阿卡波糖原料和制剂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项目获评2014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18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纸质图书总量达218.56万册,订购中外文期刊1700余种,报纸54种,并新进了重庆智舍外刊服务系统,开通了文献传递;图书馆数字资源已达31TB,拥有电子图书138.4万册,先后购进了中外文数据库36个,资源类型覆盖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并自建了巴蜀名人资源库等7个特色数据库。

•学术期刊

期刊

《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学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药学与生物工程、信息科学与工程、现代制造技术、建筑与土木工程等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研究论文、研究报告。学报获得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网(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学文摘以及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等多家知名数据库及文摘期刊全文收录。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主管,成都大学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人文社科类学术期刊,刊发文学、艺术、哲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历史与社会学、语言文学、艺术、高等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学报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引文数据库统计源刊、全国市属高校优秀学报、全国地方高校名刊、四川省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图书馆馆藏期刊。学报的“三国文化”栏目曾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四川省高校文科学报研究会优秀栏目”,“口述史”栏目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名栏”。

《教育与教学研究》由成都市教育局主管,成都大学主办,是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一批认定的学术期刊,是“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是四川省第一届、第二届社会科学特色学术期刊,四川省第三届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期刊。期刊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报告》引文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NSSD)、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超星学术期刊“域出版”、中教数据库、博看网等收录。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截至2018年11月,学校与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共建孔子学院,推广汉语教育和中华文化,是四川省第二所在海外建立孔子学院的高校。近五年,累计在校留学生1300余人,生源国近4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外联合培养项目及校际交流项目学生人数2000余人。学校与中国(境)外30余所高校签署了合作备忘录,近五年,来校工作或讲学的外籍专家超过300人。

学校通过与中国以外高校间的合作交流,促成了成都市与泰国清迈府和新西兰哈密尔顿市建立国际友城关系。2016年,学校被推选为“成都市国际友城高校联盟”秘书长单位。学校聘请了泰王国诗琳通公主为名誉教授。2018年,特聘外籍专家关国兴获得国家外籍专家最高荣誉奖励——“中国政府友谊奖”。

学校与中国农科院、新华三集团和成都市多个区(市)县及市级部门建立了政产学研用战略合作,合作建有中国农科院成都研究生分院、新华三IT学院、成都新闻学院、天府文化研究院、成都文献中心、成都足球学院、成都研究院、成都市旅游研究院、成都会展经济发展研究院、成都药物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学校建有中国唯一的幼儿体育发展研究中心。[4]

2020年7月2日,由川渝两地68所高校组成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艺术联盟在蓉成立,成立大会在成都城市音乐厅歌剧厅举行。成都大学为艺术联盟成员之一。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校徽

释义:以太阳神鸟图形表示成都,同时有立足成都,服务地方之意。参照校训中“自立、自尊、自强”,采用屹立式的构图,而以书本锲合“自修”。主体部分是字母“U”,是大学英语单词的首字母。沿用“和平鸽”的创意,加以美化和协调处理。图形借鉴:书本、建筑、警示钟、鸽子、地球、欢呼人形。

校徽

40周年校庆标识

精神文化

•校训:自爱、自修、自尊、自强

张澜先生1942年11月5日在他的《四勉·一戒》两书的篇首“自序”中提到的“人不可以不自爱,不可以不自修,不可以不自尊,不可以不自强,而断不可以自欺。”因此根据《四勉·一戒》,提出“八字建议作为校训。

自爱

:古往今来有成就并为后世效法的知识分子莫不拥有良好的自我判断与自我期许,并珍惜自己的良好品质与名声。在张澜最尊敬的孟子的言论中,对不自爱的人和事是很鄙夷的:“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所以,张澜这样来论述自爱:“即爱己之身不使其为恶所污损,而使之常生长于善也。欲其生长于善,必先求所以养之。养”的内涵是指“仁义良心”的培养。自爱者能做到“既不贪不义之生,亦不羡不仁之富”。如何才能拥有“仁义良心”呢?张澜认为:首先要“己立”(能得合理之生存,并在此基础上“为善自乐”)、“己达”(能受良好的教育,并在此基础上“行义咸宜”)。坚守“仁义良心”的自爱者才能做到“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修

:儒家经典给中国历代士大夫指出的最有价值的人生道路是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种立足于卓越的个人修养而担当家庭、社会、国家赋予自己的责任、使命的奋斗历程。张澜解释自修的内涵是:“就所学之已知已行者,而加以省察克治之功也。”“师虽教,而不能代其行;友虽益,而不能助其心,所贵乎自修者,为仁由己,克念作圣,其机在我,非由人也。”他还进一步指出:“人能自修,则日进于圣贤;不能自修,则日流于非僻,此理之必然也。”

校史馆

自尊

:张澜平生最佩服孔子倡导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的伟大情操,更是将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自己终身的座右铭。所以他结合当时的官员与知识分子队伍严重的良莠不齐这样论述自尊:“无廉耻,无气节,卑鄙龌龊,蝇营狗苟之人,固没有自尊心,即使读书颇能勤学,为人亦知自好,而仅志在温饱,以达富贵为目的,亦是没有自尊心。自尊是不安于凡陋,而以远大自期,即孟子所谓‘尚志’,高尚其志,不肯同乎流俗,就是自尊。”“能不以富贵而荡其志,不以贫贱而变其节,不以威武而挫其志,即是自尊。”这是中国知识分子最高贵最值得传承的精神气质。

自强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粹之一是要求知识分子“自强不息”,它最具有影响力的表述是在《易经》里论述乾卦时,孔子所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张澜对自强内涵的解释是:“自强之要,在于为善,故必本于学,自强之功,在能不息,故必坚其志。”此外他还论述了自强的重要性:“盖人能自强,大之足以为圣贤,为豪杰,耀古今而盖天下,小之亦足以为一乡一国之有德有为之人。”这正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

•成大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校风学风

校风:雅成大德、恒成大器

学风:学会学习、读懂生活[4]

•校歌、学子之歌

《成大校歌》

作词:周激流 作曲:胡郁青和煦的春风轻拂脸庞,我们怀着理想放飞希望。嘤鸣湖畔我们放声歌唱,歌唱成大今天美好时光。我们是时代的一缕骄阳,莘莘学子来自四面八方。我们努力拼搏奉献力量,为了成大明天更加荣光、更加辉煌。自爱自修自尊自强,团结奋斗书写青春篇章。我们努力拼搏奉献力量,为了祖国明天更加辉煌。

成大校歌

《成大学子之歌》

作词:屠火明 作曲:陈万、胡郁青你来自南江,我来自北国。我们相聚在成大,追逐梦想和传说。你热情似火,我青春如歌。我们跨越彩虹的智慧放飞寄托。希望里开满了花朵,梦想中挂满硕果。手拉手一起拼搏,心连心温暖你我。手拉手,心连心,一起来唱歌。为理想,为梦想,一起去拼搏。手拉手,心连心,温暖你和我。为成大,为祖国,一起去拼搏。

成大学子之歌

领导团队

历任领导
党委书记任期校长任期
尤超1979.4—1983.8刘铁山1979.4—1981.1
刘天文1983.8—19853魏柏良1985.3—1991.7
蒲修贵1985.3—1991.1杨启卫1991.7—1997.2
魏柏良1991.1—1994.7张日新1997.2--20052
杨启卫1994.7—2000.5吴光2005.3—2007.11
展开表格

校园环境

校园活动

社团文化

图书馆

学校举办的文化活动有“嘤鸣风学术论坛”、成都大学“科创杯”科技文化节、成 都大学社团活动月、成都大学“雄辩杯”辩论赛、成都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基地、成都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系列活动、数学建模比赛、成都大学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开展了“弦歌三十——纪念成都大学建校30周年”晚会、“祖国在我心中——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晚会、“党的光辉耀成大——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晚会、“悼念最美志愿者汪策”追思会等主题典礼教育活动;每年举行一届全校性师生田径运动会;开展各级教学名师评选活动、“学生喜欢的大学老师”评选活动,教学质量跟踪检查制度、举办各种讲座,签名、演讲比赛等活动。

2010年,学校启动了“我镜头中的美丽成大”摄影作品征集比赛和“嘤鸣杯”征文比赛;2011年,启动了“影动成大”DV作品大赛和“流金岁月”成大人讲成大故事活动。

知名校友

领域

姓名

备注

政界徐万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副馆长(兼),省政协常委
王力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
徐季桢成都市政协常务副主席、党组副书记
廖成珍成都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办公厅主任、党组成员
黄德斌成都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市医疗保险管理局局长
展开表格

获得荣誉

2020年12月,入选2019年“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名录。[12]

2021年4月22日,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授予其“四川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称号。

2021年7月26日,入选2020年现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新增一级学科硕士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