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史村,村名,隶属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简称东史。原隶属山东省武定府蒲台县,1918年黄河改道,致使蒲台县境与治所分离,后蒲台县被撤。东南史历改隶广饶、博兴等县。1985年东营市成立,东南史随龙居乡改隶东营市牛庄区,后牛庄区东营区合并,改隶东营区。

中文名

东南史村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地区

东营市

地理位置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

面积

3200亩(2018年)

人口

457口(2018年)

特色产业

种植

建村时间

明永乐年间

东南史村简介

村建于明永乐年间。时史秉文史秉先兄弟迁徙至此,落户成家。稍晚有张氏祖张炳自河北省枣强县迁入,成村内两大姓氏。而后陆续有迁入迁出,乃有张、史、曲、刘、韩、杨、靳、李、姜、闫诸姓。抗战时期东南史地临渤海军区指挥部,同时周围日寇据点密布,时有战事发生,杨国夫司令员等曾多次亲临考察地势,军区青年独立营曾于村内驻扎。村西南原有无名烈士墓一座,烈士籍贯、所属部队俱已不可考。东南史村现有126户,457口人,隶属东营市东营区龙居镇,位于镇东南方四公里处。“228”省道纵贯东南史境地与“205”国道接轨,交界于滨州。南至打渔张灌河“四干”,北至地下河“广蒲沟”,总面积3200亩,耕种面积现已达1600亩,具有蓄水灌溉之优势,亦有排涝泄碱之条件。蓄水量超百万立方的水库,占地400余亩,与“四干”北坝紧紧相连,该水库曾为东营市的“亿、仟、百、万、十”平原水库工程的典范。200亩淡水面养殖小区和占地100余亩的畜禽小区方兴未艾。农业:农田基本建设:沟渠配套,100余公里的沟、渠、路围绕田间,把土地方构划的规格平均、规范,灌、排、行具备,现又纳入国土二万亩开发,沟挖、渠砌更为规范,展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强力基础,农作物以水稻、棉花、莲藕为主要产业,实行水旱田轮作,使得东南史村的粮、棉质优量高。村庄规划独树一帜,“田”字构形,四户为一“田”,由街、巷围绕,户均靠街、巷,不仅交通方便,更有利于环境绿化、美化。户均面积738平方,具有发展庭院经济、增加农户收入的潜力和优势,一池三改已达70%按了沼汽,街道一纵三横长达1700米,全部硬化为柏油路,地沟长达3400米全部衬砌,街道两旁已植树1500余棵,生长良好,为村内美化增加了生机。东南史村地处油田腹地,是现河采油厂一矿采油八队驻地,长期以来有着密切工农共建关系,油田的发展对东南史村各项事业及经济快速发展起了巨大作用。东南史村,早在八十年代上至人民公社时间,虽然土地较多,也属于打渔张灌区,但因土地条件之劣,重度盐碱,打渔的水利条件没有得到科学利用和发挥,建筑设施已经人为破坏和弃用,耕地面积只在1200亩中徘徊耕作,有收入的面积只有800亩,点片零星分布在3000亩土地上,加之劳作模式陈旧,年复一年收入仅靠天“赏赐”。

90年代初,东南史村在村党支部、村委领导下,团结求实,锐意改革,开拓前进。结合本村实际,全村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新建水库两座,挖沟、修渠、筑路长达120公里,共搬动土方超百万立方,东南史村历史涝洼碱变成了片连34亩、量超千斤的粮田,优质水稻如金浪翻滚,五百亩荷莲争艳,形成了以种植、养殖、采摘、旅游垂钓为中心的产业链。信步村中,有三秋榴艳;漫行陂上,自十里荷香。人称“昔日涝洼碱、今朝小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