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二娘,中国清代女制砚工匠,苏州人。善于巧妙地利用石纹的“眼”作为凤尾翎来镌刻砚的图案,收到良好的效果。

正文

Gu Erniang

顾二娘

中国清代女制砚工匠。苏州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雍正至乾隆之际。与当时著名藏砚家黄任相交,并为之制砚,以其技艺精良,深得黄任赞赏。顾二娘制砚,做工不多,以清新质朴取胜,虽有时也镂剔精细,但却纤合度、巧若神工。另外她还善于巧妙地利用石纹的“眼”作为凤尾翎来镌刻砚的图案,收到良好的效果。

顾二娘所制的砚台,广受文人士大夫们的欢迎,在当时有很大影响,因而出现过许多他人仿制的赝品。

据《吴门补乘》等书记载,顾二娘本姓邹,嫁到世代以治砚为业的顾家。她的公公是顺治年间(1644~1661年)姑苏城里有名的制砚高手顾德麟,号称顾道人,他制砚技艺高超,镌镂精细,制砚作风“自然古雅”,因而在当时“名重于世”。顾德麟死后,制砚技艺传给了顾二娘的丈夫。可是她丈夫不寿早逝,于是顾二娘便继承了制砚这门手艺。

顾二娘心灵手巧,又肯刻苦钻研,很快掌握了制砚技艺,并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人们都亲切地叫她“顾亲娘”,称她制作的砚台为“老亲娘砚”。顾二娘制砚有她特有的美学观,她常与人谈论说:“砚为一石琢成,必圆活而肥润,方见镌琢之妙。若呆板瘦硬,乃石之本来面目,琢磨何为?”她主张“效明代铸造宣德香炉之意”,追求高雅之美。因而:她制作的砚台“古雅而兼华美,当时实无其匹”。

顾二娘掌握一套特殊的本领,相传她能用脚尖点石,就能够辨识出砚石的好坏,因而人们又称她为“顾小足”,她虽然是名重于世的制砚高手,但她从不肯粗制滥造,态度十分严谨,追求执着,“非端溪老坑佳石不奏刀”,“生平所制砚不及百方”,所以她制琢的砚台就更加珍贵了。

当时,书画家都以能获得顾二娘制作的砚台为荣。有位名叫黄任的书画家,嗜砚成癖,他罢官回老家时将仅有的2000两买了十方古砚,并盖了座房子珍藏,取名为“十砚轩”,并自号为“十砚老人”。他在端州做官时,曾得到一块好砚石料,为了找一位制琢砚台的高手,将石料在身边藏了十多。后来打听到苏州有位制砚高手顾二娘,便从福建永福千里迢迢携石料赶到苏州,顾二娘见十砚老人这样诚心,石料也的确是块好料,就高兴地为他制琢了一方精美的砚台。十砚老人十分感激,当即写下,了一首题为《赠顾二娘》的诗,刻于砚背阴,其诗云:“一寸干将切紫泥,专诸门巷日初西。如何轧轧鸣机手,割遍端州十里溪。”从此,两人结下了很深的交情。后来,顾二娘又为十砚老人制琢了仿明府青花砚等名砚。故宫博物院中至今藏有顾二娘韵佳作。

顾二娘死后,书画家们纷纷作诗凭吊纪念。十砚老人诗云: “古款微凹积墨香,纤纤女手切干将;谁倾几滴梨花雨,一洒泉台顾二娘。”陈星斋亦作诗云:“淡淡梨花黯黯香,芳名谁遣勒词扬?明珠七字端溪史,乐府千秋顾二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