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辽国为中国内地电视剧《薛仁贵传奇》中虚构的地理名词。剧中渤辽国,唐朝初年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今辽宁渤海湾和朝鲜半岛一带。曾盛极一时,渤辽国每年要给唐朝交纳税币,向唐称臣。

根据历史发生时间及相关任务名称、官位及服饰来看,电视剧中所说的渤辽政权原型是高句丽王国和渤海国,铁世文的原型是高句丽大将渊盖苏文。

中文名

渤辽国

地理位置

唐朝初年位于中国东北地区,今辽宁渤海湾和朝鲜半岛一带

行政类别

其他

建立时间

698年

出处

《薛仁贵传奇》中虚构的历史名词

成立时间

建于隋大业十一年

区域介绍

渤海国

(698年—926年)是一个由居住于今中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靺鞨族人建立的君主制国家,曾管辖今中国东北地区东部、朝鲜半岛北部以及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被中国史学家称为“

海东盛国

”。

详细内容

粟末靺鞨部本是公元7世纪东北地区古代部民靺鞨族最南方的一个部落集团,因生活于粟末江流域,因之得名粟末靺鞨。“靺鞨”二字是古代通假用法,本字应作“靺羯”,可能自汉魏史书中所记载的“勿吉”一词音转而来。粟末(so mua)二字至辽宋金元时期转写为“宋瓦”到明清时期又转写为“松花”,粟末江就是今天的松花江。粟末靺鞨实际意思就是“松花江流域的山林部落”。

最早记载勿吉粟末部的史书是《魏书》卷100《勿吉传》。当时的靺鞨刚从北方迁移至粟末江流域,与当时的南扶余人的君主制国家—高句丽(前37—668年)因争夺土地逐渐产生冲突,至晚在公元471年-476年以前,粟末部已与高句丽连年征战。至隋朝初年,粟末靺鞨在与高句丽的战争中逐渐处于劣势,因此粟末靺鞨人大多臣服于高句丽。不愿臣服于高句丽的8个粟末部落,在首领突地稽的率领下逃往辽河以西,被当时的隋文帝安置于辽西柳城与幽州昌平一带。在隋与高句丽的战争中粟末靺鞨人也参加了对高句丽的征战,不过还是在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最终导致高句丽灭亡,此后为了防止高句丽政权复辟,并有效控制高句丽遗民与临近靺鞨、契丹、奚、等部民,唐朝又强行将“粟末靺鞨附高丽者”徙居辽西营州,而渤海高王大祚荣的父亲乞乞仲象(当时即为部落酋长)就在这部分粟末靺鞨人当中。乞乞仲象一家自668年被迁到营州到公元698年大祚荣率部众重新迁回“粟末故地”期间在营州生活了近30年,乞乞仲象之子大祚荣正是在这一时期出生并长大成人。

696年营州之乱后,698年,粟末靺鞨酋长大祚荣趁机逃亡到高句丽故地之北(牡丹江流域)建立起“靺鞨国”或“震国”,713年,接受唐玄宗册封为“

渤海郡王

”,762年,君主开始被唐朝册封为“

渤海国王

”。其人民主要是靺鞨人。926年靺鞨国被辽朝(契丹)所灭后,其北部绝大部分领土被辽朝吞并,以其地为东丹国;一小部分南部领土则被高丽吞并。

统治领土在极盛时包括今嫩江—松花江河道一线以南的黑龙江省部分地区、吉林省大部、辽宁省、滨海边疆区的南半部以及朝鲜半岛北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