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并罗村
2013年3月17日,佛山市南海区“园镇融合,全力打造国家级高新区”新闻发布会正式对外公布,为理顺佛山高新区管理机制、优化发展布局、提升区域价值,南海部分镇街已进行新一轮的行政区划调整:撤销罗村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狮山镇,同时将大沥镇管辖的颜峰、横岗、兴贤、谭边、高边5个社区居委会调整至狮山镇管辖。佛山高新区管委会方面表示,佛山西站规划建设工程涉及狮山、罗村和大沥的大片区域,这三个镇街行政区划的调整,将为佛山西站建设提速。区划调整后,为强化调整区域的管理和服务,新狮山镇在原来东、西区社会管理处的基础上,再另设大圃社会管理处(管辖包括颜峰、兴贤、潭边、横岗、高边5个社区和长虹岭工业园以及仙溪地区)和罗村社会管理处(管辖包括原狮山镇塘头、招大、白沙桥、穆院和原有的罗村街道社区) 。
罗村概况
辖区总面积:
44.64平方公里(南海区最小的一个镇街),辖10个行政村和4个社区。人口:
户籍人口6.69万人,流动人口7万多人。(09年数据)邮政编码:
528226通用语言:
粤语罗村街道位于南海区中部,地处禅桂中心组团,毗连狮山、大沥组团,属佛山中心组团,距广州不用30分钟车程,路网四通八达,区位、交通优势突出。
经济建设
2007
年,全街道实现国内生产总值 52.97
亿元,增长 16%
;工业总产值 141
亿元,增长 33.9%
;完成税收 6.36
亿元,增长 25.1%
;农民人均纯收入 9898
元,增长 9%
。2007
年,罗村街道紧紧围绕城市化发展战略,主动承接禅桂商圈辐射,全力打造以都市型工业、商贸物流业为主导的中心组团和谐新城区。桂丹路、兴朗路、罗务路、兴柏路和杏花下穿隧道相继通车,罗村中心广场、罗村新文化中心、罗村实验小学、罗村医院完成建设或改造并投入使用,城市景观改造和道路绿化加快推进,以陶瓷、玻璃行业为突破口的节能减排治污工作初战告捷,“城市罗村”轮廓渐现;总投资6.5亿元的美居世界装饰材料广场和罗村商贸城动工启动,以“时代倾城”和“翠湖绿洲”两大中高档楼盘为代表的房地产业呈现投资销售两旺局面,占地500亩的朗沙光电照明专区加紧规划建设,与城市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都市型产业规模初具。2008
年,全街道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 127
亿元,增长 14.7%
;实现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3.6
亿元,增长 42.9%
;实现税收总额 7.48
亿元,增长 17.4%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0611
元,增长 7.2%
。2008
年是罗村发展经受多种考验、极不平凡的一年,紧紧围绕城市化总体目标,罗村战胜了包括金融海啸在内的各种困难和挑战,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全年街道新增在建项目 35
个,计划总投资 19.23
亿元,同比增长 36.7%
。产业优势:
形成了以皮革、玻璃制品、照明灯饰、铝材、建筑陶瓷、电子、针织为骨干的工业体系。发展定位:
“南北联合,东西错位”。南与禅城区、北与大沥镇实现产业优势互动、互补。以罗村城区为界,东部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西部重点发展都市型工业。街道交通
“佛山一环”快速干线
桂丹公路(S113)、佛山大道(G325)、佛开高速公路、广佛高速公路、“佛山一环”快速干线、广茂铁路、佛山机场等,路网四通八达,交通便捷顺畅。 2009年6月30日罗村巴士正式开通,投入使用。标志着罗村的公交事业又迈上前进的一步。获得称谓
罗村街道有“玻璃之乡”和“照明灯饰专业镇”美誉,是“全国双拥模范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佛山文明镇”。
罗村骄傲
叶问、叶刘淑仪等
叶问纪念馆
叶问纪念馆选址在原乐安医院地块,占地近800平方米。根据规划,叶问纪念馆将被修建成一座传统的二进式仿古建筑,两层楼高,设有历代先贤堂、思源堂、名人堂、练拳场等。罗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叶问纪念馆建成后,将在先贤堂内塑造严咏春、梁二娣、梁赞、陈华顺等人的铜像。
据悉,兴建叶问纪念馆将投入资金超400万元,由罗村街道和叶问堂筹建委员会共同出资,并接受社会捐资。在奠基仪式现场,叶问长子叶准捐出50万元港币,并表示将捐出《叶问》、《叶问2》以及《叶问前传》三部影片的顾问费用。
叶问纪念馆除具有旅游景点的功能外,还将作为咏春拳的练习基地,目前国内外不少习武师傅慕名来佛山学习正宗咏春拳,罗村将在叶问纪念馆建成后把其作为当地旅游文化产业进行推广,让市民到此参观、寻根、展示、交流以及习练正统咏春拳。
南海区咏春拳协会也正式成立,并以叶问馆为基地。
文化建设
举办首届“孝德文化节”,城市文明不断推进,努力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安全稳定,干部队伍进一步优化,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能力显著提高。罗村街道城市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呈现齐头并举、协调共进的良好态势,一个奋发有为、充满活力、生态优美、生活便利的新罗村逐渐展现在人们面前。
一代宗师——叶问
2009年7月26日下午,一代咏春宗师叶问的铜像揭幕仪式在罗村中心广场举行,叶问长子叶准也在当天正式开始在罗村开班授徒。南海区有关领导、罗村街道领导以及来自香港、中山、佛山、广州等地的咏春门人及叶问之子叶准、叶正,参加了铜像揭幕仪式。当天观礼的人数达到2000人,其中咏春的门人就有1000人之多。罗村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年内将加快叶问纪念馆等主体工作的推进,叶问纪念馆除具有旅游景点的功能外,还将作为咏春拳培训基地,将罗村打造成为咏春拳的传承发展基地及世界各地咏春拳传人的聚集地,让全世界的咏春拳传人都能够到罗村来寻祖归宗。地理地貌
罗村街道
位于佛山市南海区腹部,东与大沥镇相交,南与禅城区和南庄镇相依,西与狮山镇交界;与禅城区接壤,距桂城 10
公里,距广州市 20
公里。地处北纬
23°01′52″~23°04′24″
,东经 112°58′31″~113°06′02″
之间。自然环境:
境内西北部属丘陵台地,地面标高为 8~40
米(“珠基”下同),其中马头岗高92米。东南低,地面标高为 0.4~2.5
米,主要是冲积平原。西北部从沙坑、三雅、芦塘到上柏、下柏、务庄一带,有一列起伏的丘陵台地成半环形横断外镇。地形地貌像一把斜放的沙发椅子,面朝东南方的一片小平原。东南方又有一条河流(潭州水道和汾江河)新月行地环抱着。西北方一列丘陵台地,东南方一衣带水。境内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温度 21.66℃
,年均降雨量 1637
毫米。教育事业
罗村高级中学办公楼
幼儿园:
罗村中心幼儿园、碧翠幼儿园小学:
务庄小学、光明新城小学、罗村小学、罗村中心小学、罗村实验小学、下柏小学、上柏小学、南塱小学、罗沙小学、沙坑小学、街边小学、芦塘小学、联星小学、联和小学等中学:
罗村一中、罗村二中中专:
佛山市交通技工学校高中:
罗村高级中学历史沿革
明朝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南海县建立黄鼎司(罗村街道旧称),衙门就设在西隆堡宁埠村(即罗村街道寨边村)内。辖地有西隆堡、沙提堡、兴贤堡、丰宁堡、大圃堡。此外还有张槎堡、大江堡、大富堡、绿潭堡、鼎安堡、登俊堡、上丰华堡、下丰华堡等15个堡。
民国16年(1927年),实行区堡制时,把黄鼎堡划分为两个区(第五区、第六区),西隆、沙提、大圃、丰宁、兴贤、上丰华、下丰华、上围、登俊共9个堡划为五区。(即罗村片和小塘片)
民国17年(1928年)撒堡设乡。属罗村片的有乐安乡、敦厚乡、街边乡、沙提乡、大圃乡、芝安乡(原丰宁堡、兴贤堡)。
民国35年(1946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称四区,下辖西隆乡、沙提乡、大圃乡、芝安乡、狮山乡、小塘乡。区公所设在罗村新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于1951年9月改称第四区人民政府。
1953年,原第四区分为两个区,小塘片为第四区,罗村片为十一区,原属大圃的显岗乡划归十区,沙坑乡的上沙坑、良坑、瓜步等村,因建机场迁住番禺、顺德等地。
1963年2月,撒区建社,把大圃片的大圃、高边、张边、兴贤、谭边、嫩茶、横岗等13个行政村划归大沥。罗村公社下辖穆院、塘头、招大、白沙桥、芦塘、罗寨、上柏、下柏、务庄、朗沙、联和、联星、街边、沙坑14个行政村,社址设在罗村。1983年冬,撒社设区,称罗村区。
1987年2月。撒区设镇,称罗村镇。1994年12月28日把穆院、塘头、招大、白沙桥4个管理区划归狮山,镇政府设在罗村区内。
1999年4月,把原来的管理区改称村民委员会(行政村),罗村镇下辖十个村委会和罗村城区,乐安城区两个办事处。
2005年1月11日,罗村镇改为罗村街道办事处,所辖地区不变。
2013年3月,撤销罗村街道,将其行政区域并入狮山镇,设立罗村社会管理处(管辖包括原狮山镇塘头、招大、白沙桥、穆院和原有的罗村街道社区,管辖面积65.97平方公里,比原罗村街道扩大21.33平方公里)
风土人情
安古属南海县黄鼎司西隆,乐安的花灯起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延续了三百多年了。其时的佛山镇正作为全国四大名镇之一在迅速崛起,商业活动兴旺,四周的乡村围绕这一巨大的市场而发展起各种手工业。位于汾江河上游的乐安圩,扼省城与佛山镇之出入咽喉,遂发展成为西隆堡的著名商业集散地,商贾云集,市面繁华,尤以花灯最为著名。每年春节期间,街边的档口总挂满各色的灯笼,花团锦簇,渐渐使乐安圩有了“灯地”之称。
但正月初九的花灯会的形成,则是光绪年间的事。关于花这灯会的起源,则来源于一个神奇的传说。清朝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岁正月初九,乐安灯地上花灯如海人如潮。以制作花灯蜚声远近的岗头村民,早已把花灯运到圩场上摆卖,各路村民亦蜂拥而来,到了9时左右,花灯地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常。
岗头村有一位姓名叫麦苗青的青年男子,以农耕为业,为人淳朴忠厚,男耕女织,生活还过得去。结婚多年,但是妻子未有生育。每到花灯时节,他们便忧从中来,别人在花灯欢歌谈笑的时候,他们夫妻俩睹物伤情,愁眉不展。
这一年。麦苗青对妻子说:“我们结婚已有8年之久,苦了你清茶淡饭,事亲致孝,对我体贴入微,我十分感激,并且心中有愧。结婚后未过着开眉欢笑的日子,甚至每年正月初九的近咫尺的花灯地也未陪你去过。人出世,物出世,今年就陪你去看看吧!”
妻子也想去看看热闹,散散心,便答应了。
那时的妇女扎脚,所谓“三寸金莲”,走一步摇三摇,但又租不起轿子,只好由丈夫搀扶着,一步一步慢慢地向灯地走去。
正月初九是初春天气,低温多湿,并且经常下毛毛雨。据说乐安花灯地是“圣地”,尽管前一天春雨迷蒙,但到了初九总是有半天是雨停天朗的。
麦苗青扶着妻子来到灯地,逛了一会儿,妻子突然闹起肚子痛来。那时医药落后,附近没有西医,中成药也难买。他忙了手脚。想要让妻子坐下,又地湿草湿,怕妻子着湿生风,猛然发现在坡上的浅草丛中露出一角石头,他便扶着妻子让她坐在石头上。
他的妻子下腹发汤,四肢冰冷。坐在石头上凉浸浸的感到很舒服。她干脆后移了一点点,让石尖顶压着下腹部。觉得有一股温暖透入体内,怪怪的,很好受。坐了大约20分钟,脸色由青转白,由白转红,慢慢恢复了出门时的面孔……
这一年,她竟怀孕得子,一家高兴。
第二年元宵节,麦苗青感谢神恩,便自己扎了个莲花灯,下边扎一支莲藕承托着,还专门安上两个茨菇在花托上。到了开灯那天(正月初十)晚上,挂在堂上,庆幸一番……
一传十,十传百,麦苗青得子的消息不翼而飞,他的妻子逛灯地,坐石头而怀孕的故事,传得神乎其神。首先是婚后不育的妇女有效仿,接着是已生育第一胎,还想生第二胎的。也去逛灯地、买花灯、坐石头……在那“多仔多福”的封建社会里,年青的想生子,年老的想抱孙,十分自然。花灯地也越来越旺;争坐那块石头的人也越来越多。后来,人们便把那块石头称之为“生仔石”。
花灯的形状也有了革新,不少人仿效麦苗青的制作,在莲藕上安上两个茨菇(象征生子)。
每年有十万八万人逛灯地,买花灯,当然有些行了好运;每年有一百几十个少妇坐生子石,其中,当然也有人怀孕、添丁。于是人们便广泛传扬,称乐安花灯地为“圣地”,正月初九到此一游,便可以添丁发财,生活顺景。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结婚多年没有生育的妇女,竞相效仿,据说结果都颇灵验,遂使乐安圩声名鹊起。精明的商家看到了商机,开始大量制作以莲花灯求子灯为主的花灯在 正月初九 那天摆卖。不少新婚妇女每逢此日都要去买一盏莲花灯,希望来年也生一个男丁。“正月初九 行灯地”的风俗由此传袭下来,形成了百年传统的“花灯会”。《南海县志》载:“花灯会,每年 农历正月初九,乐安圩 1 公里 长的大街,挂满各式造型的纸制花灯,各地游客络绎不绝。”
改革开放后,人民的生活得到大大的好转,参与乐安花灯活动的人越来越多,这一天的乐安大街小巷,只能用人山人海才可以形容,真是“万人空巷看花灯”的热闹景象。参与活动的有来自罗村、大沥、平洲、狮山各镇的群众,以及佛山、广州、港澳等地的乡亲和国外游客。
摆卖的花灯也有很大的改进和创新。以莲花灯饰为主,造型优美,以莲花为主体,下有莲藕,或伴以茨菇,或衬上鸳鸯、石榴、红枣等纸扎品。取“夫妻恩爱,早生贵子,流连富贵”的意思。
灯饰多种多样,除了莲花灯之外,还有桔灯、鲤鱼灯、龙灯、走马灯等等。
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川流不息,根据自己的喜爱,购买各种灯饰。欢天喜地,希望到过花灯地之后,身体健康、心想事成、家庭幸福。至于去坐“生子石”的少妇,也不像前辈的羞羞答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