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西北马家军
马彪,字炳臣,回族,出生于1885年,甘肃河州人,是北洋政府时任镇守使的马海晏六弟马海青之长子,马步芳堂叔。早年,随马海晏、马麒从简练军,参加庚子之役,在北京廊坊、正阳门等地英勇抗击八国联军入侵。1932年2月,西藏地方政府亲英派派兵攻占玉树,引起青藏战争,马彪率马家军骑兵击退藏军。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不久,马步芳即刻组成骑兵暂编第一师,马彪升任中将师长,由马彪率领东进抗日。骑一师由回、撒拉、东乡、保安、汉、藏等民族组成,共8000多人,其中回、东乡、撒拉等民族官兵占部队总人数的70%以上。1938年4月,骑兵师奉调黄泛区的扶沟、鄢陵、西华等县,担负这一线的河防任务。不久,日军一中队及伪军千余人,侵入骑兵师防区,马彪立刻指挥两旅兵力三面围歼,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杀得日伪军昏头转向,最终全歼来犯之敌。骑兵师大获全胜的捷报传出,防区各县百姓纷纷箪食壶浆,犒劳慰问,并赠马彪万民伞,以示对抗日将士的崇敬之情。
1939年春,骑兵师又调驻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防御淮阳一线日军。淮阳为苏、鲁、豫、皖地区日军侵占的主要据点之一,骑一师所驻河防,地处平汉线中段,关系华东、华中战略要地,因此,日军不惜调集重兵,增加防守,并做好随时出击骑一师之态势。骑一师进驻不久,即获淮阳日军空虚的消息,马秉忠率二旅立刻围攻淮阳城,经过激战,攻占了淮阳西关。日军退守淮阳内城,与二旅进行对抗。时日军由开封调集100辆卡车的援兵,配以大炮、坦克大举反扑。顷刻间,炮火密集,硝烟弥漫,敌军多次冲锋均被击退。战斗中,马秉忠始终身先士卒,在冲锋中壮烈牺牲。关键时刻,四团长马成翰接替指挥,继续与敌人浴血奋战。战斗正酣,师长马彪亲自督战,指令一旅旅长马元祥率部支援,并调轻骑兵迂回敌后突袭,致使日军腹背受击。在骑兵师将士的猛烈攻击下,日军阵脚大乱,防守崩溃,狼狈逃窜。
淮阳之战,马彪师消灭日军1000多人,俘虏20多人,而其部伤亡也达2000多人。
不久,骑一师又歼敌骑兵500余人,获战马数十匹,沉重打击了侵略者。日军恼羞成怒,又抽调重兵,配备先进武器,向骑一师宝塔一线的阵地实行强攻。马彪组织反攻,迂回冲杀,以血肉之躯与敌奋力拚搏。但因敌我力量悬殊,力战不敌,骑一师主力迅速撤退,留百余名战士阻击敌人,他们背水一战,直至弹尽粮绝,不愿被俘受辱,乃全部投水自尽,显示了回族抗日壮士宁死不屈、气壮山河的英雄气概。
骑一师几次重创日军,使敌人锐气顿挫。日军因此称骑一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1940年9月,骑兵师在皖北涡河北岸的龙岗镇,又炸毁敌坦克1辆,打死日军三四百人,从此,马回子军”的声威传遍敌战区,日军闻风丧胆。备受蒋介石的注意,被升任陆军骑兵第2军副军长兼第骑1师师长。因而受到马步芳的猜疑,骑1师师长之职旋由马步芳堂兄、第298旅旅长马步康取代,便被调任有职无权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中将参议。不久奉蒋介石电召赴谕,表示要重返前线参加远征,蒋介石嘉奖其志,犒赏法币10万元,分电汤恩伯和胡宗南妥为安置。回至临泉,汤恩伯着其筹编骑兵第8军,终以马步芳从中作梗而成画饼。接着出任河南漯河市警备司令,空有虚名。加上年逾古稀,连丧二子(长子随军抗日,任特务营长,1939年在武汉受训时中暑身亡。次子被其副官唐继舜擦枪时走火,中弹身亡),不胜哀伤。
国共内战时期,马步芳由于排挤马彪受到社会舆论谴责。遂虚情假意遣人持信邀请“阿爸”(堂叔马彪)回青海养老。回至西宁,马步芳装模作样在小校场举行盛大集会,欢迎其抗日荣归。回西宁后,马彪精神抑郁、日趋消沉,灯红酒绿,寻花问柳,消磨残年。[1]
1948年因罹车祸在西宁逝世,终年63岁。
主要成就
出青抗日七七事变前夕的青海,是由马步芳家族统治着的一个独立封建王国。自从马步芳父亲马麒于1915年担任甘边宁海镇守使后,就开始了马步芳家族对青海的全面统治。1929年1月1日,青海建立行省。1929年12月1日,马麒出任青海省主席。1931年8月5日,马麒病逝,其弟马麟继之。1936年5月,马步芳取其叔而代之,被国民政府明令宣布“暂行兼代”省主席职务。1938年3月,马步芳正式担任青海省主席。
1937年8月,蒋介石命令马步芳出兵参加抗战。马步芳在全国人民抗日救国呼声的感召下,在中国国民党的抗战号召下,对抗日的态度也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同时出于乘机扩编部队的图谋,决定派出一支部队开赴中原参加抗战。马步芳从青海南部边区警备司令部第一旅、第二旅和骑五军第二旅中抽出一部分兵力,又在大通、互助、湟源三县征拨民团,组成骑兵一师三旅共8000余人。其成员中回、撒拉、东乡、保安、藏等民族人员占70%以上。以其族叔马彪为师长,赵仁为参谋长,马元祥、马禄、马秉忠分别为第一、二、三旅旅长。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令该师为暂编骑兵第一师,正式任命马彪为师长。1937年9月,暂编骑兵第一师在西宁受检阅后,在青海群众的热烈欢送下,由西宁出师,经兰州、平凉到达陕西。隶属当时的第八战区和西安行营指挥。晚清光绪年间就曾在北京与日本人打过仗的马彪,在即将再次与日寇交锋之前豪言:“恨不得马踏倭鬼,给我已死先烈雪仇,与后辈争光”。
作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今年95岁高龄的原西宁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副主任魏明章在回忆时说:“这个应该的,全民抗战嘛,地不分南北,人不分男女老少,都应该付出抗日,抗击侵略者。”青海省政府文史研究馆名誉馆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谢佐曾对这段历史进行过深入研究,他向记者说:“青海骑兵师出征的意义在于,它也是我们抗日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对西北地区的抗战,也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青海是个多民族地区,不管哪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整体中的一部分。当我们受到日本侵略的时候,大家奋起抗战,这本身就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一种凝聚力。”
血战淮阳1939年春,暂编骑一师第二旅马禄部由郑州调往陕西乾县,并由驻防甘肃武威的骑兵第五军马步青部增补了两个旅,另组成暂编骑兵第二师,马禄升任该师师长,驻防北同官(铜川)等地,归胡宗南指挥,长期与陕北边区八路军对峙。这样,马彪师三旅马秉忠部就被调为第二旅,马步芳又从青海抽调一个旅,补充为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三旅。这年2月,经过整编的马彪师全师调驻河南省东南部周口至界首一带的黄泛区,主力驻项城,任务是防御淮阳的日军。
同年八九月间,骑兵师各旅先后渡过颍河,经常以“小骑群”的游击形式袭击淮阳一带日军。后二旅马秉忠部直接渡河进驻宝塔孔庄一带,围困了淮阳城,并占领淮阳城西关。日军不甘失败,从开封调来100辆大卡车援兵,与驻淮阳日军步、炮、坦克各兵种配合,大举进犯马秉忠旅。战斗中双方展开冲锋,形成白刃战,马部官兵英勇作战,旅长马秉忠不幸中弹身亡,营长李国勋、连长赵清心等也为国捐躯,人马伤亡惨重。师长马彪派一旅马元祥率部分队伍渡河增援,马元祥也负伤撤回。最后,骑兵师以轻骑迂回敌后进行奇袭,致使日军腹背受敌,终于溃退。此役消灭日军1000余人,生俘数十人,骑兵师伤亡2000余人。此后,暂编骑一师全体将士在抗日烈士的精神激励下愈战愈勇,其中一次战斗打死敌骑兵500余人,缴获战马数十匹。日寇羞恼成怒,遂抽调重兵,配备优良武器,用炮弹摧毁马彪师宝塔阵地,并以步兵疯狂猛扑。马彪师百余名将士背水而战,战斗持续了6个多小时,在弹尽援绝的情况下,十余名官兵不愿做俘虏,投身黄河,壮烈牺牲。
龙亢战役1940年5月,由于暂编骑兵第一师损失惨重被第一战区长官部暂调后方豫西、舞阳等地进行休整。7月全师调赴皖北的临泉及豫皖边界的沈丘两县,并被整编为骑兵第八师,马彪仍为师长。整编后的骑八师仍属洛阳第一战区战斗序列,同时有接受第五战区李仙洲集团军的指挥。1940年8月,骑八师又调赴皖北涡阳、蒙城、怀远一带,负责牵制津浦铁路蚌埠段的日军。骑八师经常突袭日伪敌军,破坏敌占区铁路、公路、桥梁等以断敌交通,给日军物资运送造成困难,并牵制了敌军的行动。当时日伪军称骑八师为“马回子军”或“马胡子军”。同年9月,骑八师工兵连和一个步兵大连进驻怀远县涡河北岸的重镇龙亢镇,修筑公路,埋设地雷,与日军展开激烈交战,终使日军仓惶撤退。数百名日兵陈尸阵前,因来不及运走,日军仓惶中只割走各尸体一只胳膊而溃逃。龙亢战役,使得皖北一带的日伪军如惊弓之鸟,闻风丧胆,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从此,“马胡子军”的威名传遍皖北敌占区。
屡挫日寇1939年秋,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接替原国民党第四十军庞炳勋补充团,执行豫周口至槐店的河防任务,基本上袭用原布置执勤。在缺乏新的防御武器条件下,征用民间古老的防守堡寨的大小土炮,编制成抗日土炮队,赶赴河防,分别部署在主要渡口和据点。土炮的弹药自行解决,办法是收集民间破铜烂铁,最好是破铁锅砸碎后的大小渣粒。
换防不久后的一个拂晓,日军用汽艇(橡皮筏子)20多只满载全副武装的日军,由黄泛上游顺着白马河(周口北)进入贾鲁河与黄泛汇合处。上空有飞机掩护汽艇强渡黄泛,企图攻占水上堡垒和万寨。万寨地处在黄泛中心,像个小岛,虽弹丸之地,但在战略上占有极重要地位。驻守万寨的是第3团第2营营长李国勋。上级命令:万寨决不能丢失,守防将士与阵地共存亡。万寨军民在李营长组织指挥下,团结一致。小小的橡皮筏子,怎么能经得住土炮队在近距离的射击威力呢?稍一冲破小孔,汽艇泄气,很快沉没,补救无法。20多只小皮筏子、一百几十个鬼子兵全部葬身鱼腹,无一生还,全军覆没。事后,获有情报说,日寇没有弄清土炮是什么新武器,用什么战术,打得他们如此惨败,都说大大的厉害。从此,抗日土炮队成为了河防重要武装之一。
“吾今以身许国家,不赶走日寇,誓不返里,汝等勿念!”马秉忠旅长在出征前曾对自己的妻儿老小这样说。上述的片段也仅仅是青海骑兵师在抗日前线上和日军血战的几个缩影。尽管在马彪出师之初,青海军阀马步芳曾一再叮咛他要“服从命令,相机应变”。但是骑兵师官兵在师长马彪的率领下,不畏牺牲,频频与日寇作战,屡创佳绩。“青海骑兵师表现了他们强烈的爱国心态和民族意识。虽然他们的抗日行动比起当时的地方军阀,比如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四川的刘湘,还有山西的阎锡山,这些地方实力派,带有更大程度的消极,还有被动和局限性。然而在国破家亡的那个关键时刻,他们留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这个行列当中,表现了抗日的态度。因而,对保证当时西北抗日后方的稳定是起到了一定积极的作用。”
“东瀛愚顽逞披猖,妄图兴师吞神州。中华民族齐奋起,浴血抗日始燕幽。河湟健儿请长缨,金戈铁马下中原。英雄转战在豫皖,痛歼寇兵大河南。淮阳城里交白刃,誓杀强敌不退还。将士殉国山河壮,凛冽浩气照宇寰。宝塔背水复鏖战,援尽捐躯义冲天。继进皖北涡河岸,激战却敌奏凯旋。”青海骑兵师自离青东下,八年间转战苏鲁豫皖边区,血沃中原,牵制日军力量,大战十多起,小战百多次,伤亡近万人,共歼灭日、伪军12000余人,在防区内未丢失国土一寸,为争取抗战的胜利作出了贡献。[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