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俄乌战争爆发后,毫无疑问,这场战争背后最大的赢家是美国。而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各国,均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严重。然而让人不解
俄乌战争爆发后,毫无疑问,这场战争背后最大的赢家是美国。而俄罗斯、乌克兰、欧盟各国,均在这场战争中损失严重。
然而让人不解的是,欧盟明知道被美国坑害,却为何依然跟在美国后面亦步亦趋?
欧盟被坑的历史
欧盟被美国坑害,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在过去二十年间,欧盟的政治、经济独立性,不断受到来自美国的挑战。
例如,21世纪初刚刚诞生的欧元,一度冲击着美元的霸权地位。
然而欧元诞生仅3个月后,美国通过挑起科索沃战争,动摇欧洲稳定,打击了国际资本投资欧盟的信心。
科索沃战争让欧元丧失了同美元较量的资格
除此之外,宣布使用欧元的伊拉克,则在2003年遭到了美国的军事入侵。
此后,欧洲以外的国家不敢再轻言使用欧元,让欧元从此丧失了与美元争霸的资格。
再拿过去二十年间,蓬勃发展的互联网行业来讲。
欧盟地区的互联网产业发展,严重落后于美国。全球十大互联网公司中,甚至没有任何一家是欧洲公司。
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地区对美元资本毫无防备。欧洲刚刚出现新兴的互联网公司,很快就会被美元资本收购。
有媒体统计,2012年至2016年间,欧洲共有562家互联网初创企业被美国资本收购,占到初创企业比例的44%。
等到这些企业壮大之后,他们反而成为了美元资本在欧洲赚钱的帮凶。
欧洲被美国互联网企业统治
美国不断将黑手伸向欧洲,不是没有人警惕。
在2020年疫情爆发初期,奥地利总统亚历山大·范德贝伦就在一场会议上直言道,欧洲必须要做到独立自主,他不想让欧盟成为美国的殖民地。
可是,从俄乌冲突爆发后欧洲的种种举动来看,欧盟却依然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
例如,欧盟不顾“1/3的天然气来自俄罗斯,1/4原油进口也来自俄罗斯”的能源现实,高调宣布准备禁止进口俄罗斯能源,由此导致欧洲能源价格飙升。
数据显示,欧元区3月份通胀率高达7.5%,贵有“欧洲火车头”的德国通胀高达7.3%,是1990年两德统一以来的最高值。
高企的能源价格,已经给民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欧洲一些政客甚至呼吁民众,应当控制“洗澡时间”,以抵制俄罗斯能源出口。
而欧洲化肥价格上涨一倍,也让春天准备播种的农民苦不堪言。
但即使如此,欧盟各国却依然没有缓和俄乌局势的意图,反而跟着美国一起火上浇油。
例如德国就放弃了过去70年坚守的中立立场,突破军事禁令,首次公开向乌克兰输送致命武器。而法国也高调宣布介入乌克兰局势,近一万名法国军人已进入“紧急状态”。
欧盟各国即使经济、民生严重受损,也甘愿和美国站在一起反对俄罗斯,这一现象不禁令人好奇:
站在幕后的大BOSS美国,究竟是通过哪些手段控制欧洲的?
美国如何操控欧洲?
二战后70年来,美国为了将欧盟绑在自己的战车上,相继构建了军事、外交、文化、情报等多种“操控欧洲”的手段。
在军事方面,通过地缘危机等借口增派美军,加紧对驻军所在国家的操控,是美国一贯的做法。
截至目前,美国已经在欧洲驻扎了总数高达10万军队,占海外驻军总人数的40%。其中有4.2万美军,是在过去几个月里,借口“俄乌局势紧张”而增派过去的。
其中,美国在德国的驻军人数高达3.6万人,在意大利为1.3万人。因此在军事上,欧洲大国一直处于美国保护之下,独立自主的军事力量十分孱弱。
美国在欧洲的驻军人数
而在外交方面,美国则通过分化、离间等方式,挑拨欧盟同中国、俄罗斯等域外国家的关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东欧小国立陶宛。
2021年5月,在美国的授意下,立陶宛第一个退出中欧“17+1”合作协议。更是染指“台独”这一敏感的外交底线,宣布设立所谓的“驻立台湾代表处”。
在一次又一次突破中国外交底线后,中国宣布与立陶宛外交关系降为“代办级”。
但立陶宛仍不罢手。随后立陶宛副外长宣称,中国此举为欧洲“敲响了警钟”,并呼吁欧盟与中国打交道时“团结一致”,离间中欧关系。
立陶宛这一小国敢做出如此挑衅的举动,背后必然少不了美国的支持。美国甚至还公开表示,如果其他国家效仿立陶宛,美国不仅不反对,还会“支持并参与”。
美国长期通过经济、军事援助等方式操控欧洲小国,再借由这些小国影响欧盟全体,达到“四两拨千斤”的目的,手段并不高明但很有效。
目前,欧盟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是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但作为欧盟一员的立陶宛做出上述举动,必然会使欧盟左右为难。
同时,由于欧盟独特的权力机制,立陶宛这种亲美小国,就像一颗楔子打入欧盟内部,使得欧盟虽然对美国有不少意见,但无法站起来对美国说“不”。
而在文化思想方面,美国更是建立了一整套文化入侵机制,严重左右了欧洲人的价值观。
例如,美国控制了全球75%的电视节目和60%以上广播节目的生产制造和运作,美国电影放映时间占全球总放映时间的一半以上;
在时尚之都法国巴黎,巴黎6个频道每年播放1300部影视作品,其中1000部来自美国。
美国媒体和影视产品长年累月的“文化轰炸”,潜移默化地洗脑了欧洲人,让欧洲人的价值观与美国保持高度一致。
有一个例子可以很直观地说明。
在法国有一项民意调查,问出的问题是“哪个国家为打赢二战做出最大贡献?”。
在二战刚结束的1945年,有57%的法国人选择了苏联,只有20%的人选择美国。但到2015年时,选择苏联的人数下降到23%,选择美国的人数却上涨到54%。
更多欧洲人认为美国才是二战最大“功臣”
欧洲人价值观的变化,反映出来的是美国一直不遗余力地在欧洲散播“反俄亲美”思想,宣传俄国威胁论。
而这种宣传,最终直接影响到了欧洲的政治。
例如,就在4月份结束的法国大选中,法国总统马克龙成功连任。
马克龙胜选的最大原因,是他在竞选开始时,宣布坚定地反对俄罗斯入侵乌克兰,获得了美国媒体的一致称赞,并为他带来了大量的支持者。
而他的竞争对手勒庞,则因为主张与俄罗斯和解,遭到了美国媒体的负面批评。
可以说,马克龙的这场胜利,是美国人送给他的。因此在选举胜利后,马克龙进一步向美国人靠拢。
反俄立场,让马克龙赢得大选
当然,除了军事、外交、文化这些“阳谋”以外,美国为了操控欧洲,还会使用一些下三滥的手段。
比如用间谍、情报等手段,秘密监督欧洲政客及企业。
在2013年“棱镜门”事件中,斯诺登就揭露了美国政府监听国内外电话、互联网通信等内容等事实。果不其然,2016年德国政府终于发现,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手机已经被美国监听达10年之久。
而2020年底,又有丹麦媒体曝出,美国曾对丹麦政府及其他欧洲军工企业展开间谍活动,企图获取有关军火采购的信息,为美国军火企业谋取利益。
欧盟解体倒计时
从长远来看,美国为了自身利益,不断地坑害欧洲盟友,势必将欧盟这个组织推向解体的边缘。
其实早在2015年,欧盟就已经显现出解体的迹象。
当时,美国煽动起叙利亚内战和中东动乱,衍生出来的“中东难民危机”却让欧盟承担。数百万难民涌向欧洲,为欧洲国家带来了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和福利问题,并直接导致2016年英国选择脱欧。
英国脱欧的例子已经表明,如果无法再处理好难民问题,欧盟成员国很有可能再次出现“脱欧”情形,乃至欧盟全员解体。
而目前俄乌冲突之下,已经有接近4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欧洲,其数量远超过2015年中东难民危机,这势必会对再次冲击欧盟民众的敏感神经。
铁丝网阻挡了中东难民进入欧洲
与此同时,欧盟国家还面临着严重的经济问题。过去20年里,欧洲传统支柱产业不断衰落,其基础制造业大量转移到东亚和东南亚,而互联网等新型高端产业又被美国牢牢控制。
经济增长乏力,势必又会加剧欧洲民众的不满。
再加上,这次俄乌冲突伴生出的能源危机,严重影响到欧洲民众的生活。西班牙等国,已经爆发规模高达数十万人的民众抗议。
难民危机、经济危机、能源危机“三重危机”叠加。这一次,欧盟的结局很有可能是被美国榨干净后解体。
那对于“始作俑者”美国来说,这一切又意味着什么呢?
曾经,美国将欧洲视为“亲兄弟”,如今却将欧盟视为“新时代的殖民地”。
政治上,美国将欧盟当作对抗俄罗斯的重要棋子。经济上,放纵美国资本在欧洲掠夺利润;并且,还利用各种手段压制欧盟内部的反美声音。
对于美国来说,这或许是“从实力出发”,是美国依然强大的证明。
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不顾亲疏、处处损害盟友的利益,只能是不得人心——而这恰好是美国霸权衰落的体现。
回顾过去几年,美国已经显现出维护霸权的力不从心。
例如特朗普时期,在2018年北约峰会上,特朗普“狮子大开口”,要求北约各国必须立即将防务开支增加到其GDP的4%,替美国分担军费。
而当德国总理默克尔赴美访问时,特朗普开口的第一句话便是“你欠我1万亿美元”。
追着每一个盟友要钱,美国彼时已经完全丧失了其世界霸主的风范。
特朗普参加G7峰会
等到拜登政府上台后,尽管部分扭转了特朗普时期的政策,但退出世卫组织、从阿富汗撤军等政策却被延续了下来,进一步加大了美国与盟友间的裂痕。
这一次,虽然我们看到俄乌冲突之下,欧洲盟友依然选择和美国绑定在一起。
然而这种“绑定”,却并非欧洲人从自身利益出发的选择,反而是在美国阳谋和阴谋的“组合拳”下的无奈之举。
这种选择,你不情、我不愿,又能持续多久呢?
~全文完~
感谢阅读,如果觉得文章写得不错,欢迎关注我,转发、收藏并随手点个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