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为民除三害的周处,最后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东晋为民除三害的周处,最后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东晋为民除三害的周处,最后去了哪里,结局如何?

1075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9:48
共有8条回答
释若读书

周处,自浪子回头,改邪归正之后,通过勤奋学习,然后学而优则仕。周处为官清廉且刚正不阿,当太守时,造福了一方百姓。后来,周处当了将军,在讨伐氐羌的战争中,任建威将军,不幸战死沙场,被追封为平西将军。

周处还有三个儿子,虽然其中一个儿子早逝,但他的儿子周玘,也当过建威将军,曾“三定江南”。

他的另一个儿子周札虽然名声不好,因为贪财,士兵们与他离心离德,导致兵败而亡。但是,他也曾参加过“三定江南”的战事,在战场上也曾屡建奇功。

所以,总体来讲,周处的结局是不错的。

第一,周处本是浪子,但是浪子回头金不坏。

周处杀猛虎,灭蛟龙后。得知自己就是“三害”之一,而且位居首位。所以,痛下决心,改邪归正,苦读诗书,立志做一个对百姓有用的人。当了官以后,心中始终装着百姓,办了很多实事。

比如,任新平太守时,和戎狄讲和,让羌人归附。

再比如,他升任楚国内史,还没去上任,就又升为散骑常侍(皇帝的随同顾问)。但是,他没有急着跑在中央去当官,还和人讲:“古人辞大官不辞小职”。所以,他就先到楚国去,整治了当地的民风民俗,才去中央朝廷上任。

第二,周处作为读书人,他著书立说,他的故事也名垂千古。

周处记录过吴国的历史,还还了两部著作:《默语》和《风土记》,尤其是《风土记》,给后人对“端午、七夕、重阳”等习俗的来源考察,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依据。

周处的故事告诉我们,人这一辈子,只要你学好,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他就是“浪子回头金不坏”的典型例子。

历史上很多名人,都对周处的事迹做了高度评价。

比如,苏轼曾评价他:“历观自古奇伟之士,如周处、戴渊之流,皆出于群盗,改恶修善,不害为贤。”

我们应该学习周处,知错能改,改后能坚持积极向善的精神。坚持行善,终归会得善报。周处虽然战死沙场,但是他的名节却流芳万世。

众福酒老大

东晋时,周处的父亲为东吴鄱阳太守,周处很小的时侯,他父亲就去世了。他的母亲很溺爱他,啥事由着他的性子来。周处同一班小子偷鸡摸狗,下田打猎,祸害父老乡亲,乡邻们都恨透了他,把他同南山的猛虎,水中的蛟龙并称为三害。有一天,周处同乡亲们在一起,见众人闷闷不乐,便问他们为什么不高兴?众人回答说,因为南山的猛虎经常下山祸害牲畜,水中的蛟龙经常祸害游泳的人们。人们对这二个妖畜十分愤恨,但又无可奈何,所以高兴不起来。周处听后,自告奋勇要为乡亲们除此二害。周处在南山上打死了猛虎,又下水去消灭蛟龙。蛟龙十分利害,周处同蛟龙在水中搏斗了三天三夜,未曾上岸。乡亲们以为周处同蛟龙一起死在了水中,三害并除,大摆宴席庆贺。周处上岸之后,闻听乡亲们把他列为三害之一,非常惭愧,从此洗心改面,从新做人。后来,周处参与了抵抗羌人的战争,并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死后被追封为平西将军,孝侯。

历史如虹

最后在自己的村子里为人民做好事

文史汪汪队

周处的人生是一个励志故事。

一、周处除三害

周处,生活在东晋时代,东吴吴郡人,大概在今天江苏宜兴一带。说起来也是一个官二代,典型的纨绔子弟,父亲是太守,高级干部。跟今天的一部分官二代有一样的特点,放纵自己,不顾后果,比较自我,为祸乡里。当地老百姓把他和义兴河中的蛟龙、山上的白虎三者并称为当地三大祸害。而周处则是三害中的首害,可见老百姓对他已经痛恨到了极致。为了铲除三害,于是人们设计让周处去杀死猛虎和蛟龙,实际上是想他们三害相杀,只留其一。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周处的本事太大了,他先是上山杀死了老虎,紧接着又下河去斩杀蛟龙。周处与蛟龙在水里大战三天三夜也没有结果,人们都以为周处死了,这正是他们期望的。于是人们争相庆贺。就在众人为周处的死庆贺时,他却奇迹般地从水里出来了。看到这一番景象,周处开始沉思,终于明白了自己原来也是一害,这才有了改过自新的想法。这就是周处除三害的故事。



二、看清事实,决心悔改

为了改过自新,他到吴郡找陆机、陆云两位高人。

乃自吴寻二陆,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清河曰:「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且人患志之不立,亦何忧令名不彰邪?」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孝子。

找到高人后,他把自己的想法一一说明,并说:“我想改过自新重新做人,可是那么多的时光都被我浪费了,现在改正怕最终没有什么成就。”陆云劝说:“古人看重道义,认为‘哪怕是早晨明白了圣贤之道,晚上就死去也甘心’,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再说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好名声不能传扬呢?”周处听后恍然大悟,决心改过自新。



三、改过自新,官居高位

成功没有早晚。决心改变自己的周处一改往日的毛病,磨砺意志,发奋好学,锻炼品质,克制性情。一年后,州府官员发现了他的才能,都争着要他做官,后来在吴国出仕任东观左丞。在这之后他做过兴平太守、广汉太守、御史中丞。因为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所以遭人嫉妒,被奸臣暗算,最终战死沙场。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赐他百万钱,安葬之地一顷,又赐给他王家的近田五顷。



所以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周处能弃暗投明,改过自新,重新做人,最终成功入仕,加官进爵,官居高位,留下一段美谈,传至今日。

淘天下3

东晋周处的故事想必大家都听过,大致是周处家乡有三害,一是老虎,二是鳄鱼,三是周处他自己。周处从小缺乏教育,喜欢舞刀弄枪惹是生非,因此和凶恶的动物一起,并称三害。当周处知道自己的形象与祸害乡民的野兽并列时,自尊心大受打击,决定改邪归正。首先周处轻而易举的解决掉了猛虎,再与鳄鱼缠斗了几天几夜才把鳄鱼杀死。当他回来后发现大家以为他与鳄鱼同归于尽大搞庆祝时才大彻大悟,从此改邪归正,发奋读书,最终当上大官,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实现了人生价值。这个故事很有教育意义,放在当下也不过时,尤其适合当下的年轻人。不管自己是怎样的人,只要肯改肯奋进,一定会成为有用的人!

L松九九

周处是晋代人,他的祖父周宾,是宜兴周氏第一代始祖,在吴国当过官,官至光禄大夫。周处他爹周鲂年少时好学,足智多谋,被推举为孝康,还当过钱塘侯相,因平定叛寇有功,晋升为丹阳西部属国都尉。周处年轻时候,不求上进,性情蛮横,斗殴闹事,阳羡百姓把他同南山猛虎、荆溪恶蛟并称为三害。不过周处他后来的发展却完全超乎人的想象。

作为“三害”之首的周处有一天,他射死了猛虎,又与恶蛟搏斗三日三夜,人们以为他死了,兴高采烈庆贺起来。这时,周处居然斩蛟回来了,看到乡亲们庆贺的不是因为他射了虎,斩了蛟,而是以为他死了,这才骤然醒悟乡亲们是多么憎恨自己啊!他便从此决心改过自新。周处后任吴国东观左丞。

晋平定吴国后,周处来到建业任太守,他平定了戎狄的反叛,羌人也都归附了他,雍州一带民众称颂其政绩卓著,赞美其德政,声名播扬。接着周处转为广汉太守,发现有的在押犯三十年都没有得到宣判,就直接把这些人放了。周处做官“辞大不辞小”,又先后被任为楚内史和散骑常侍,于是到了楚国,为百姓做了一些有益好事。他担任御史中丞时,刚正不阿,凡有弹劾的案例他都秉公执法,因此受到贵戚权臣排挤。

晋惠帝元康六年八月,齐万年反叛,“朝臣恶其强直,皆日:“周处是名将之后,派他平叛最合适”故意怂恿朝廷派周处西征。晋元康六年,朝廷推贤,授周处建威将军,跟着司马肜带领五千兵去讨伐齐万年。周处知道司马肜定会报复陷害自己,但认为臣子应“忠概尽节,不顾身命”。当时氏人齐万年有七万之众,屯于爱山,司马肜命他带领一千人马猛攻齐万年,周处含泪说:“我是臣子,定当不负使命!”后来,《晋书·周处传》终因兵寡敌众,很快陷人重国之中,激战终日,他与五千将土战死疆场,时为元康七年元月五日。

周处不仅是孙吴西晋时期的著名大将,而且自青年时期”励志而吟诗书”,也成为一个有学问的文人。他还写了《吴书》和《风土记》。正因其有如此功业和著述所以受到世人的赞赏,甚至被人称为是“良史之才”。周处的著作今均散失,只有他所撰写《风土记》一书,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专门介绍地方气候节令、风土习俗的著作。他的《风土记》记述的地城范围,从今存的有限文字来看,大体可以说是以西晋扬州为主体的“吴越风土”的全面呈现,全书史料丰富,得到后人一致赞誉。



10086江耳

周处在之前本身是一个惹人厌的人,可以说除三害外的第四害,而他除三害后,乡亲四处相告,拍手庆贺。看到这种情况,使得他幡然醒悟,意识到自己平时的行为被人们痛恨到了什么程度。从此他痛下决心悔改。

之后周处就去找当时的著名学者陆机、陆云兄弟,把乡里人恨自己的情况完全告诉了他们,并说"我很想改正自己的错误,可年纪大了,恐怕最终不会有什么成就吧"。陆云回答说:古人看重"早上明白了真理,晚上死去也值得,的道理",何况你年纪尚轻,前途还很远大,又何必忧虑美好的名声不能显扬呢?从此以后,周处就立志改过,努力求学,最终成为晋朝一代名臣。

由于他为人正直刚烈,受到朝堂的一些大臣忌恨,在他的作战时,杀敌上万人,最后是弓断矢尽,但朝中却始终援兵不至。导致最后浴血战死疆场。而那些朝廷小人却赞扬他"吴之名将,忠烈果毅"的美誉。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谥号孝。不得不说是一个十分的讽刺。这也使我们对义无反顾慷慨赴难的忠臣周处只有扼腕慨叹。

翊翊浩浩尉尉

“浪子回头金不换,侠胆忠义真英雄”,周处(242-297),字子隐,义兴阳羡人。其祖父周宾为三国东吴咨议参军,后转广平太守。父周鲂为东吴名将,任鄱阳太守,赐爵关内侯。

周处父亲死亡,母亲过于溺爱他,年少时身材魁梧,臂力过人,武艺高强。好驰骋田猎,不修细行,纵情肆欲,横行乡里。

周处年轻时,凶暴强悍,任性使气,是当地一大祸害。另外,义兴的河中有条蛟龙,山上有只白额虎,一起侵害百姓,义兴的百姓称他们是三大祸害。

有人劝说周处去杀死猛虎斩杀蛟龙,实际上是希望三害只剩下一害。周处立即杀死了老虎,又下河斩杀蛟龙。蛟龙在水里有时浮起有时沉没,漂游了几十里远,周处同蛟龙一起沉浮。经过了三天三夜,当地的百姓们都认为周处已经死了,互相庆祝。

结果周处杀死了蛟龙从水中出来了,他听说乡里人以为自己已死而互相庆贺的事情,才知道自己被人们认为是祸害,因此,有了些许悔改的心意。

周处于是便到吴郡去找陆机和陆云。当时陆机不在,只见到了陆云,他就把全部情况告诉了陆云,并说自己想要改正错误,可是恐怕已经来不及了,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陆云说:“古人认为早上听了圣贤之道,即使晚上死了也不算虚度此生,况且你的前途还是有希望的。而且人就怕立不下志向,只要能立志又何必担忧美名不能传扬呢?”周处于是改过自新,努力学习。

学成后的周处开始为官。司马氏统一的三国,周处进入洛阳的上流社会。为官初期,尤其是在基层,周处的仗义和耿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他和叛乱的戎狄推心置腹地谈判,赢得了他们的信任,不用打仗就归附了朝廷;他在广汉当太守,对有些甚至三十年未判决的案件秉公执法,坚持原则,又让百姓看到了青天;他到经历丧乱的楚地为官,办事仍然是一个“义”字当先,赢得了远近百姓的称赞。

周处因为功劳卓著,被调到了京城任职。因为他的仗义耿直,被任命为御史中丞,专门负责纠察弹劾官员。就在这个重要的岗位上,周处坚持正义,有错必纠,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就是他的办事原则。

当时,朝中的权贵梁王司马肜却处处瞧着周处碍眼,这一年,朝廷派兵镇压氐人齐万年叛乱。梁王自请任大将军,并坚决要周处随自己一同出征。

这是个一眼就能看出来的局——周处危险了,他被司马肜带到了悬崖的边缘。在出征之前,曾有人向周处建议:这明显是个圈套,你可以用母亲年老为名拒绝。可耿直的周处认为,大丈夫哪能因私废公,因小失大。

梁王司马肜可不是大丈夫,面对七万多的贼兵,他却故意只给周处五千人,并命令他们饿着肚子进攻,更恶毒的是,梁王随后断绝了周处军队的任何后援。

大战前,周处压抑住悲愤万分的心情,写了一首诗“去去世事已,策马观西戎。藜藿甘粱黍,期之克令终。”这首诗成了绝命诗,这场仗打的很惨烈,从早上一直持续到傍晚,周处的白袍都已经被鲜血浸染,将士们的刀剑都已经砍崩,可依然不见司马彤的援兵。而周处最终战死疆场,没有辜负当初的誓言,那五千子弟兵也是力战到最后一刻,全部阵亡,没有一个投降的,他们斩杀了上万敌军!

周处死后,西晋朝廷追赠他为平西将军,赐他百万钱和宅第,另赐了他母亲的赡养费。司马睿建立东晋后,加封他谥号为“孝”。然而,陷害周处的罪魁祸首司马彤却因为宗室的身份,而未受到一点处罚。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