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在历史上真的一直都是虎狼之国吗?

秦国在历史上真的一直都是虎狼之国吗?

秦国在历史上真的一直都是虎狼之国吗?

1012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6:18
共有8条回答
二两历史

答案肯定不是,若历史上秦国真的是虎狼之国,那么作为战国七雄的秦国也就不会和另外六个国家你来我往地相互攻伐两百余年。

据我的了解,秦国先祖刚开始是因为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了附庸国,所谓附庸国就是没有主权的宗主国的附属国。中间历经多次封赏,面积逐渐增大。但仍然是一个小小的附庸国,在诸侯中间,完全没有存在感,直到周幽王的死。

当时,周幽王被西戎攻打,只有秦襄公是在不知道周幽王已死的情况下,拼死力战,显现出了极大的对宗主国的忠诚。之后,在其他勤王诸侯,不愿意耗费金钱、军队护送后继者周平王东迁的时候,又是秦襄王,主动护送,助周平王顺利登上了皇位。

为了感谢秦襄王的护驾有功,周平王正式将秦国封为诸侯国,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自此,秦国,才作为一个完整的有主权及所有国家事宜处理权利的诸侯国登上了历史舞台。

说道这里,有的人可能会想,那到这里,秦国就是不是建立起了强大的秦帝国了。

非也,事实上,周平王封秦国为诸侯国时,也的确赐给了秦襄王岐山以西的大片土地,秦国的土地面积,理论上讲一下子多了千余里。之所以是理论上,是因为周平王封的这片土地,已不在周朝掌控范围内,实际的掌控者是西边戎族大大小小相关联的十几个小部落国家。

此刻,作为大秦帝国的奠基者的,秦襄王,仍然很开心,毕竟有了名分,就好办事。所以,他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攻打西戎,而是写信发通告给各个诸侯,大致意思就是我的秦国,已经正式被大周皇帝封为了诸侯国,以后和你们就是平起平坐了,你们也知晓一下,另外,岐山以西的地方我已受封,你们不得再有非分的想法。

做完这件事情后,秦襄王,才腾出手来,拿着天子的诏令,师出有名,攻打西戎。可惜的是,在还未完全攻打完时,他在征战过程中去世了。不过,后来他的后代秦穆公,最终完成他的意愿,将所有岐山以西的受封土地都收入怀中,自此,秦国有了名分,也有了土地,成为各诸侯中一个正式成员,最终秦穆公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

所以,看见,直至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秦国才真正意义上成为了虎狼之国,之前一直是属于弱小的,甚至不被各诸侯国放在眼里那种。

历史的轮轴不停的转,我们一起看历史,谈古今,我是“醉观沧海”。

張生读史

“虎狼之国”一词,意思是像虎狼一样侵略成性的国家。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


历史背景是这样的。

战国时期,齐楚联军攻打秦国。秦国派遣张仪游说楚国罢兵。

张仪欺骗楚怀王说,只要楚国与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割让商於之地六百里给楚国作为条件。楚怀王中计,怀王被张仪戏耍怒而攻秦,秦将魏章在丹阳大败楚军,怀王不甘心再次伐秦,在蓝田的地方惨败。

秦昭襄王邀请楚怀王在武关会盟。楚国左徒屈原再次劝说楚怀王说,秦国是虎狼之地,言而无信,大王还是不要去的好。

楚怀王不听屈原劝谏,刚到秦国就遭扣留,并被秦国要挟割地保命,直至忧郁而死,“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从上面这段历史看来,秦国用欺骗的手法瓦解齐楚,再用欺骗的手法要挟楚怀王割地以换人身自由,秦国种种手段的确如屈原所说的言而无信。


但秦之“虎狼之国”并非有史以来。

一、崤山之战

秦穆公欲图称霸中原,四处寻找人才,得到了蹇叔、百里奚等人才,秦国建立起一支兵强马壮、英勇顽强的军队。但在与晋国的崤山之战中,秦军中了晋国的埋伏全军覆没,秦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主帅被俘虏,后被释放。

崤山之战两年后,秦将孟明视讨伐晋国,于彭衙大败而回。第三年,秦穆公亲征,到达崤山埋葬了三年前秦军的尸骨后无功而返。秦国向东出的计划被遏制,只得向西以求发展。


二、令狐之役

晋襄公去世,秦康公派兵护送晋国公子雍回国,秦军在令狐的地方遭到晋军拦截和伏击,秦军大败。


三、麻隧之战

秦桓公背叛秦晋令狐之盟,晋国联合齐、宋、卫、郑、鲁、曹、邾、滕八国联军十二万人攻秦,双方在麻遂大战,秦国以六万兵力不敌联军,麻遂之战失败,秦国几代都不能与晋国抗衡。


从秦穆公与晋的“秦晋之好”破裂到秦哀公的秦晋和谈,在秦国与晋国近百年的争霸过程中,秦国始终没有撼动晋国中原霸主的地位。直至晋国六卿执政、韩赵魏三家分晋,晋国才退出历史舞台。

网言军事

在商鞅变法之前,秦国可不是什么“虎狼之国”,其没少被强邻欺负。先是晋国,之后是魏国,都曾把秦国“摁在地上反复摩擦”。

“春秋五霸”时期,公元前627年,秦穆公仗凭日渐强盛的国势,出兵东征争夺中原霸权。当时正值晋文公去世,秦国以为晋新遭大丧,无暇他顾,于是悍然出兵袭击郑国。

结果,由于长途跋涉,不仅半道军机外泄(弦高劳军),导致郑国有所准备,而且在回师过程中遭晋国设伏截击,几乎全军覆没。

公元前6世纪,晋厉公在位期间,于公元前578年统领9国联军伐秦,在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大败秦军。晋悼公上台后,也利用霸主地位,多次集结各路诸侯深入秦国腹地,给秦以沉重打击。

进入战国时代后,晋国仍继续奉行“弱秦”战略,长期操纵秦国朝政,抑制秦的发展,造成秦国内乱不已、实力严重下滑。史载,从秦厉共公、秦躁公直到秦献公,晋国插手秦君废立、干预秦内政达数十年之久,以至于每逢秦国新君继位或争夺宝座,都必须获得晋国支持才行。

晋国覆灭后,秦的倒霉日子并未马上到头——“三家分晋”后建国的魏又接过“弱秦”大旗,利用当时秦“国家内忧,未遑外事”的局面不断打击秦国。

公元前408年,魏文侯任命吴起为将军,率军西渡黄河讨伐秦国。吴起连下临晋(今陕西大荔县东) 、亢里(今陕西澄城县东) 、合阳(今陕西合阳县东北) 等 5 城,夺得秦国河西之地(囊括今陕西境内洛河以东、黄河以西区域及陕北部分地区)。

公元前406年,魏文侯设河西郡,任命吴起为河西郡守,驻扎在重泉城(今陕西蒲城东南) 。河西郡的设立像一把尖刀深深插入秦国领土,迫使秦军退守洛河西岸。

吴起经略河西23年之久,这期间他改革兵制,建立了一支战斗力很强的常备军“魏武卒”,使秦国不敢向东扩张,秦简公还在洛河西岸修筑长城,防备魏国继续进攻。公元前389年,吴起又率5万缺乏训练的新兵大败数倍于己的秦军。

假如吴起没有失宠,而是能够在魏国多效力几年的话,只怕秦能否坚持到变法强国的那一天都很难说。

不咸人

虎狼之师始于秦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为人惧怕。普通人怎么可能打的过虎狼呢?一提到当年的秦国军队,即使今人也会感到异常恐惧,但他并不是与生俱来刻在秦人骨子里的一种精神,他是后来产生的。

原因

如果说秦国一直是所谓的虎狼之师,就像《大秦帝国》里的那样,纠纠老秦,共赴国难,一个个都视死如归。那为什么在繁杂的春秋年间,大秦只是一个二等强国,为何无法进军中原,难道仅仅只是晋国太强大了吗?

到了战国早年也是如此,秦国一直被魏国按在地上摩擦,面对魏国无可奈何。不可否认《大秦帝国》是一部好电视,但他将秦描写的太丰满了。先有晋,后有魏,秦国一直在失败,这难道就是虎狼之师吗?

真正的虎狼之师的兴起

提秦国虎狼之师不得不提及一个重要的人物,商鞅。商鞅变法是秦国历史重要转折点,他使秦国走向富强。那和虎狼之师有什么关系?商鞅改革也从军队下手,他提出了和以前的制度不同的制度,军功爵制度,你杀敌人越多,你能获得的爵位就越大。这区别于以前的世官世禄的制度。

试问,有谁不想改变命运,能够凌驾于众人之上,军功爵就提供了这样的机会。这样的观念随着一个又一个奴隶,平民获得战功成为贵族甚至成为大秦国的肱骨之臣。这样的观念深入人心。在战场上一边是为命运疯狂杀敌的晓勇之人,一边只是为了那一点点可怜的军饷干粮的士兵,他们即使有战功也休想成为人上之人。那最后谁胜这就显而易见了。

秦国的士兵也就成为了其他国家士兵眼中的虎狼,势不可挡。随着时间的进行,昔日蛮夷之人变成了虎狼之师,这个观念一直延续到项羽刘邦灭亡那不可一世的虎狼之秦。

小结

由此我们知道秦的虎狼之师的威名是一天一天不断积累下来的,就像今日美国。美国刚开始不也是殖民地吗?二百年间一点一点成为今日的美帝。未来的中国也比将如此。

露湿征衣

秦国立国之初,周边遍布狄戎,生存条件还是很恶劣的。

秦人的思想方面还是想向中原地区靠拢,他们也视周边狄戎为敌,(虽然中原地区诸侯国也很蔑视秦国,甚至把秦国也比作狄戎)再者,为了扩大领土,和周边戎狄进行了几百年的战争,逐步的驱逐并占领了周边,期间的战争也很激烈,甚至好几代秦公都战死沙场。这期间秦军很多时候都是惨胜,甚至失败。但最终的结果还是好的。直到秦穆公时期,由于重用许多贤良之臣,国力大增,秦穆公也有了向东,向中原进发的野心,但横亘在正前面的正是当时庞大无比,甚至是当时第一诸侯国的晋国。经过几番较量,始终无法突破晋国的封锁,转而向西向北,并戎狄数十国。这时期秦军战力也还是比不上晋楚齐等传统东方大国的。直到战国前期,秦军还被从晋国分裂出来的魏国压着打。

到了秦孝公时期商鞅变法,秦国国力上升,以及军功爵制的实行,秦军逐步开启了对东方诸国的碾压之优势。

可见,秦军也不是历来就能打的。说到根本,还是那句话“战争打的是国力,打的是后勤”。春秋时期,晋楚齐国力强盛,战力强,战国时期,秦国国力上升,秦军战斗力也随之上升。根本上来讲,任何国家军队的战力随着国力的变化而变化的,不是一成不变的。

过往皆是历史

其实秦国被称之为“虎狼之国”,秦军被称为“虎狼之师”还是从战国晚期开始的。秦孝公之前早期的秦国还是很品贫弱的一个国家。虽然也在“战国七雄”的行列,但是自从秦穆公之后秦国内乱不止,逐渐的消耗了有限的国力,同时魏国的霸权主义不断扩张,两国的战争基本是秦惨败或者惨胜。严重的加剧了国力的衰弱。

1.商鞅变法的成功。

秦孝公时期秦国任用卫鞅进行著名的“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彻底告别了平穷落后,饱受侵略的日子。这个地处崤山以西,历来被东方六国所瞧不上的国家一跃成为战国后期的霸主(军事上能够碾压任何一个国家)。

2.军功制度的实行。

那个时候的战争已经由早期的惩罚性战争演变为歼灭性战争——一仗下来就是浮尸百万,血流成河。而秦军士兵每斩杀一名敌人就有封赏(钱,官,财富),所以战场上秦军异常的卖命,因为别人的脑袋就是好日子的象征啊。





小史猴

非常感谢您的邀请,希望我的浅知拙见能帮到您。


秦国不等于秦朝,秦王嬴政一统天下后才能称秦朝。


秦国在历史上并不是一直都是虎狼之国,把秦国变成虎狼之国的是商鞅变法,变法之前秦国也是在其他六国的夹缝中生存。


  其实战国时期的并不是只有秦国一家军队厉害。比如魏国的魏武卒,那可是称霸战国初期近百年的。赵国的胡服骑射改革之后,也是可以和秦国军队对抗的。齐国更是当时最富裕的国家,军队装备先进,人数众多,完全可以统一六国的。不过最后他们都败给了秦国,败给了这支虎狼之师。我们看一下是什么造就了秦国的虎狼之师,为什么秦国军队战斗力如此厉害呢?


根源就在于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的内容我们就不说了,直接看结果。商鞅在秦国的变法把秦国彻底变成一个封建制度的国家了。所以商鞅废除了秦国贵族的所有特权。变法之后秦国基本上就只有两种职业了,一种是军人,还有一种是农民。军人靠着战功可以升官发财,获得土地。年龄大了之后可以凭借土地的收获封爵建功。所以在秦国人看来打仗和种地这两种非常有前途。在加上非常尚武,又有机会。打仗就更加拼命了。

  商鞅在秦建立了二世登记的军功制度。对战场上的每一位士兵的表现都有相应的奖惩制度。一旦建功之后可立刻获得军功、爵位、土地、财富。所以在秦国人看来,打仗的时候对方的人头都是金钱,都是爵位,所以真的都是不怕死。而且商鞅的军功制度是不可以世袭的。这就说明你的功劳是你的,你儿子无法继承。儿子要想要这些东西必须也要上战场。于是造成了全民好战的现象。

  秦国可以说就是靠着这种先进的军功制度,让军队的战斗力瞬间暴增。也因此才被称为“虎狼之师”。


界限分明的爵位等级,以直观的方式刺激着秦人身上的每一个细胞,煽动着秦国上下每个人都想争取爵位的欲望。而爵位的唯一来源就是战功,除了在战场上杀敌立功外别无他法。于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爵位,获得更丰厚的利益,为了让全家人过上更好的日子,在战场上的秦军士兵一个个都确实如商鞅所预想的那样:奋不顾身,争相杀敌,以求获得更多的爵位授予凭证——人头。有记载说,当时的秦军士兵赤裸着上身,一手持利刃,另一手夹着一个俘虏,腰上还悬挂着几颗血淋淋的人头。如果有画家画下这幅场景,那是多么骇人和恐怖啊!可以想象,在两千多年前的冷兵器时代,由这样凶悍残暴的武士所组成的一掷百万大军,战斗力该有多么强悍!难怪六国的军队见了秦国的军队就两腿发麻,闻风丧胆。真乃虎狼之师也!


 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敌人,随着六国的团灭敌人的消失 商鞅的军功制度也失去了用武之地,秦国军队也就失去了物质基础和精神支柱。


再次感谢您的邀请。

读史小二哥

历史上任何一个政权都是由小到大,由弱转强的,秦国也概莫能外。秦国先祖起初是为周王室养马的,到了秦襄公时,因为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有功,才被封于秦地,位列诸侯。然而,秦国在西北苦寒之地是非常艰难的,既要应付塞外异族的入侵,又要面临中原大国的征伐。经过秦穆公的称霸西戒,秦孝公的变法图强,秦惠文王的连横诸侯,秦昭王的开疆拓土,直到秦始皇的统一六国。可以说,秦国的强大是靠着一代代秦国君主励精图治,砥砺前行,并一以贯之地坚持改革变法而得来的。

秦军因为战斗力强,杀伤敌人数量大而被称为“虎狼之师”。秦国也因为好战喜杀,挫辱诸国而被称为“虎狼之国”。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