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最开始不答应与蒙古共同进攻金国,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对此你怎么看?

南宋最开始不答应与蒙古共同进攻金国,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对此你怎么看?

南宋最开始不答应与蒙古共同进攻金国,为什么后来又答应了?对此你怎么看?

1012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35:49
共有10条回答
小奔说史

王夫之评价南宋联蒙灭金的历史,称:“借金灭辽失中原,借元灭金失江左”。

那么,事实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首先我们要知道,蒙古灭金起始于1210年结束于1233年,前后长达23年。

战争开始,金国人口千万,幅员千里,根本不在乎蒙古这样的小国,但随着战争的进展,蒙古不断取得胜利,金国一败再败,被迫从中都(北京)迁都汴京(开封),依托黄河、潼关苟延残喘。最后,在被迫放弃汴京,在蔡州彻底灭亡。

在这么一个长达23年的过程中,南宋对于蒙古和金国的态度,是根据战争的进展从而不断加以调整。

并不是说,一开始南宋就要和蒙古灭金,或者说南宋不同意联合蒙古进攻金国,就能阻止金国灭亡一样。

一、预感金国灭亡不可避免,但不知道如何应对

南宋最早得知蒙古进攻金国是在1211年,这一年,距离第三次宋金战争已经过去了四年。

6月,按照惯例,宋朝使臣余嵘前往金国中都祝贺金国皇帝的生日,但让余嵘感到奇怪的是,他走到涿州就无法前进了。

很快,余嵘得知蒙古军队正在大举进攻金国,而且在野狐岭一战中,金国三十万精锐军队被全歼。

得胜的蒙古军队已经进入居庸关,前锋直抵中都城下,金国被迫宣布戒严。

惶惶不可终日的金国君臣,自然无暇接见前来祝寿的南宋使团,余嵘等人被迫折返。

回去之后,余嵘汇报了金国蒙古开战,并且被打的溃不成军的消息,此时的南宋有识之士立即意识到当年的历史要重演:金国灭亡不可避免,南宋蒙古成为邻国不可避免。

然而,南宋上下找不到什么办法加以应对:既不能主动进攻金国,也不能去联络蒙古。

于是,除了下令江淮、京湖、四川三个制置司加强防备外,并没有制订出一套应急预案加以应对未来的局势。

二、金国迁都汴京后,南宋内部出现两种不同声音

早在嘉定七年,即1214年,成吉思汗就打算派使臣速不罕前往宋朝,企图与之结盟并夹攻金国。不过由于交通不便,速不罕最终未能成行。

在这期间,蒙古多次大举入侵金国,失去抵抗能力的金国只能坐看蒙古骑兵在长城以南,黄河以东,以北的腹地大肆烧杀抢掠。

1214年,金国被迫放弃中都,迁都汴京。7月12日,金国使臣抵达临安,宣布了迁都的消息。

虚弱的女真使得南宋上下对金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朝廷内部分成两派大臣:

有主张强硬的:

起居舍人真德秀向宋宁宗奏报,建议停止岁贡,用节省下来的钱犒赏军队,整修武备。真德秀的主张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建议停止通好女真,不再缴纳岁币,同时派驻军队防备淮河沿岸。

还有人主张暂时表面不断绝关系,而是以种种借口拖延岁币等手段。

也有主张扶持的:

比如淮西漕臣乔行简就提议说,强大的蒙古人足以灭亡金国,金国宋国虽然是世仇,但现在是南宋的屏障,古人讲唇亡齿寒不可不引起注意。因此,应该继续给金国输血,帮助他们抵抗蒙古。

两派主张都有很多人支持,右丞相史弥远倾向于扶持,不过南宋理宗最后采纳了强硬派的意见。

正式宣布停止付给金国岁币。

三、不作死不会死的典型:金国主动发起第四次宋金战争

俗话说,不作死不会死。

南宋尽管停止了岁币,但没有断绝两国外交关系, 口头上只是建议金国缩减岁币数额,降到隆兴二年的数目:即岁贡银绢二十五万两匹。

然而,金国皇帝一口予以回绝。

不仅如此,金国还以南宋不缴纳岁币为理由,主动发起了侵略南宋的战争。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被蒙古打的吐血的女真人已经无法通过战场来获取利益。

第四次宋金战争持续数年后,金国多次被南宋击败,不仅损兵折将,而且根本无法取得进展。

四川方向,名将完颜阿邻战死蜀口;京湖方向,猛将黄掴阿鲁答被俘;两淮方向,时全更是“一军全没”。

正如《金史》评价:“宣宗南伐,士马折耗十不一存”,“国家精锐几近丧”,“枢府武骑尽于南”。

最终,迫于两线作战的压力,只能放弃进攻南宋。

金国自作孽的举动,却导致南宋方面失去了和平的兴趣,原本主张维持和好的丞相史弥远,也被迫改为对金强硬。

事实上,在蒙古的连续打击下,金国统治区域内的山东、山西、辽东、河北已经残破不堪。迁都到汴京以后,只能依靠黄河、潼关防御蒙古进攻。

南宋无论是否支付岁币,都已经无法改变金国灭亡的命运。

随着西夏的灭亡,金国开始了最后的倒计时。

四、南宋最终决定联蒙灭金

窝阔台继位后,蒙古对金国发起总攻,三路蒙军同时南下,窝阔台亲自率领中路蒙军渡过黄河直扑汴京。

其中,拖雷率领的蒙军在三峰山全歼金国最后十万精锐,金国末代皇帝金哀宗在汴京被包围前,率军队逃离。

此时的金国,灭亡已经是指日可待了。

醒悟过来的金哀宗派使臣以“唇亡齿寒”的道理,试图说服南宋,不过一切都已经太晚,因为此时的金国,已经失去了作为“唇”的实力了。

这一年,蒙古使臣前往南宋,要求和南宋联军灭亡金国,不少朝中大臣都认为可以乘机报“靖康之耻”,以及一百多年来的血海深仇。

尽管淮安安抚使赵范举例当年联金灭元,最终招来祸患的“海上之盟”加以反对。

但在这样的情况下,南宋除了联合蒙古,已经别无更好的对策。

名将孟珙也认为:“倘国家事力有余,则兵粮可勿与。其次当权以济事。不然,金灭,(蒙古)无厌,将及我矣。”

意思就是,南宋并不具备坐山观虎斗的优势,与其坐看金国灭亡,不如抓住机会“和蒙”。

最终,宋理宗拍板派使臣回复蒙古,同意联军灭金。

在灭亡金国的过程中,南宋收复了包括寿、泗、宿、毫、海州,共五州、一军、二十县之地在内的两淮全境。

此外,京西方向,又收复唐、邓、息三州十一县,京东得邳州二县。

因此,从总体来看,南宋联蒙灭金和联金灭辽并不可相提并论。

所以,南宋对金国的态度 是随着时间的变化,金国实力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如果金国能够抵御蒙古,那么南宋自然不会冒险去破坏和平,联络蒙古进攻。
反而是因为金国灭亡指日可待,南宋除了主动出兵为自己多争取一点利益外别无选择,才最终选择与蒙古结盟。

谢谢阅读,欢迎点赞并分享您的观点。

史海悠游闾春晖

谢谢悟空邀请! 南宋朝廷对大蒙古国的外交政策是有一个转变的过程的。

因金宣宗南迁后,与南宋屡起战争,以及在亲眼见过蒙金战场的出使金国的使臣真德秀等人,对蒙古军武力的拜服,南宋朝廷为了抵御金军南下的威胁,曾两次派遣使臣苟梦玉等前往中亚,与成吉思汗接洽联蒙抗金的事宜,虽然由于成吉思汗当时的主要精力正用于攻打花剌子模,而指挥中原战场的统帅木华黎国王没有进一步与南宋朝廷取得联系。但成吉思汗本人,对于联合宋军攻灭金国却是很有兴趣的,在其逝世前告诫诸子和众将时,说到了自己已经来不及去实施的战略: 金精兵在潼关,南据连山,北限大河,难以遽破。若假道于宋,宋、金世仇,必能许我,则下兵唐、邓,直搗大梁(汴京)。金急,必征兵潼关。然以数万之众,千里赴援,人马疲蔽,虽至弗能战,破之必矣。

客观来说,成吉思汗的这套战略正击中了金国防线的软肋,多年后的灭金,也正是遵循这一战略思想的结果。但当时成吉思汗去世后,由于诸子间因汗位不睦,拖雷监国数年间,蒙古军基本处于收缩防御阶段。而南宋方面则经历了宋理宗政变登位的事件,权臣史弥远主政,把有可能成为政治对手的大臣全部予以贬逐,包括主张积极联蒙的真德秀等人,加上之前蒙古军在攻打金国凤翔时,曾有偏师窜入宋境杀掠,因此史弥远就此中断了与蒙古的外交接触,宋蒙联合之事一时间告吹。

等到窝阔台汗下诏三路大举伐金,以斡陈那颜部攻山东,自己率博尔术、失吉忽突忽、口温不花、塔思国王等主力正面攻打河南,而以拖雷率军依照成吉思汗战略,假道宋境,抄出关中金军集团背后。十月十七日,拖雷军队连续攻占凤州、西和州等南宋边陲城镇后,派出使臣速不罕前往沔州,正式向南宋守军提出“假道”的要求,但宋军将士早已接到不予蒙古军便利的命令,且对于拖雷军连破宋军城镇之事非常恼火,因此沔州守将张宣遣部将冯择伪降,诱杀了速不罕等。拖雷闻讯后大怒,认为南宋“背盟毁约”,遂大举进伐宋军,以按竺迩、刘黑马两路出兵,攻克要隘饶峰关后,沿嘉陵江南下,残破川北城寨一百四十多处后,方回师包抄金军后路。

面对蒙古军露出财狼本色后,宋廷对于是否联蒙抗金再次出现激烈争论。在此期间,拖雷在得到口温不花、塔思部增援后,在三峰山会战中几乎全歼金国关中精锐,其后窝阔台、拖雷北返,以速不台、塔察儿率军围攻汴京、蔡州等金国残余势力,但金兵困兽犹斗,速不台等自感兵力不足,遂又派出使臣与宋商议联合灭金事宜,提出若南宋能出兵助粮,灭金后黄河以南皆归宋朝所有。

有了这个诱人的条件后,宋廷中支持与蒙古结盟的臣僚大增,于是宋廷派遣史嵩之等前往拜见窝阔台汗,基本达成了盟约。这期间,金哀宗也曾派使者来宋寻求联盟,但为时已晚,恼羞成怒的金哀宗采纳了部下粘哥完展的计划,准备西向夺取川蜀立足,但西进金军在宋唐、邓守将孟拱的打击下,溃不成军,武仙部七万人被俘,金国元帅右监军乌古伦黑汉阵亡。

唐邓之役,标志着南宋已经正式开始了联蒙抗金的军事行动,十月初,宋廷应蒙古方面要求,委派孟拱、江海率军两万北上蔡州,并运粮三十万石给蒙军解困。十一月五日,宋军进抵蔡州城下,孟拱入蒙古大账与塔察儿见面,划分攻城范围,蒙宋联军围攻蔡州、灭亡金廷的战争就此展开。。。。。

天骄漫山红遍

回答“为什么?”,这个真的没有办法回答出为什么。但是通过各个方面的史料可以了解到,中原汉民族数次被外族侵略甚至灭亡:北宋被金灭亡,南宋被蒙古灭亡,大明被满清灭亡,中国近现代遭到日本的侵略屠戮。虽然这几个历史事件发生时的各个年代不同,时间久远的可相差数百年,但是每个事件发生时中国的社会形态是相同的,不管是官场政治生态还是社会民众生态。有一本书值得阅读:《鞑靼征服中国史》、《鞑靼中国史》、《鞑靼战纪》三合一本,这本书是由明末清初在华传教的欧洲传教士根据亲历撰写,阅读了这本书后你会发现很多残酷的历史真相,当今天我们在谈到日本对中国下犯下罄竹难书的暴行,痛感中华民族苦难深沉时。其实早在300多年前满清在灭亡明朝汉族政权时,所有的场景就己经上演过一遍了。日军侵略屠戮中国人民与满清屠戮汉民族,两者近乎是历史重演。所以题主问为什么南宋居然联合蒙古灭亡金国政权?这个问题纯粹就是皮毛,中原汉民族几次亡国灭种的原因与这个根本不搭界。你好好把《鞑靼征服中国史》看明白了,你也就明白了中华民族的苦难历史在最近几百年为什么总是一遍遍地重演?许多事情醍醐灌顶,豁然开朗。


不沉的经远

这要从北宋的海上之盟说起。海上之盟是指北宋末年宋廷排使节自山东登(今山东蓬莱)、莱(今山东掖县)泛海赴金,签订了共同灭辽复燕(今北京)的军事合作盟约 。由于双方地理上受辽阻隔无法在陆上接触,而需要海上经渤海往来而得名。

海上之盟结果是金宋联合消灭了辽国,但是接下来金国又发起了对宋朝的进攻,灭亡了北宋。

这件事让南宋吸取经验教训,并没有马上同意和蒙古联合消灭金国。

然而金并没有接受南宋的友好表示,反而希望通过进攻南宋,来弥补自己受到的损失。

在击败入侵的金军以后,南宋才意识到并不能和金和平相处,所以才同意了和蒙古联盟。




百晓大神

其实当年宋朝犯下了一个大错。出于对幽云16州的渴望。这不光是大宋皇帝的心病。也是全体臣民的心愿,幽云16州的地势险要,足以抵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略。因为这块地盘没有掌握在大宋朝的手里。常年遭受契丹人的掠夺。由于大金国的崛起。使得宋朝君臣看到了希望。他们迫不及待的想和大金国联盟。共同灭掉契丹。瓜分契丹的土地。使自己处于一个有利的地位。但但他欠考虑。首先契丹和北宋已经和平了近百年。而且契丹人汉化严重。对大宋朝的威胁已经不大了。而野心勃勃的大金国对土地和财富女人的贪婪是无止境的。终于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引狼入室。不仅仅灭掉了契丹,同时也灭亡了北宋。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南宋王朝也面临了这个问题。朝廷的有识之士认为应该吸取教训,绝对不能够和蒙古人结盟。有一句话说,不作死就不会死。当时的大金国被蒙古人打得节节败退。无力抵挡。他们的皇帝再次低估了南宋王朝。认为从蒙古人那里的损失可以从南宋王朝那里抢回来。于是大举发兵,进攻南宋。结果是南宋王朝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才打败了大金国,这件事彻底改变了南宋王朝的策略。他们决定要报当年靖康之仇。于是乎宋朝和蒙古的联盟再次形成。大金国的灭亡只是时间早晚。

放大镜43084

谢谢邀请,没能腾出时间回答问题。

银河淘玉

辽金在受到金蒙的打击后都谋划甚至金在实施过北边的损失南边补,避虎而食羊的政策。所以结不结盟意义不大。结盟会更好点。打铁而要自身硬。自己是软蛋,灭亡只是方式不同而已。结果都一样

卜遥看史

时势所迫呗,都到那个时候了,你不帮忙打金国,我就打你,你别管打得过过,打不过,反正我要打你,当时的士大夫多怂啊,打赢了都要赔钱,听说别人打自己,就答应了呗

麻雀的自由

想要捡点战利品

书中有毒

最关键的因素在于宋理宗,以及他那个有名无实化为泡影的收复故都的梦想。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宋理宗赵昀选择了前者。他从一介平民一跃成为九五之尊,在权臣史弥远把持朝政与杨太后的垂帘听政下,他满腔的热情与雄心大志被埋汰了整整10年之久。端平元年,一代权臣史弥远死去,理宗开始亲政。新皇上任三把火,他要把自己被人为“耽搁”的10年快速补捞回来,由于这把火储存时间太久,因此来得格外猛烈——理宗实行的一系列改革,即端平更化。其中当然包括“宋蒙联手”这样头等头的外交大政。

当时,蒙古势力已越来越强,已灭了前后左右41个国家,蚕食金国理所当然,而昔日不可一世的金人已江河日下走下坡路,一再败退南撤,为避其锋芒,金人甚至把国都由燕京南迁到了汴梁。南宋朝廷尤其是民粹主义者重新点燃了恢复中原的希望。面对急剧变化的“国际”局势,宋朝廷内部产生了巨大争议:一派人出于仇视金朝的情绪,主张联蒙灭金,恢复中原;另一派则相对理性,援引当年联金灭辽的教训,强调唇亡齿寒的道理,希望以金为藩屏,不能重蹈覆辙。无休止的争论使宋朝在这两种意见之间摇摆不定,既不联金抗盟,也未联蒙抗金。然而,形势逼人急,随着蒙古与金国之间军事战役的推进,在金朝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宋理宗也与时俱进,最终还是做出了决策。

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派遣王檝来到京湖,商议宋蒙合作,夹击金朝。京湖制置使史嵩之(史弥远之子)上报中央,一直胸怀中兴大志的赵昀把这看作是建立盖世功业、留名千古的天赐良机,理宗为了一展心中抱负,便让史嵩之遣使答应了蒙古的要求。蒙古则答应灭金以后,将河南归还给宋朝,但这么重大的外交事项只有双方的口头约定,而没有书面留档,为后来留下了巨大的后患。金哀宗得知宋蒙达成了联合协议,也火速派使者前来争取南宋的支持,竭力陈述唇齿相依的道理。一时间,南宋成了各方争取的香饽饽。怎奈金国大限已到,回天无力了。最终,理宗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金人的请求。

宋蒙同盟结成以后,很快便开始了对金朝的南北夹击。端平二年正月,蒙古军攻克汴梁;四月,宋军出兵,将百余年的仇恨化为一腔上场杀敌的热血,2万将士们在孟珙率领下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先是攻占邓州等地,于马蹬山大破金军武仙所部,攻克唐州,切断了金哀宗逃跑的退路。十月,宋蒙联军合围攻蔡州,城破,金哀宗自缢于幽兰轩,孟珙在废墟中找到金哀宗的遗骨,带回临安。理宗将金哀宗的遗骨奉于太庙,告慰在“靖康之难”中饱受屈辱的“二圣”在天之灵。

宋理宗,被建立盖世功业的念头冲昏了头脑,终于决定铤而走险,下诏出兵河南,收复已被金人占领了一个多世纪的故都汴梁。一场注定是以南宋失败而告终的战争就这样拉开了序幕……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