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周武王分封时并无秦国,那秦国是怎么来的,为何最后能一统中原?

1080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26:28
共有16条回答
香茗史馆

周武王灭商而分天下,最终一统天下的秦国,其实最初并不在周天子的分封行列,不仅周武王没有对其分封,即使后来周成王、周康王再度分封,同样没有秦国的份,秦国正式成为周朝诸侯国,那已经是西周末期的事情了。那么,秦国是如何成为诸侯国,又是如何一统天下的呢?其实这是一个历经了三十六代国君的奋斗故事。

01.从秦非子至秦襄公:历百年终于位列诸侯

秦人先祖可以追溯至颛顼,其后代大费(也称伯益)曾与大禹一起治水,后留在舜帝身边负责驯养和调校鸟兽,因功被赐姓嬴。西周之初,秦人先祖造父因给周穆王驾车,并在平定徐偃王造反中立功,被周穆王赐封于赵城。

周孝王时期,造父之侄大骆迁居于犬丘。周孝王时期,为抵御北方戎狄侵犯,周天子在汧水、渭水大量繁殖马匹,并时常前往查看,大骆之子嬴非子因善于养马,被周孝王安置于汧、渭之间管理马匹,后因养马有功,被分封于秦地(今甘肃天水),虽说嬴非子已被分封,但此时的他还不能位列诸侯,而只是周朝的附庸国

秦人获封西陲,不仅担负着为周天子养马的责任,同样也是周天子抵御西戎、北狄的最前线,秦人只能在戎狄夹缝之中艰难求存,秦国第四任国君秦仲、第五任国君秦庄公嬴其更是战死在了抵御戎狄的前沿,不过凭借着坚韧的性格,秦人最终还是在西陲站稳了脚跟。秦人为了在西陲求存,大量吸收了西戎文化,这点虽然受到中原列国鄙夷,但却为此后秦国变法图强提供了文化基础。

至第六代国君秦襄公嬴秦开在位,其一面与戎人和亲,另一方面则加强了与周王室的联系。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镐京,杀周幽王于骊山脚下,秦襄公以兵救周,后又护送平王东迁,于是周平王便将王室已经无力控制的岐山以西赐予秦国,秦国至此才正式位列诸侯。

02.从秦文公至秦穆公:历经一百四十余年称霸西戎

作为秦国历史上位列诸侯后的第一任国君,秦襄公最终还是于襄公十二年(前766年)死在了讨伐西戎途中,其子秦文公即位,而秦国也就此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不仅领土得以迅速扩大,其国家政治建设也日趋完善。

秦文公在位期间,于汧水、渭水的会合地营造城邑,并击败西戎收编周朝遗民,扩地至岐山以西,同时设史官以纪事、建刑法以强管理,使得秦人开始定居、耕种,逐渐摆脱游牧习俗。

秦文公后秦宪公嬴立即位,在位期间迁居平阳,攻灭亳戎之国荡社、消灭西戎小国荡氏,并在周桓王帮助下击败芮国,俘虏芮伯万。

由于秦宪公去世时年仅二十一岁,其子太过年幼,导致秦国陷入了“三父之乱”,大庶长弗忌、威垒和三父废掉太子秦武公,拥立秦出子为国君,十余年后又杀秦出子,重新拥立秦武公为国君。秦武公即位后便将三父等人诛杀,迅速收回权力,在位期间又先后征服、吞并了绵诸、邺戎、冀戎、义渠戎、狄和貘等戎族,并设县管理所占之地,使得秦国势力抵达渭水流域。

秦武公之后秦德公在位,其在位虽仅有两年,但却通过设立伏日、迁都雍城等措施,使得秦国的各项制度具有了一定雏形。

秦德公去世之后,其子秦宣公嬴恬即位,即位之初便碰上了周王室政变,秦德公则选择韬光养晦、安心发展,为秦国赢得了四年发展时间。至此,已经占有关中平原大部的秦国,正式成为西方的新兴强国,但同时由于地缘关系的原因,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却开始加深,在多次遭受晋国进攻后,秦宣公于前672年向晋宣战,并击败晋军。

秦宣公去世后,传位于其弟秦成公嬴载,秦成公在位三年又传位于其弟嬴任好,这位便是鼎鼎大名的秦穆公了。秦穆公在位期间,任用百里奚、蹇叔、由余等为谋臣,与晋国联姻结盟,结为“秦晋之好”,从而在晋国默许下先后攻灭梁国、芮国、滑国等。

晋文公去世后,秦晋联盟瓦解,秦穆公本想趁机向东扩张,但却在先后在“崤之战”和“彭衙之战”中两次败于晋国,秦国东进之路牢牢被晋国堵住。无奈之下,秦穆公只好继续强大国力,继续向西发展,先后灭掉西戎所建国家12个(另说20个),拓地千余里。因攻打戎狄有功,周襄王封秦穆公为西方诸侯之伯,秦国遂称霸西戎。

03.从秦康公至秦出公:两百余年的艰难守业

秦穆公称霸之后,因秦国东出之路被晋国堵住,秦国对外扩张空间被压缩,秦国开始进入艰难的守业阶段。在此期间,秦国由于常年与晋国交战,再加上“四代乱政”等内乱,这段时期的秦国极为艰难。

秦穆公去世后,秦康公嬴罃即位,为了对抗强大的晋国,秦国连楚抗晋,时晋灵公顽劣成性,赵盾把持晋政,晋国霸权几欲崩溃,楚庄王遂北上争霸,秦国则屡屡偷袭晋国后方。然而即使如此,由于两国之间的巨大国力差距,秦国仍然是难得一胜。

秦康公后秦共公嬴稻即位(《史记索隐》称嬴貑),在位仅四年,期间曾为救崇国出兵攻晋。

秦共公后秦桓公嬴荣即位,在位期间不恤国政、百姓怨声载道,此时晋国因败于楚国,遂与秦国沿黄河结盟,秦桓公则想趁机联合楚国、翟族攻晋,结果反被楚国出卖,晋国则联合齐、鲁、宋、卫、郑、曹、邾、滕等国大举攻秦,秦国惨败。

秦桓公后秦景公嬴石即位,在位期间继续奉行“联楚攻晋”的方针,虽曾于前564年和前562年两败晋军,但彼时晋国复强,楚国又退出争霸行列,秦国仍然无力与晋国周旋。前559年,晋国联合鲁国、齐国、宋国、卫国、郑国、曹国、莒国、邾国、滕国、薛国、杞国等进攻秦国,双方不分胜负。为了避免持续交战,双方最终和谈,于秦景公三十年(前547年)结盟罢战。

此后,历经秦哀公嬴籍、秦前惠公嬴宁、秦悼公嬴盘、秦厉共公嬴刺、秦躁公嬴欣、秦怀公嬴封,除了秦哀公时曾出兵救楚,以及与大荔、义渠交战之外,秦国对外少有战争。在此期间,发生了“三家分晋”事件,其中魏国在“李俚变法”后迅速崛起,成为秦国东部新的强敌,而秦国则在秦厉公后开始陷入内乱,大臣专权,数易君主,国政不稳,日渐衰弱

此后,秦灵公嬴肃、秦简公嬴悼子秦后惠公嬴仁、秦出公嬴昌在位期间,因地缘关系冲突,秦国与魏国之间开始频繁爆发战争,然秦国由于内乱严重,根本无力对抗,虽然沿黄河修筑工事,却在魏国进攻下连败连退、丧师失地。

不过,秦国虽然陷入内忧外患之中,却仍然不乏英明君主,例如秦简公便在继续抵御魏国的同时,积极谋求变革强国,他通过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承认“私田”合法性,一定程度破坏了贵族特权。秦国本就受西戎文化较大,这些改革措施又一定程度削弱了贵族特权,可以说为此后“商鞅变法”的成功奠定了一定基础。

04.秦献公至秦始皇:一百六十余年的强国统一之路

秦出公后,早年流亡魏国的秦献公嬴师隰回国即位,秦国自此开始重回正轨,后经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历秦惠文王、秦昭襄王两代,秦国迅速崛起,并不断蚕食东方列国,至秦始皇嬴政即位时,秦国已成傲世天下的超级强国。

或许是早年曾有流亡魏国的经历,秦献公回国之后,便迅速在秦国推行改革,其中包括废止人殉、迁都、扩大商业活动、编制户籍和推广县制等措施,同时鼓励奖励百姓生子,并吸引周边国家和部族迁入秦地种地、放牧,待之与本国人无异。秦献公时期的改革虽不彻底,但却为秦孝公嬴渠梁时期的商鞅变法奠定了基础。

秦献公之后,秦孝公嬴渠梁即位(《史记索隐》称嬴曲梁),秦孝公在位期间重用商鞅实行变法,迁都咸阳、建立县制,开阡陌、奖耕战,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随着魏国衰败,秦国日强,秦国东部压力骤减,这给秦国持续增强国力提供了一定外部基础。

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嬴驷即位,虽以宗室多怨族灭商鞅,但却不废商鞅之法。在位期间,文有张仪连横六国,武有公孙衍、司马错,北伐义渠,西平巴蜀,东出函谷,南下商於,使得秦国国力大增,为秦统一中国打下坚实基础。同时,嬴驷于周显王四十四年(前325年)自称秦王,从而成为秦国历史上第一位君王。

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嬴荡即位,秦武王在位时间虽短,但其对秦国崛起的贡献却功不可没,在政治上,设置丞相,驱逐张仪,结盟魏国,连越制楚;军事上,攻拔宜阳,设置三川,平定蜀乱;经济上,修改封疆,更修田律,疏通河道,筑堤修桥。尤其是攻占宜阳,可以说为秦国东出打下了一个前出基地。

秦武王之后,秦昭襄王嬴稷即位,作为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王之一,在位五十六年间发生了著名的伊阙之战、五国伐齐、鄢郢之战、华阳之战和长平之战等大战,其重用白起为将,连败三晋、攻破楚都、大败齐国,攻取魏国河东郡和南阳郡,楚国的黔中郡和郢都,发动长平之战,大败赵军,攻陷西周公国,俘虏周赧王和西周君,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统治。此后,山东六国再也难以对抗秦国,为秦国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秦昭襄王去世后,秦孝文王赢柱、秦庄襄王嬴异人先后即位,但这两位加起来执政的时间也仅有四年,其中秦庄襄王在位期间攻灭东周国,并继续蚕食三晋,使得秦国领土继续向东扩张。

秦庄襄王后,秦始皇嬴政即位,对内平定长信侯嫪毐叛乱、除去丞相吕不韦,集大权于自己一身。此后,秦始皇开始向东方六国举起了屠刀,历经十年的统一战争,秦国向东先后攻灭山东六国,终一统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综上,从获封西陲到位列诸侯,再到称霸西戎,艰难守业,进而变法图强、一统天下,秦国历经了三十六代秦君的统治,虽然期间也曾有过昏君和内乱,但总体来说,秦国国君的质量要远超其他列国。再加上地理位置、文化传统等优势,才使得秦国在历经六百余年后,最终在秦始皇手中一统天下。

满月寻桂子

“襄公得其名,穆公得其实”,秦国立国很晩,至秦襄公时,周平王封其为诸侯,才算有国,还只是虚名,因为周平王给他的封地在岐以西之地,当时为犬戎占领,周平王让他去打,打下来就归他所有,秦襄公至死也没打下封地,又经过秦七代君主170年的努力,至秦穆公时终于拿下了这片土地,成了真正的诸侯国。


那么秦襄公因何得封诸侯,建立秦国的呢?

秦历代先人虽然能人辈出,但始终没有自己的封国。最有名的伯益,本是大禹选的接班人,伯益甚有功,舜赐姓赢氏。但社会发展到公天下至家天下的时代,伯益最终败给了禹的儿子夏启,没有得天下。

赢氏传至蜚廉时,有二子,其一为恶来,还有一个是季胜。季胜这一枝的后人造父,善御,为周穆王驾马车,得封赵城,为赵氏。


而恶来这一枝的后人非子,居犬丘,善养马,周孝王说:“昔日伯益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后世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就是说周孝王让非子有了一个附庸国,采邑为秦,复续赢氏祀,号曰秦嬴。

之后秦成为西戎大夫,至秦襄公时,周幽王宠褒姒,废皇后申后,废申后所生太子宜臼,申后父亲申侯联合西戎犬戎突袭周幽王,周幽王因宠信褒姒,诸侯王都不来勤王护驾,只有秦襄公来了,混战中,周幽王被犬戎杀死在骊山脚下。



叛乱平息后,众大臣并没有说叛臣申侯什么,因为他手里有一个正宗的太子宜臼,他是宜臼的外公,现在当务之急是立宜臼为囯君,宜臼即位就是周平王

周平王即位,可是都城待不下去了,因为周围所有的地盘,包括西周的发祥地岐山,丰水都被西戎犬戎占领了。

周平王决定东迁洛邑,那也是周成王预备的另一个都城。都城东迁可不是个小事,他的外公申侯没有那么大的能力护送。


这时,又是秦襄公挺身而出,自告奋勇护送天子东迁。一路上人力、物力,还有不断前来厮杀的戎族部落,得和他们厮拼。

周平王对秦襄公的忠诚大为感动,就说,西戎无道,侵夺我岐山,丰水之地,如果你能夺回来,赶走他们,那就把这片土地封给你。

口说无凭,立字为据,周平王还与秦襄公击掌盟誓。而且从此秦地位升一格,成为诸侯国,能够和崤山以东中原的鲁国,齐国,晋国,楚国平起平坐,互通使节,互相访问。

虽说周平王给秦国开了一张空头支票,但这可不是一般的空头支票,这是周天子开的,而且只要你打下来,就是你的。



秦襄公使秦成为一个诸侯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是秦国的开国之君。从秦非子至秦襄公,经过六代秦君与西戎的浴血奋战,秦早就成为西周抗击匈奴的主力军。

秦襄公得到周天子这个封赏承诺,太兴奋太激动了,他要把这个空头支票变成现实,立即着手去攻打这些犬戎部落,他太操切也低估了人家的实力,秦襄公终其一生也没打下任何一个部族,反而战死沙场。

秦襄公死后,他的儿子秦文公即位,秦文公是一位有韬略的君主,他在位长达五十年。秦文公即位后按兵不动,休养生息,几年以后带着七百人以打猎的名义向西去侦探找寻,这次“打猎”长达一年。


秦文公走到汘、渭交汇处,就是他的祖先秦非子当年养马的地方停了下来不走了,他看着先人得封崛起的地方感慨万千,他要在这里建立都城。

这里当时是犬戎的天下,各个部族环立,秦文公选择把都城建在这里,就如同选择狼窝,但秦文公就是决心在此,这是秦人的风水宝地。


而且当时的犬戎各部落,各自为营,没有统一的号令,谁也不会贸然对他出手,再加上秦襄公活着的时候建立的外交关系,还有通婚联姻之类,让他们互相以为别族与秦都有关系。所以没有统一号令去打秦的情况下,秦文公在这里立住了脚。

都城建立后,人马陆陆续续都来到这里。这里不是养马的好地方吗?那就养马,不但养马,还要养人,训练士兵,秦文公终于建立起一支膘肥马壮,兵精将足的队伍。


秦文公终于向西戎各部落逐个发起进攻的号角,逐个收拾,逐个赶走,然后一直到达岐山,周天子开的空头支票,在秦文公的手里终于得到实现。

秦文公之后的几代君主没有大的作为,大片的土地依然被西戎占领,直到秦穆公时,才彻底赶走戎族。秦穆公图霸图强,做了西部霸主,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之后秦国几十代君主,始终不忘秦人之志,一直朝着图霸图强的方向奋进,终于在秦王赢政之时统一天下,建立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


江湖小晓生

在《大秦赋》中,周赧王曾经咒骂秦昭襄王:你个养马的家奴!

从这句话里,我们就能知道秦国的由来了,因为秦国的祖先给周王室养马养得好,所以得到了一块封地,也就是秦国最初的基业。

早年周武王伐纣成功以后,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有53个都是他们姬姓门人。其他的诸侯国,大多也都是跟着周武王一起伐纣的功臣,比如说姜子牙的齐国。可是这71个诸侯国里,并没有秦国。


一、秦国是打哪儿来的呢?

这就要从一位养马的帅小伙说起了,早年有个叫秦非子的帅小伙,可谓是十里八乡的俊后生。家里出身也还不错,祖先是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

不过传了几代以后,问题就出现了,这家人喜欢跟动物打交道。他的祖先伯益就喜欢跟鸟兽待在一起玩,你别说还玩出了名堂,帮着舜帝驯服了不少鸟兽。可能家养的鸡鸭鹅狗猪就这哥们从野生圈子里给扒拉出来的。

秦非子显然是遗传了祖先的这方面特质,堂堂一名高富帅,居然喜欢和马待在一起,而且特别擅长帮马生娃。

那个年代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秦非子掌握了这项技能以后,立刻受到了万众瞩目一般地追捧。毕竟他养的马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俨然也是马中的成功马士。

周孝王(西周第八位君主)有一天跑到马场参观,发现有个小伙子在给马接生的时候非常卖力,于是喊过来询问了一些养马的常识。


没想到这个小伙子对答如流,周孝王非常高兴啊,认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养马的奇才。所以就把这个小伙子弄到汧水、渭水之间养马去了。而这个小伙子就是秦非子。

秦非子很能干啊,他养马期间,提升了西周的马产量,同时他养的马走出来,一个个雄赳赳气昂昂的,那肌肉饱满的程度,显然没少在健身房下功夫。

周孝王是越看越欢喜,所以果断把秦非子封在了秦地,让他延续嬴姓香火。因此秦非子就这么成为了秦国的国君。说起来他们家还真的是周王室养马的家奴。


二、在西戎、北戎的夹缝中,慢慢壮大。

说实话秦地在当时根本就不是什么好地方,这地方是周朝的西北边境,过了秦地就到了西戎和北戎的地盘了。

那时候西戎和北戎都不讲道理,自己不事生产,也没有存粮的概念,一旦没吃的,就骑着骏马南下抢掠,吃饱喝足了,还不忘打包带点回去。

周王室对他们也是十分头疼,一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镇压他们,毕竟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根本抓不住。所以秦非子被封在秦地,其实也寄托了周王室的厚望。

这位高富帅,除了要好好养马以外,还要负责一件大事,那便是抵御西戎和北戎的入侵。可以说那日子是真的蛮艰苦的。

秦非子万万没想到,自己本来只是个养马的,现在却要上战场杀敌。从此以后,再也不能跟小动物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一起了。


秦国的壮大,也正是因为他们跟西戎、北戎有过多接触。秦非子的曾孙秦仲上台后,在周宣王的吩咐下派兵攻打西戎,结果这哥们死在了西戎手里。

秦仲的长子秦庄公继位以后,不忘为父报仇之志,再次出兵西戎,终于将其击败,还顺便拿回了犬丘之地。为此周宣王便扩大了秦国的封地。

而秦庄公的儿子秦襄公上台后,却把妹妹嫁给了西戎丰王做老婆。目的很简单,化干戈为玉帛,用女人作为和亲对象,似乎成了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至今两个大家族联姻都是如此。

但是正是由于和西戎、北戎有过多接触,使得秦国吸取了大量他们那边的作战方式和野蛮文化。这些特点,虽说造成了其他诸侯国瞧不起秦国的现状,可同时也壮大了秦国的军备力量。为日后的崛起,打下了基础。


三、称霸西戎,从此秦国成为春秋大国。

秦穆公上台以后,已经不满足于继续在秦地为所欲为了,他也想要到中原地区分一杯羹。既然大家都不把昔日的主子周天子放在眼里了,他们秦国为啥还要那么老实呢?

为此秦穆公便打算通过染指晋国的计划,从而进入中原。可惜秦穆公遇到了晋文公这样的对手,所以失去了这一机会。

于是秦穆公便调整了计划,向西发展。他打服了周围各路西戎部落,从此称霸西戎,成为了西边最强大的一个诸侯。

可以说秦穆公时代,将秦国推向了一个高潮。让秦国跻身于春秋大国的行列之中,不过秦国始终被晋国挡着,没有入主中原的可能性。


四、秦孝公启用商鞅变法,奋六世之余烈。

秦穆公去世以后,秦国的国力一蹶不振,逐步衰败了下来。尤其是秦惠公时期,50万大军被吴起的5万大军打得晕头转向,秦国也因此真正失去了河西之地。

秦孝公上台以后,吸取了秦国世代衰败的教训,开始启用商鞅变法。这是秦国洗心革面的重要转折点。可以说秦国日后的强大,完全来自于这场变法。

商鞅变法以后,秦国日渐强大。秦惠文王时期,拿下了巴蜀之地,自此秦国国君也能称王了。秦武王时期,拿下了宜阳,设置三川郡,从此秦国有了东出的门户。

秦昭襄王时期,灭掉义渠,打服了赵魏韩楚等国,差点就有了称帝的机会。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时期,攻灭东周国。

最终到了秦始皇时期,终于具备了一统六国的基础。所以说秦国能够一统中原,的确是从秦孝公开始,历代君主们励精图治的结果。

总结:就怕出现败家子,一朝回到解放前。

其实任何一个诸侯国想要崛起,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容易。因为你很努力,不代表你的子孙也能够延续这种努力。

比如说秦昭襄王的确很厉害,可是秦孝文王和秦庄襄王其实表现很一般,甚至有败家子的潜力,还好他们在位时间加起来不足4年。

秦始皇顺利地接过了太爷爷秦昭襄王的这杆大旗,再次励精图治,这才将秦国带向了辉煌。

参考资料:《史记》

澹奕

周王朝建立后,分封诸侯,不过那时候并没有“秦”,后来秦国所在的关中地区乃是当年周王室的王畿所在地,那块地是属于周天子的,直到平王东迁,放弃了关中。

本来的秦人,世代镇守西戎,周孝王的时候被分封在了天水,西周时代的秦君乃是大夫,直到后来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因此被正式册封为诸侯,开始了崛起兴盛的道路。



典籍记载之中,秦人的先祖首领叫“秦非子”,这位秦非子乃是伯益的后代,商朝重臣恶来的五世孙,西周刚建立的时候,尚且没有秦国,那时的秦人都在西陲为周王室养马。

因为马养得好,直到西周第八位君主周孝王姬辟方在位期间,秦非子受封在了天水,但他的封地不到五十里,而且只是个附庸,不算诸侯,连上卿与大夫也不算。



秦人所在的地方,周围都是戎狄,因此常年需要对抗作战,公元前821年的时候秦庄公击溃西戎,凭借功劳被当时的周宣王册封为大夫,这时候的秦国,依旧不算是个诸侯。

直到公元前770年,西周没了之后平王东迁,那时的秦襄公派人护送有功,因此被周平王正式册封为诸侯,直到这个时候,秦国才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算是名正言顺了。



秦穆公称霸西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而周平王东迁的时候,放弃了关中的宗周之地,将被兵燹破坏得一塌糊涂的旧王畿,都做了顺水人情,赏给了秦国人,秦国因此大规模东进。

得到关中之地,成为了秦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契机,经过数百年的征战努力,秦国在后来的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横扫六国,成为了最终的胜利者,开创了大秦王朝,一统天下。



整体来说,秦国起初的条件都很不好,起点很低,可历经数百年,笑到最后的却还是这个起于西陲荒僻之地的国家,而原因,主要有这么几点:

第一,尚武善战,虎狼之师

秦国所在的地方远离中原文明,因此常被当时自恃正统的中原诸侯瞧不起,甚至本身就被瞧不起的楚国,也对秦国侧目以待。

相对来说,秦国的文化发展的确不如其他各国,但秦人却也有个优点,那就是骁勇善战,毕竟秦人在与西戎的混居环境下生存成长,本身就习惯了刀口上求生的日子,战斗力惊人。



从秦国还没有建立的时候开始,因为生存的需要,秦人就在不断与西戎战斗,而其他诸侯虽然也打来打去,但都无法与秦国人的那种程度相比,这造就了秦人的性格。

商鞅变法之后依旧保持了秦人的这种风尚,而且进行了强化,以至于后来山东六国都将秦国铁骑称作是虎狼之师,畏之如虎,这为秦国横扫六合奠定了深刻的基础。



第二,天时地利与人和

秦国刚开始的环境条件,真是一言难尽,山东六国任何一个,条件都没那么糟糕,最难讲的韩国虽然很小,又在四战之地,但土地肥沃又有铁矿,也竟然还跻身七雄之一。

让后来的秦国得以崛起的关窍,就在于得到了关中,古代的时候关中沃野千里易守难攻,是极其理想的地方,秦国占了这块风水宝地,也就获得了极其巨大的对列国的优势。



秦惠文王时代,秦国拿下楚国上庸、从魏国手里夺了河西,更是拿下了巴蜀之地,这对秦国也就意味着对列国居高临下,不仅有了绝对的战略优势,而且有了稳定的大后方粮仓。

环境条件具备之后,秦国更加幸运的是,接连几代都是贤能君王,战国时代的秦国君王当中并无一个不堪之才,反而个顶个儿的出类拔萃,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诸侯国都没有的优势。



第三,变法图强,占据先机

战国时代,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原本的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发展的需要,各国都开始进行不同程度的变法运动,希望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道路,以谋求主动。

然而,山东六国的变法,都并不彻底,这些根基深厚的老诸侯们,旧贵族势力庞大,变革触动的利益群体太多,因此难以彻底,而秦国的“年轻”“家底薄”,反而成了优势。



在秦国多位君王的鼎力支持之下,商鞅变法得以顺利推动,即便日后商鞅被车裂,但他留下的变法内容却还是被保存,秦国经历阵痛之后,急速发展,获得了对列国的巨大优势。

其实从秦惠文王时代开始,秦国对列国的优势就已经非常绝对,变法让秦国成为诸侯中的一个异类,但也让秦国的实力大增,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的秦国,最终获得了胜利。



第四,此消彼长,是必然也是偶然

秦国与六国后期发展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变法的问题,秦国变法得罪了大量旧贵族,但同时崛起了更多新贵族,他们让秦国获取了更加新鲜的活力,这与六国截然相反。

在秦国,所有的功劳与地位都要靠自己争取,这给了更多人出人头地的契机,这也是为何战国时代六国人才纷纷前往秦国,使得秦国实力猛增的最主要原因。



战国时期,秦国不断强大起来的同时,其他六国纷纷遇到了巨大的难题,比如楚国在楚威王之后急速衰落,韩国的长袖善舞走到了尽头,齐国屡屡见利忘义,反而弄巧成拙。

最终一统天下的是秦国,这其中有很多必然当然也有不少偶然,秦国是幸运的,绝大多数的障碍都被秦国化解,而六国就没这么好命,直到嬴政时代,大秦彻底取代周王朝。


历史是杯酒

周初分封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众伐纣,

双方在牧野展开激战,

商纣王临时凑集的奴隶临阵倒戈,

纣王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当时,周武王已年老,克商以后不久,便去世了。

于是,武王的四弟周公旦便因摄理国政而称王。

周公摄政后,面临严

峻形势,他毅然举行东征。

经过三年战争,终于征服了今天的山东全境、河北以北至辽东半岛。

殷商残余势力也被镇压下去。

为了加强对广大被征服地区的统治,商朝实行大规模的分封,

分封本族兄弟亲属到各被征服地区建立国家。

《荀子·儒校篇》记载: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但是,在这场大分封中,并没有秦国。

那么,秦国是怎么来的呢?

秦的早期历史

秦国,是在西周东迁时才被周平王承认其为诸侯国的。

周幽王宠爱褒姒,要废除申后(申侯的女儿)和太子宜臼,引起申侯反抗。

同时,游牧民族犬戎叛乱,攻破镐京,杀死周幽王。

周王室陷入危机,诸侯都不来救,只有秦襄公以兵保卫周王室。

周平王获取最终胜利后,便赐襄公以岐以西之地,说

“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

就这样,秦才被封为诸侯,开始建国。

之后,秦国逐渐扩大地盘。到秦穆公时,开始参加华夏诸侯的争霸战争和会盟。

秦孝公时,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之后,国力渐强。经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王、秦孝文王、秦庄襄王不断努力进取,到秦始皇时,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大江有曰

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秦人的源头说起了,这可需要有点耐心哟。

秦国是上古“三皇五帝”时,“五帝”之一颛顼的后裔伯益的后代,舜帝时,伯益辅助大禹治水有功,所以伯益在舜、禹两代都得到了重用。

伯益不仅治水有功,而且还会驯养鸟兽,据说我们今天的鸡鸭鹅猪狗等家禽兽就是伯益开始驯服的,舜帝就赐他为“赢”姓,这是上古八大姓之一。

夏朝末年,夏桀昏庸,人们纷纷归顺商汤,伯益的后人赢费昌也归顺商汤,为商汤架车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赢氏在商朝快速发展。

商朝末年,纣王无道,周武王伐纣,赢费昌后人飞廉和恶来父子,都是辅佐纣王的得力大臣,一个自杀,一个被武王所杀,恶来的后人就迁移到了西部边陲戎人境内。

从伯益驯养家禽鸟兽开始,赢氏一族靠技艺吃饭靠技艺发展靠技艺赢得国运的传统一直传承并发扬光大。

赢氏的优秀基因使恶来的后人在西部边陲并没有消沉,而是一方面与野蛮骠悍的戎人进行斗争求生存,并锻造了赢人勇敢尚武的精神;另一方面,学会了养马骑射,驾驶战车,这可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高贵职业。

周穆王时,赢氏又出了一个会驾战车的造父,为穆天子驾车南征北战,巡游天下,造父因功被周穆王赐封赵城,就是今天山西洪洞县,这也是赵姓的由来。

造父的侄子大骆这时迁移至犬丘这个地方,大骆之子赢非子善养马。周孝王时,为抵御北边的戎狄,在汧水渭水养殖大量的马匹,就命赢非子来做养马官。周孝王因非子养马有功,就把非子封在了秦地(今甘肃天水)。

秦国就这样建立了,赢非子就是秦国的祖先,也是秦国的第一任国君。可以说,秦非子是改写中国历史走向和赢氏历史的人物,而周朝就灭在这个养马官后人的手上。

但这时的秦国还不是诸侯国,只相当于周朝的大夫级别,所以也被称为“西陲大夫”,中原各诸侯国是瞧不起的。但英雄不问出处,秦国发奋努力,大力学习吸收西戎文化,为后世的变法图强打下文化基础。

到了第六代国君秦襄公时,国力得到很大发展,一面与戎人和亲,一面与周王室发展关系。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攻破周朝国都镐京,并把周幽王杀死在骊山脚下。这时,秦襄公出兵救周,并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秦襄公护驾有功,周平王给了两个赏赐:一是把岐山以西土地赐于秦国,二是把秦封为诸侯。从此,秦国终于取得和中原诸侯国平等地位,秦襄公就成了诸侯国秦国的第一任国君。

虽然说周王把岐山以西土地赐给了秦国,但这些土地都在犬戎手里,周王的用意很明显,就是让秦国去向戎敌争夺呀。秦襄公却很高兴,从此,秦国就开始了征战戎敌争夺歧山以西土地的漫长岁月,到秦穆公时,包括襄公在内,先后有三个君王战死在与犬戎的征战之中。

秦国历史上涌现出很多有雄才大略的君主,每个君主都为秦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秦襄公的儿子秦文公就是这样一个有作为的君主。

这时的秦国,在中原诸侯国眼里,依然是弱国,是缺少教化的蛮夷之帮,备受排斥打击。但秦文公并不在意这些,在位50年,至少干了三件大事:一是发展经济,把国都从甘肃迁往陕西的宝鸡渭水一带,靠近中原先进国家,你越看不起我,我越要向你学习先进的文化和农耕技术,秦国经济因此得到快速发展;二是开疆扩土,壮大国力,开始征战西戎,经过十几年的战争,终于夺回关中歧山之地,报了杀父之仇,奠定了秦国的版图;三是教化百姓,刑法治国。设置史官,向国民灌输中原先进思想文化和农耕技术,提高国民素质,同时刑法治国,为后世秦孝公商央变法开了先河。秦国的国力因此大增,可以说,秦文公是秦国向东扩张争霸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而真正让秦国挑战东方大国,为春秋战国时秦国称霸中原进而统一天下奠定坚实基础的是秦穆公(公元前659-前621在位)。穆公实行东进中原和称霸西戎两项战略,首先是招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用五张羊皮招来五羖大夫百里奚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百里奚、蹇叔、伯乐以及戎人由余等纷纷来到秦国,穆公在政治上开了秦国客卿制度之先河,文臣武将大展身手,终于在王官之战打败东方第一强国晋国;然后西向由强到弱次递收服了十几个西戎国,开疆千余里,大大震动了周王朝和整个中原各国;穆公在军事上“短兵相接”的改革比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早了几百年,不得不说,这也是秦人学习戎人文化、与戎人斗争的经验总结。

到了战国时代,列国兼并,变法图强是各个有野心的诸侯国的共识,但秦孝公实行的商央变法最彻底,其它诸侯国的变法很多半途而废。通过商央变法,秦国真正强大起来,为最终由秦统一天下作足准备。

从秦国的历史发展我们看到,秦国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是经过几百年的打拼努力得来的,由开始的西部边垂蛮夷之帮备受歧视的“西垂大夫”,到挺进中原历经磨难终成霸主进而一统天下。秦人不怕失败,敢于与强国过招,越挫越勇;秦人不怕歧视,虚心向学,招天下英才为我所用;秦人身处边垂,戎敌环视,却炼成了浑身肌肉,锻造出了勇猛果敢的尚武精神,一代又一代秦王既韬光养晦、善于攻略,又敢于突破旧制樊篱,大胆革新变法图强。相反,那些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中原诸侯国却坐吃山空,不思进取,十分平庸,个别侯国象郑庄公、宋襄公也曾参与争霸,但大多昙花一现,最后只能落得被消灭的命运。

由是观之,由秦国统一天下,不是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

旅行者说文史

武王牧野之战,灭掉了商王朝,建立了周王朝。为了巩固统治,防止各地方叛乱,西周统治者按照宗法制的原则,就将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周王室子弟及有功之臣。其实,主要是那个时候生产力极低,天下那么大,周天子根本就管理不了。于是,周武王先后分封了齐、鲁、燕等诸侯国。周武王当初分封天下的时候,不仅没有秦国,就晋国也是在周成王才分封的。

秦国和春秋时候的赵国其实同宗同源,据说其祖先名为大业,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孙女吞了天下玄鸟掉落的鸟蛋而生下的。这点就比郭萍厉害多了,郭萍最多能把熟鸡蛋变成生鸡蛋,再孵化出小鸡,而颛顼的孙女能把鸟蛋孵化出儿子。

大业的儿子叫大费,在大禹治水的时候立了大功,受到了部落首领舜的嘉奖。舜说,看你骨骼清奇,天赋异禀实,你去替我驯化鸟兽吧。大费真不愧是鸟蛋的后代,经过他的训练,那些鸟兽都听话、温顺,于是舜就赐他姓嬴,得名伯翳。所谓“嬴者,多肉之兽也!”

到了夏末商初,嬴氏弃暗投明也好,见风使舵也罢,就叛离了夏朝归顺了商汤。嬴氏的费昌还在鸣条之战中为商汤驾驭战国而受到了表扬,也拉开了嬴氏历代养马赶车的序幕。

到了周王朝以后,嬴氏的造父由于精于赶马车而得到了周穆王的宠信。周穆王与西王母约会的时候,就带着造父。就在周穆王和西王母推杯换盏、卿卿我我之际,听到了东南地区的徐国发动了叛乱。造父赶上马车,日行千里,夜跑八百回到了京城。周穆王联合天下诸侯平定了叛乱。为了表彰造父的功绩,周穆王就将赵城封给了造父,从此,造父这一支就有了“赵”氏,他们就是后来赵国的祖先。

而居住在犬丘的非子也是嬴氏的另一支族裔,也喜欢马和家畜,就投靠了造父,并得到了周孝王的重视,让他在汧水和渭水之间的地方为周王室养马。在非子的精心照料下,周孝王的马得到了很好的休养,种群也得到了扩大。周孝王非常高兴,就找到了申国的国君,想将非子立为大骆国的继承人。

大骆国源自非子的父亲大骆。申侯的女儿是大骆的妻子,她生有一个儿子叫成,而非子则是大骆其他妻妾所生。申侯当然不愿意让非子取代自己的外孙成,而当上大骆国的继承人,于是,他对周孝王说:“当年我的祖先郦山的女儿嫁给了西戎族的胥轩为妻,因此西戎才归顺了周王朝,为大周保卫西部边疆;如今,我又把女儿嫁给了大骆,生下了继承人成。与西戎有姻亲关系的申国与大骆国多次联姻,才使西戎族老老实实为大周王朝驻守边疆,您才可以称王。大王还是考虑一下吧。”

周孝王也觉得强行废掉申侯的外孙成而改立非子不利用西部的和平安定,于是就将秦地分封给了非子,命他在此地延续嬴氏的祭祀。从此,非子这一支才被称为了“秦”,并在此地开创了七百余年的大秦基业。

这也是为什么,在《大秦赋》里,周赧王痛骂秦王“你这个养马的家奴”。

关东侠客

周灭商之后,分封了七十一个诸候国,其中姬姓诸侯国有五十三个,并没有秦国,直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才封秦襄公为诸侯。

秦国是华夏人西迁的一支,黄帝后裔,颛顼的后代。颛顼的后代大费和大禹是同时代人,因治水有功,受到舜帝赏识,赐蠃姓。

秦人的祖先在商朝的时候,给商王太戊驾车,成为商朝贵族,有一支迁到西戎生活的地,替商人守卫西部边陲。

商末,秦人祖先蜚廉有两个儿子:恶来和季胜。恶来被周武王杀死,季胜投降了周朝。

季胜的后代造父给周穆王驾车,游昆仑山,会见西王母。徐偃王造反时,造父驾车反回中原,灭了徐国有功,被封在赵城(山西洪洞),他这一支以赵为姓,秦赵是同宗同源的。

造父的侄孙秦非子为周王养马有功,周孝王六年(公元前905),被封在秦地(甘肃天水),号秦嬴。

公元前821秦非子的曾孙秦庄公仲被周宣王封为西垂大夫,把其祖先大骆犬丘和秦地都封给了他。秦人和讨西戎进行了不死不休的战争,很多君主战死在杀场。

秦国经过一百年披荊斩棘的发展,逐渐强大起来。公元前770年,秦襄公保护周平王东迁立了大功,周平王非常感激地说:"戎政无道,侵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这时,秦国才正式成为诸侯国。

当然,周平王许诺的不过是空头支票,秦国想要成为诸候国,还得在战场上打败西戎才能实现。

经过宁公,武公,德公,宣公,成公等几代君王的艰苦奋斗,才打败西戎,占据公中大片土地。

秦人等待了许久,才迎来霸主秦穆公。秦穆公求贤若谒,"西取由余于戎,东得百里奚于宛,迎赛叔于宋,求丕豹,公孙支于晋。"人材济济,灭国十二,拓地千里,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秦国成为仅次于晋,齐楚的二等强国。

秦穆公之后百年,秦国又衰落一下,被魏国夺灭河西之地,被压缩在狭小地区。

公元前362年,秦国又迎来一个伟大的君主秦孝公,当时,六雄已初步形成,秦孝公对秦国的衰落痛心疾首,四处招揽人才。"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

卫人卫鞅西入秦,教之霸道之求,拜为大良造,开始实行商鞅变法,收河西之地,一扫百年积贪积弱现象,成为最强大国家。

秦孝公之后,秦惠文王正式称王,南取巴蜀之地,实力大增。秦惠文王之后,秦武王立,举鼎而死,没有太大做为。

公元前307年,秦昭襄王立,他在位四十多年,任白起为将,大战七十余起,从无败迹,长平之战坑杀赵卒四十万,秦国统一天下已成定局。

公元前247年,十三岁的秦王赵政继位,他奋六世之佘烈,从公元前230一221年起,用了十年时间,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又南征百越,设桂林,南海,象郡,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国家。

小鸿哥

秦国的国君原姓氏是赵氏,周孝王时赐姓嬴。原本是世代为周天子养马,周孝王时赐予秦地,既甘肃天水。史记:孝王曰:“昔伯翳为舜主畜,畜多息,故有土,赐姓嬴。今其後世亦为朕息马,朕其分土为附庸。”周孝王在位时间是公元前910—前896年。所以说是在这一段时间里成为附庸。公元前828年左右周宣王任命秦仲为大夫。西周是分封制,天子把土地分给诸侯,诸侯又把土地分给卿大夫,卿大夫又任用士治理。大夫就是介于卿大夫跟士之间。周宣王让秦仲讨伐西戎,结果让戎人杀死。周宣王再让秦仲五个儿子率军讨西戎,反败为胜。于是周宣王任命秦庄公为西垂大夫。西周分封制诸侯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秦庄公虽然称公,但连诸侯都算不上。就是说连子爵都算不上,这里的公只是秦人尊其位并非爵位。就跟楚国只是子爵,跟周天子要求加爵。周天子不理会,楚君于是把三个儿子都封王。这时还不是春秋战国时期而是西周时期,后来楚君又怕周天子打他,去掉王号。


秦嬴一族因秦仲之死,走上复仇道路。其长孙世父立誓不杀戎王,不敢继承君位。把君位让其弟秦襄公。世父在跟戎人的战争中给俘虏了,后来给放回来了。公元前771年申侯联合戎人攻打西周,并杀死周幽王。秦襄公率军勤王,跟犬戎力战有功。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去成周洛阳。西周原本直接管辖的是宗周镐京和成周洛阳。分别拥有宗周成周各六师的军队。宗周六师主要是保卫镐京,成周六师主要是征伐不听话的诸侯。周平王封秦襄公为伯爵,赐岐山以西的土地。就是后来的关中西部。周平王还跟秦襄公立誓,只要能驱逐犬戎人。岐山至丰河的土地也归秦国。岐丰之地就是后来的关中中部,咸阳西安一带。但是岐山以西除天水是秦国的,其余皆是犬戎。岐丰之地又让犬戎所占据。所以说周平王只是给秦国画了一个饼而已。秦襄公于是积极征讨犬戎,进攻到岐山让犬戎杀死。秦国用了二十年在秦文公时终于把地盘东扩到了岐山。史记:於是文公遂收周馀民有之,地至岐。秦宁公率军攻打盘居在关中中部的犬戎所建立的亳国,毫王战败逃往戎地。史记:与亳战,亳王奔戎,遂灭荡社。即长安一带,这时距离秦成为诸侯已经五十七年了。秦成为诸侯八十二年的时候秦武公攻打盘居在邽、冀的犬戎,拿下了两地。邽冀两地在汉代时属天水郡。

秦成为诸侯一百一十年后,秦国迎接来一代雄主——秦缪公(秦穆公)这时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先后争霸。秦缪公的策略是东出争霸,在位其间东扩至黄河以东。缪公一继位就东出攻打晋国茅津。缪公招纳四方俊杰为已用。百里奚、丕豹、公孙支、由余等皆是他国人才。公孙支举荐百里傒,于是缪公以五羖羊皮从楚人手上赎回。据史记缪公跟百里傒聊了三天,把秦国军政事交给他。史记: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公孙支主张对晋采用收人心策略,加以军事行动。例如晋缺粮,秦国大方的借给。俘虏晋惠公却送回晋国。秦国成为诸侯一百二十四年,秦缪公任用百里奚和公孙支两位俊杰把秦国东扩到黄河。史记:是时秦地东至河。秦缪公灭掉河西的梁国,并灭掉河东的芮国。秦国的地盘推进到黄河以东。


百里奚向秦缪公举荐蹇叔,秦缪公派人带着礼物假扮商人去宋国迎接蹇叔。蹇叔到了秦国,缪公立马向他请教如何治国图霸方略。蹇叔建言要先做好四件事情才有图霸的根基。第一是依法治国,让百姓知道那些事能做,那些事情不能做。第二是加强教育,使秦人忠君爱国。第三树立国家的正面形象,处罚犯罪的人。第四解决西戎,这样东出争霸才无后顾之忧。当时蹇叔就劝说缪公毋贪,毋忿,毋急。贪则多失,忿则多难,急则多蹶。但是缪公还是犯了这三忌,千里奔袭郑国以致大败。当时蹇叔、百里傒都表示反对,秦缪公未听从。史记:缪公问蹇叔、百里傒,对曰:径数国千里而袭人,希有得利者。因为郑国有准备,秦军将领觉得不能白跑一趟,于是攻下滑国。晋国视滑国为边邑,大怒。当时晋文公去世还未下葬,晋襄公怒:秦侮我孤,因丧破我滑。晋军在崤山大破秦军,全军覆没。史记:大破秦军,无一人得脱者。秦国之后又再次东进,大败而回。

秦缪公并没有处罚崤山之败的三位将领,秦缪公素服到城郊迎接三位将领。秦缪公哭着对三人讲:我不听百里傒、蹇叔谏言,使你们受辱,你们没有罪过。秦缪公把他们官复原职,对待他们比以前还要好。四年后秦军大败晋军,打的晋军守城不敢战。韩非子:故雪淆之耻,而西至河雍也。(黄河以东)秦缪公亲自到崤山为当年秦军收葬发丧,连哭三日。并对将士言崤山之败是因为他没有听蹇叔、百里傒之谋,要让后人永远记得他的错误。史记:以申思不用蹇叔、百里傒之谋,故作此誓,令後世以记余过。秦缪公于是继续实行蹇叔的先打好基础解决后顾之忧,再趁机东出策略。这时由余来到了秦国,由余原本是晋人,流落到戎地。秦缪公用离间计离由余和戎王。由余于是投秦国,秦缪公向由余询问伐西戎策略。由余在西戎多年熟悉西戎风土公人情。史记:缪公以客礼礼之,问伐戎之形。秦缪公于是向西用兵,一举灭掉犬戎所建立的十二个国,扩地千里。秦缪公用蹇叔和由余向西扩地千里,称霸西戎。史记: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这时秦国成为诸侯一百四十七年。


三年后秦缪公去世,如果再给秦缪公十年时间未必不能东出争霸。秦缪公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成为盟主。因为齐桓公、晋文公等霸主都是招开了会盟的。秦缪公死时陪葬的一百七十七人,很多是良臣。史书并没有说是自愿还是秦缪公所为。但如此多的人才陪葬也使得秦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能再东出。史记:是以知秦不能复东征也。

秦缪公之后秦国逐渐衰落,之后的秦君是:康、共、桓、景、毕、惠、悼公剌龚躁、怀、灵、简、惠(两个都是惠公,不知道是不是史书记载错误)、。这些国君都不咋样。公元前384年献公继位。原本献公是灵公的儿子,但因为大臣和宗室政变以致于流亡。筒公其实是灵公的叔叔。因为秦国在此之前频繁更换君主,君臣之间关系不协调,所以晋国(魏国)的力量又强起来,夺去了秦国河西七百里的土地。秦以往者数易君,君臣乖乱,故晋复强,夺秦河西地。秦献公继位第一年就宣布废除殉葬制度。说明秦穆公之后殉葬还实行了十四代君主。献公元年,止从死。秦献公开始图强收复失地,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并未能收复河西。


秦献公之后是孝公、惠文王、武王、昭襄、孝文王、庄襄王、秦始皇。武、孝文、庄襄三人在位时间非常短,一统天下还是其他三位的功劳。孝公任用商鞅变法,打下根基。惠文王、昭襄在此基础上成就霸业。秦始皇踩在他们肩上成就伟业。司马迁认为秦国兴起于襄公,打下根基的文、缪(穆),献、孝四公。惠文王、武王、昭襄、孝文王、庄襄王蚕食六国,一百多年,到了秦始皇时才能一统天下。秦起襄公,章于文、缪,献、孝之后,稍以蚕食六国,百有馀载,至始皇乃能并冠带之伦。


秦国能统一,除了明君任贤,实力强大。主要还是因为各国争霸贪利,秦国从中获利。秦孝公时天下有七大强国,即秦、魏、韩、赵、燕、齐、楚。当时最强的是魏齐两国,秦楚次之,赵韩燕再次之。秦国变法期问,正值魏齐争霸。各国纷纷依附投靠魏齐。魏齐争霸因此爆发了邯郸之战、新郑之战、马陵之战、襄陵之战、桂陵之战,五个主要战役。齐魏争霸的结果是韩、赵、魏皆重伤,齐国伤。齐国取代魏国成为霸主,标志事件徐州相王。当时魏惠王带着一班小弟去徐州朝见齐威王。魏惠王尊齐威王为王,齐也尊魏为王。但魏惠王是带着一帮小国去朝见齐威王。史记:於是齐最彊於诸侯,自称为王,以令天下。彊是指非常强大,类似于今天的超级大国。所以虽然互尊为王,但王跟王地位是不一样。徐州相王事件标志着魏国从霸主跌落。齐虽然胜而成为霸主,但胜而力竭。魏韩赵齐都在养伤,秦国准备东进,楚国要取齐而代之。楚国大举攻齐,一度打的齐国大败,燕国又趁机捅了齐国一刀。齐国向赵国求援,楚国得知赵国援救,于是退军。而越国也是起了跟齐国争霸之心,但让齐国忽悠地去攻打楚国。王无彊时,越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彊。


齐国跟楚国的争霸之战时间很短,楚国先胜后败。楚国转而攻打越国、巴国。 在赵、韩、魏皆重伤的情况下,齐楚争霸之际,秦国实施东进策略。秦国从三晋夺得大片土地。虽然五、六国多次合纵伐秦,但都不能悍动。除了五国不能同心协力外,还有就是因为秦国太强。 列国时友时敌,秦国各个击破。 秦国能集中力量东得益于其地利。秦国关中有高山被覆,黄河环绕,四面边塞可以作为坚固的防线,即使突然有了危急情况,秦军也可一战。秦国南北并没有大敌。北边是义渠国,南边是巴、蜀两国。这些国家并没有能力给秦国造成威胁。而列国则需四处防守,分散了力量。比如魏国,在魏齐争霸之际分兵八万驻守河西。还要南防楚国,北防赵国。楚国西防秦,北防三晋,西防越国。齐国南防楚、越、西防三晋、北防燕(常趁齐国跟他国交战之际在北后捅一刀)韩赵既西防于秦,东防于齐。赵国还要北防匈奴。这也是列国数次联盟攻秦反而战败的原因之一。


秦昭襄王时七国中能称为彊的只有秦齐两国,楚国也只能称强,三晋和燕国能称大,其他小诸侯不值得一提。五国伐齐,使齐国差点灭国,虽然后来复国,但已不复往日光辉。齐国也因此对秦蚕食各国漠不关心,失去了争霸之心。列国为了利益,今天同盟,明天攻伐。所以秦国能从中取利。列国难以全力对付秦国,因为不知道其他国家什么时候会在背后捅一刀。 齐楚结盟时,秦国派张仪诈许六百里地,于是楚国跟齐国断交,后来发现上当了。楚国派军攻打秦国,结果大败。六百里汉中丢了。齐国也并没有援救楚国。楚怀王大怒,再举倾国之兵跟秦国决战。韩魏两国趁机在楚国背后捅一刀,楚军不得不回援。韩、魏闻楚之困,乃南袭楚,至於邓。楚闻,乃引兵归。韩魏两国忘了秦国从他们两国夺得那么多土地了。估计是报复楚国捅他们刀子。秦国打嬴了楚国,还还半个汉中给楚国以求盟约。秦使使约复与楚亲,分汉中之半以和楚。秦国这样做是怕楚国跟齐国联盟。楚怀王已经派屈原使齐了。楚王讲不要地只要张仪这个人。张仪去了楚国,但楚怀王却没有杀了张仪。屈原从齐国回来后问楚王为啥不杀掉张仪。张仪已去,屈原使从齐来,谏王曰:“何不诛张仪?” 齐国气得于是联合韩魏攻打楚国,楚国于是向秦国求救。齐、韩、魏为楚负其从亲而合於秦,三国共伐楚。两年后秦、韩、魏、齐又联盟一起攻楚国。第三年秦国独自攻打楚国。楚国把太子送到齐国当人质,两家联盟。秦王因此写信给楚国相邀会盟,趁机扣留楚王。秦国则交好于齐国,嫁秦女给齐王。


(各国长城)

在秦国东进之际,列国常做背后捅刀的事情。而且列国互相攻伐,今天友明天敌。今天魏赵攻齐,明天魏赵相攻。今天赵国攻魏,明天魏齐攻赵,后天齐赵攻魏。 列国常联盟互伐,秦国也参与其中。今天敌人,明天朋友。秦国也并非远交近攻。而是近交近攻。秦国打的最多的是三晋,联盟最多的也是三晋。下面列一下我根据史记记载秦昭襄王时期七国联盟,不是很准确,有遗漏。

韩赵攻秦、韩魏齐攻秦、韩楚抗秦、韩周魏攻秦、韩魏攻秦、魏齐韩攻秦、魏韩赵抗秦、赵魏攻秦、赵韩抗秦、楚魏赵抗秦、楚齐韩魏伐秦


韩秦攻楚(在此之前秦两次攻韩)、韩秦攻楚、韩秦攻楚(在此之前秦两次伐韩)魏秦攻楚、魏秦抗齐楚、齐魏韩抗楚秦、秦齐魏韩攻楚


韩秦攻齐(在此之前秦国三次攻韩)、秦赵韩燕攻齐、秦赵攻齐


韩秦抗魏赵、魏秦攻燕、韩齐攻魏、齐魏攻赵、赵齐攻韩、秦魏赵韩攻燕、韩魏楚攻燕


从上述可知各国为了利益互相攻伐。魏韩赵给秦国侵占土地最多。但联盟抗秦国的次数反而没有联秦的次数多。有句成语叫朝秦暮楚,意思是各国一会儿助秦,一会儿助楚,反复无常。

华夏问长安

六王毕,四海一!

大秦帝国的雄师东出函谷关,在横扫山东六国之后,终于使得华夏版图归于一统!从这一刻开始,华夏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王朝!不过在这之前,恐怕谁也没有想到,最终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的竟然会是处于西戎之地的秦国!

为什么这样讲?

因为,秦国的起源并不“高贵”,当初武王伐纣之后分封诸侯,当中并没有秦国,秦国是经历了一系列极为艰难的历程之后,最终才完成立国的!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秦国的立国之路!


秦国的先祖最早可以追溯到舜帝时期,他的名字叫伯益,本是舜帝的重要辅臣,擅长驯服鸟兽,后来因为功劳被赐姓嬴。从这一刻开始,“嬴氏”便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然而接下来,嬴氏子孙却并没有什么出彩的表现,直到西周穆王时期才出了一个“驾车大夫”造父。看这个官职名称大家都应该明白:这就是一个给周穆王赶车的主儿!别看人家是个赶车的,但是偏偏赶车的会武术,竟然辅佐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乱。

这样一来,立下大功的造父于是被赐予了封地,地点在赵城。但是,此时的造父还远远谈不上一方诸侯!


接下来到了周孝王时期,造父的侄子大骆有个儿子叫嬴非子。嬴非子非常善于养马,得到了周天子的嘉许;而当时西周正面临着来自西戎的威胁,周王室也需要有一个得力的人驻守西面以为屏障。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嬴非子便被分封于“秦地”,实际上也就是现在的甘肃天水一带。虽说嬴非子受封算是功成名就了,但是他的这封地着实是个糟糕的地方,因为这里同时面临着西戎和北狄的双重威胁。


自赢非子之后,秦国算是有了自己正儿八经的土地,但是从身份层面而言仅仅只是秦国的附属国,依旧不能算正式的诸侯。接下来秦人在获封的秦地开始了艰苦奋斗的历程。

他们面临着西戎和北狄的夹击,甚至于第四代国君嬴仲、五代国君嬴其先后都战死于和西戎部落的战斗中,但却凭着无畏的勇气和善战的作风最终在西部边陲站稳了脚跟。然而,正是因为要扎根于西部蛮荒之地,他们也自然而然的承袭了这个地方独特的文化。凶狠、好斗、刚烈、暴躁……等等一系列特点成为了老秦人身上独一无二的标志。

这样的特质可以使秦国立足于西部边陲,但是却往往被自诩高贵的中原各诸侯国所厌弃。在他们眼中,看不到秦国挣扎图存的壮烈,却只认为这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国度!

到了秦国第六代国君秦襄公嬴开,他通过与西戎和亲而缓和了来自西面的压力,同时又赢得了来自周王室的支持,从而为秦国逐渐做大赢得了空间。

正是在这一时期,发生了一件震动天下的大事:平王东迁!当时申候联合犬戎攻破镐京,周平王被迫将国都迁到洛邑。而这一路上都是秦襄公发兵救援并予以护送。

如此实在的老秦人让周平王心怀感激,但是此刻的周王室已经势微,对于秦襄公实在是赏无可赏,最终只能许诺一个空头支票:岐山以西是周王室故地,现在周王室却已经无力控制这一地区,你秦国若是有本事,赶跑了那里的西戎,土地就是你的了!


既然周天子许诺了,老秦人撸起袖子就开干!

接下来秦国开始了一打多的逆袭之路。先是秦文公于渭水建城,击退西戎将国土扩展至岐山以西,同时设立史官、建立刑法,带领秦人定居、耕种,逐渐摆脱了游牧的习俗。

然后秦宪公挥师西进,先后消灭了荡社、荡氏、芮等蛮夷部落。接下来秦国经历了“三父之乱”,国家沉寂十多年后,秦武公继位,又开始了疯狂西进,先后攻灭绵诸、邺戎、义渠等部落,使得秦国版图覆盖了大部分渭水流域。

此后,秦国历经数代君王的悉心经营和发展,逐步占据了大半个关中平原,一个新兴的大国开始屹立于华夏版图的西面。

然而,这一切却并没有结束,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都不算真正的高峰,没有人会想到多年之后会有数十万大秦锐士东出函谷关,席卷整个天下!

所谓“奋六世之余烈”真的太不贴切了,这实际上是嬴氏与老秦人前后持续五百多年的奋斗史!

图/来源于网络

文/华夏问长安

923老石油

主要原因还是秦国级别不够,也是在周幽王时期,秦国国王才弄了一个子爵,若是单论级别相当于如今的科级干部,不同的是在当初孔子惊恐的礼崩乐坏的情形下,秦国也是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下,凭着自己的实力才有资格与列强们争夺天下。

历史的星塵

周孝王时期秦非子因功封于犬丘,为之后秦国始祖。非子是秦氏的得氏始祖。大骆生二子,长子成,幼子即非子。非子由于不是嫡子,是不能继承家业的。非子辞别家人,独自前往西犬丘居住,他擅长养马,周孝王让他在汧河、渭河之间管理马匹。在他的悉心照料下,马匹得以大量繁殖。周孝王听说后非常高兴,便召见了他,打算废大骆的长子、非子的兄长成,让非子做继承人。

但成的外祖父西申侯得知了这个消息,向周孝王指出∶中潏是西申国先祖骊山之女和戎胥轩的儿子,中潏当初由于亲戚关系,臣服于西周,卫戍西垂。现在西申侯又和大骆通婚,西戎方才得以归顺,周室才能稳定地统治西戎,暗指成与非子乃是同父异母的兄弟,西申侯作为成的外祖父,当然要优先保护与自己有血缘关系这一支。周孝王于是另外册封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为诸侯国的附庸,延续羸姓的祭祀,号曰秦嬴,非子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秦人的得氏始祖。

周幽王时期,犬戎攻陷镐京,秦人宗主赢开积极勤王,后来在周平王与携王二王之争中,为了取得赢开的支持,申侯开出了只要秦人支持周平王,赢开可以立即得到伯爵的爵位!同时秦国获得岐山以西的有限开火权,申侯希望秦国去对付岐山以西的虢国。关中岐山以西的土地,这时候还是虢国的领土,申侯将这里封给秦人,是希望秦人不遗余力去攻击周平王的敌人虢国。至于更西部高原上犬戎的领土,本就不是西周管辖范围。由于攻取这些地方也并不现实,虽然秦国后来真的攻占了这些地区,其他几个姬姓诸侯并不会眼红。 至此,秦国正式有了周朝的爵位,被列为诸侯。秦襄公嬴开很快将名正言顺地占领虢国在关中西部的土地,并且一步步蚕食关中的土地,最后全据关中,再一步步统一天下。周平王东迁,却成为秦国由小家族向大诸侯发展的转折点。

史酒东篱下

秦人的先祖可以追溯到颛顼帝的孙女,女脩。女脩织布时,有只玄鸟产下一枚卵掉到面前,女脩吞下卵生下了大业。

一代一代往下传。这一代出现了一个人,名叫造父。造父是个驾车高手,他驾的马车可以日行万里。他曾带着周缪王去昆仑找西王母,听到国内有内乱时,当天一溜烟就回来了。因此周缪王封了赵城给造父,姓赵氏。

他们家还有个人叫非子,善于养马,在他的饲养下,骏马繁息。周天子就把秦地赐给非子,号秦嬴。

于是有了秦。

秦侯一代一代传下来,到了秦缪公时,和中国各国的来往越来越多,那时正是齐桓公时期。

到了秦孝公,中国已经从春秋五霸到了战国时期。这时,有一个叫为鞅的人,来到了秦国。一个至关重要的事件发生—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让秦国的生产力和国家制度领先于其他六国,秦国国力昌盛,周天子封秦孝公为诸侯霸主。诸侯都来秦国朝贺。

秦孝公去世后,他的儿子开始称王,是为秦惠王。此时的秦国强大到让六国合为联盟来对抗他。

在苏秦的操作下,六国合成联盟,秦国十五年不能发动军事。

终于上天将一个人派往秦国,让他破解了六国联盟。这人就是张仪,苏秦的亲师兄弟。张仪凭借着一张嘴东奔西走游说六国,瓦解了六国联盟,秦国再次进攻六国。

经过秦武王时期,秦国国力再次发展,到了秦昭王时,秦国出现了一位让天下闻风丧胆的杀神—白起。因白起的出现,天下大势已经很明了了,统一指日可待。遗憾的是,白起被秦昭王处死,没有罪名,就是赌气。

统一还差一点点,接下来的秦孝文王,秦庄襄王都在短短一两年死去,终于到了秦王嬴政。秦朝以赵为姓,所以他也叫赵政。秦王政继位的第二十六年,统一全国,号称始皇帝。六王毕,四海一。这片东方土地上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的王朝。

劉一千五

一,秦人的建国,自秦襄公以来,六百余年的惨淡经营,才成就了大秦帝国

秦国不是孙悟空,不是从石头里面爆出来的国家,它也是经历了无数的磨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而统一中原地区而成就非凡大业的。

秦国在周朝是没有分的。它的存在是经历了艰苦的劳动后,打动了周朝的天子。周天子一次又一次地提拔,秦人才一步一步地建立国家,最后成了战国七雄中中的老大。然后,到秦王嬴政时统一了国家。

01,秦人如何有了姓氏——秦嬴——西陲大夫

大家都是炎黄子孙,秦国也不例外,在夏朝商朝就不说了,是它们朦朦胧胧地艰苦岁月。

秦国的有明确记载的起止年代——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07年。它在周朝时期,在华夏族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的诸侯国。

秦人始祖秦非子是商名将飞廉的儿子恶来的后代,具体地说就渺茫了,实在说不清楚到底是几代。后来秦人先祖就有了姓氏了——嬴姓。这个部族早在殷商时期就是镇守西戎的屏障。

周孝王六年(前905年),秦非子在祁山下因养马有功,被周天子封为附庸国。都城在今天的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东北——秦邑,因此这个氏族就号曰“秦嬴”。公元前821年,秦庄公击败西戎,被周宣王封为西陲大夫。

秦人就是这样一天一天地更新它崛起的步伐,它的地位和名声也一天比一天更响亮。这些名声飞越崤山,让关东诸侯们渐渐地对秦人有了新的认识。

02,秦襄公保护周天子,迁都洛阳,秦国成了诸侯国

公元前771年,是个不寻常的年月,犬戎打破了西周的都城,西周溃败,被迫下线,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明锐地观察到机会来了。他就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阳,被封为诸侯。自此,秦国正式成为周朝的诸侯国。秦穆公时称霸西戎,位列“春秋五霸”。

从此与关外诸侯们平起平坐。

03,秦国称王——秦惠文王和秦始皇建立大秦帝国

战国初,经过百年的衰落期——秦穆公到秦献公,秦国内乱,给了刚刚分裂晋国的韩赵魏以机会,魏国夺取了秦国的河西之地。“诸侯卑秦”秦国因为衰弱,没有国家看得起它了。

秦孝公时,任用商鞅变法,富国强兵,逐渐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公元前316年兼并巴国和蜀国。

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统一王朝——秦朝。

04,秦国灭亡

赵高变秦帝国为秦王国,秦国子婴在位时,诸侯联军攻破咸阳,城破,子婴投降,秦国灭亡。

公元前207年,面对农民起义的大潮,赵高逼杀秦二世,去秦帝号,立子婴为秦王。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亡。

二,秦人自强不息,艰苦卓绝,造就了中国最伟大的帝国,统一了中国,影响深刻

01,人才引进

秦人早期与戎人杂居错处,远离中原。周王室东迁之后,秦人才逐步东进关中。

秦人吸收中原先进的文化,引进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大量召集中原的人才,吸收并采取措施把这些人才留在秦国。所以秦国一个时期比一个时期的人才更多更优秀,到秦惠文王时期取巴蜀。

秦国自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军功政策后愈战愈勇。武器装备不断改进。兵种已有步、车、骑之分。军队数量多时达到“带甲之士百万”,出现了尉缭、白起、王翦等著名军事家和将领。秦国以商鞅变法中的耕种为基础,大量吸收三晋流民,组成生产大军,开发的关中和巴蜀这些地区,使之成为“天府之国”,保障了秦国的粮食自给,替军队提供了强大的物资保障。

02,科技进进步

使秦国更快地超越时代步伐,走在六国之前。秦国社会经济仍以农业为主。春秋时代晚期,出现了铸铁农具。战国时代,修建了郑国渠、都江堰等水利工程,进一步促使农业生产发展。手工业以冶铜和制陶最为发达。

这些都是秦国强大的原因。有了这些因素,秦国就有力量完成统一大业。

03,秦王嬴政依靠其先人六百余年的长期积累,经过自己十年坚定的信念

秦王嬴政带来一帮大将,依靠秦国民众的强大支持,打败了六国,统一了崤山以东的诸侯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了义98

秦国先人是给周天子驾车和养马的。

请叫我战森

了解一下西周东周过渡的历史和商鞅变法就有答案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