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家庭教育经验?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家庭教育经验?

中国传统家规家训,究竟积淀了怎样的家庭教育经验?

1010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25:22
共有5条回答
烨枰书法

在中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非常旺盛的大家族,他们家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竟然培养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在《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

他就是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而能够让他们家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的度过各种难关,跨越许多劫难,竟然是靠着他们家的六个字的祖训和家规。

这六个就是:言宜慢,心宜善

王吉曾经是个七品的芝麻官,在官场上有很多的事令他左右为难,很是迷惑,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高人,送给他三个字,“言宜慢”在他的的指点后,王吉居然度过了一次次的惊险,在官场上也获得了很好的声誉,官职不断上升,成为朝廷的重臣。

《论语》中孔子讲这样一句话:“言未及之而言,谓之燥”。话说的是,没轮到你讲话时就抢话说,这就是燥。说话是一门艺术,祸从口出,历史上因为说错话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不胜枚举,言要慢,说话前要过过脑子,那句该说那句不该说,经过认真思考后再出口,这样不会因为出口之话而惹出祸事。王吉就是这样通过谨慎,稳重,和冷静练就了成熟大气的人格,而备受尊重,从而达到步步高升。

但是,身居要位后的王吉,排除异己,利用职权打击报复,将政敌整的很惨,害的很苦。比如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

这时,那个曾经给他指路的高人劝谏他,“心宜善”,不要整人害人。他听从了高人的建议,痛改前非,客观公正的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也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

“言要慢,心要善”,这六个字令王吉终身受益,所以他把这六个字做为家族的家训家规,也使得后代家族中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

所以,中国的传统家规和祖训,凝结着古人的智慧,更值得我们好好的去学习。

蛩呜斋主

没说完整,中国传统家规家训后面还有个家法(处罚的刑具)伺候,不然家长单靠善说也是起不到教育震慑子女作用的,现在提倡的家规家训有意回避了家法这说,是因为随着封建制度的瓦解,家法被公认与现代国家的宪法精神相抵触而被剥夺了,这时候再提家法显然不是与时代俱进了。近来大家重新提起家规家训是因为受了曾国藩和傅雷家书的启示,看到了家规家训尚有可爱和可取之处。严格说,传统的家规家训全都是从官门望族起码是读书人家庭流传出来的,与求生计不图高就的百姓人家没关系,但是现在要求普通人也学知识分子家庭的教育了。我觉得家庭教育还是要从实际育才需要出发好,不能生搬硬套古人的,就算家长套的好最后子女不听,父母又没有了家法伺候的权力做后盾,照样没用。关键是现在的孩子有独立人格不是家族里的附庸,家规家训自然也就失去了实际有效的意义,倡导传统的家规家训很好但是不能实指着,实指着弄不好肯定出问题,你规谁你训谁不是你主观想象的说了算,到时候闹个父母和子女反目更不值。如果说有可行的例子,那是人家一直就这么过来的家规家训养成了,临时想现树立家规家训改变子女不成才的家庭现状,对不起来不及了。

馨自在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场所,家规家训是中华文化价值观传承的重要方面。中国人常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古代,“家规”和“国法”相提并论,可见家规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家规不仅反映了家庭的基本行为规范,更是集中体现了家庭教育的经验。

中国家规家训文化历史悠久,它起源于西周,兴盛于魏晋南北朝。从古至今,颜之推的《颜氏家训》、诸葛亮《诫子书》、周怡《勉谕儿辈》、朱子《治家格言》、《曾国藩家书》、《傅雷家书》等等都在民间广为流传,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中国家规家训的内容丰富,传承久远,有的家庭甚至在自家严格的家规家训的规范下,成为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族。历史上的“江南第一家”的“郑氏义门”沿袭900多年,江南钱氏是沿袭千年的名门望族。钱氏一族,自五代十国开始立家训,历代人才辈出,如宋末画家钱选,明代学者钱德洪、画家钱谷、诗人钱谦益,清代藏书家钱曾、学者钱塘、训诂学家钱大昭、画家钱杜、篆刻家钱松,近现代钱崇澍、钱穆、钱玄同、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钱三强、钱永健、钱其琛、钱正英、钱复、钱基博、钱文钟等均系钱门。仅近现代,钱氏家族就有一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二名外交家、三名科学家、四名国学大师、五名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名两院院士。当代国内外仅科学院院士以上钱氏名人就有一百多位,分布于世界五十多个国家。

自古以来,世人都很爱惜子孙,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子孙后代。但有识之士眼光更独特,只有他们才知道,只留下物质财产是徒劳的,只有留下优秀的文化教养,才能让自己的后代一代更比一代强。“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在传统的家规家训中,主要强调了以下家庭教育的经验。


第一,品行端正,忠义传家。在大量的家规家训中,首先强调的都是要教育好族人及子孙,要重品行,做好人。比如,福建莆田的《周氏家训》就强调要像周敦颐一样,淡泊名利,为官刚正清廉。还有的家训强调要讲信义,敢担当,忠于职守不懈怠。比如,岳飞的“北掳未灭,何以家为”。

第二,耕读结合,以勤治家,以学兴家,以俭持家,弘扬好门风。《朱子家训》中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即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强调的是以勤治家;诸葛亮的《诫子书》中的“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强调的是以学兴家,倡导好学家风;司马光的《训俭示康》中谈到“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强调的是以俭持家,传承节俭本色。


第三,明礼知耻,礼让做人。《温氏母训》就告诫子孙后辈,一定要不近娼妓、赌棍、酒鬼等有不良嗜好之人。“江南第一家”的“郑氏义门”的《郑氏规范》的“和待乡曲,宁我容人,毋使人容我”,指的是要和善对待相邻,宁愿容忍别人,也不要让别人容忍我。它强调一定要善待他人,不论贵贱。

中国传统的家规家训,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家庭生活更有秩序,更加融洽,让子孙后代发展的更好。正是由于家庭这个最基本的社会组织,一直追求积极向上向善好学的精神,才使得中国古代社会里形成了更多的正能量,延续了家族兴盛的历史。今天,我们可以借鉴传统家规家训的有益内容,营造幸福和谐的家庭,让后世子孙一代更比一代强,让中华民族永远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樊新庆

借用我的老师的一句话:父慈子孝,是社会伦理的基础,同时也应该反向思考,父不慈的时候,子该如何?我认为“上行下效”是家规的基础,父母为子女的表率,家规家训不是挂在墙上的,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需要身体力行的,是需要融入血液之中的!

淡定香瓜FMJ

以善为本以孝为先以忠为义以学为途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