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为何不能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北宋为何不能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北宋为何不能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1003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23:28
共有8条回答
幽灵vs浪子

冷兵器战争时期,骑兵的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骑兵有优于步兵的机动性和冲击性,尤其是在马镫被发明以后,华夏汉族逐步放弃了战车,改为更加机动的骑兵。骑兵的历史最早源于殷商时期,但是成建制的骑兵部队,从战国开始,赵国因为地处四战之地,和游牧民族交战经验丰富,率先推行胡服骑射,自此中国开始推行骑兵作战。秦汉以来,中央政府都非常重视骑兵部队的培育。



题主的问题,北宋为何不能建强大的骑兵部队?

骑兵部队有两个重要的因素。

第一,经济实力。

骑兵部队很费钱,国力如果不雄厚是养不起骑兵的。骑兵士兵的培养都是筛选精锐之士,好比现在培养飞行员一样,是高等兵种。而且骑兵的盔甲武器都有很高的要求,尤其是重装骑兵的盔甲。

宋朝民间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自然是不缺钱的。所以经济实力上蓄养大规模骑兵部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国家财力足够支撑。



第二,马源。

骑兵自然是要马的,但是中原大地不产战马,擅长征战的战马,必须是体型高大,长于奔袭,耐力足够。有人肯定说云贵,福建都是产马的,确实,但是这些马不能作战,主要原因就是体型太矮,耐力不足。

汉武帝时期为何一直工大河西走廊和河套区域,最关键问题就是争夺优质牧场和北方良马。汉武帝两次发动对大宛的战争,本质就是抢夺汗血宝马的马种。因此说,北方优良的战马才是骑兵所需的。

可惜的是,北宋时期,西北有西夏,占领了河西走廊,切断了河西和西域的马源。北方有辽国,自山西以北的区域都是辽国疆域,北宋过居然连一块优质的草原都没有,战马马源更是没有。

所以北宋不能建骑兵部队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优良战马来源,北方少数民族死死扼守了马源,不卖战马给北宋朝廷。

史匠

宋朝有骑兵部队,并且还号称拥有22万骑兵,但也还是没有打过西夏国。

其实宋朝的骑兵数量水份很大,骑兵部队有一半是没有战马的,前面骑兵领队后面则是步兵,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马匹的缺少。

这种原因是无可避免的,宋朝兴农耕,牲畜比较缺少并且价格也十分昂贵,所以宋朝的战马除了圈养的以外便只能向其他国家买了,但是拥有战马的游牧民族都是宋朝的敌人,这就很尴尬了。

所以宋朝一般都是以守城为主,骑兵交战为辅战略措施,也就导致宋军出城必败的结果。

下面再来说一说宋朝最强大的一支骑兵队——威虏军骑兵

老大头头:杨延昭

骑兵数量:4万左右

骑兵将领:李继宣、魏能、秦翰等

威虏军骑兵著名战役:威虏军骑兵大会战

参战方:宋朝、辽朝

最后结果:辽军被斩首两万余人,宋军大胜,三年后达成了檀渊之盟。

当然这支部队在宋朝历史上也是昙花一现,之后也没有了像样的骑兵队。


郑在职场

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作战,似乎总是受制于马匹短缺,这一现象在北宋表现得尤为突出。很多人认为,北宋的军事实力孱弱,与没有建立一支强大的骑兵部队有很大关系。可是北宋为什么不能建立这样一支骑兵部队呢?宋朝是中国历代王朝中经济最发达的,为何供养马匹的能力,尚不及游牧民族?

1. 天生缺陷:

悲剧的宋王朝只占据着传统的中原农耕地带,没有大规模饲养马匹的天然牧场

宋朝的悲剧命运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在五代十国时期,儿皇帝石敬瑭为了自保,将燕云十六州悉数送给契丹人。至此,中原政权的屏障全失。

盛产马匹的蒙古草原,被辽国控制着,西北的马场也被西夏控制,悲剧的宋王朝只占据着传统的中原农耕地带,没有大规模饲养马匹的天然牧场

2. 城市规模的扩大,增加了蓄养牲畜的成本。

北宋是中国历史上手工业最繁荣的时代之一,这种繁荣必然带来许许多多规模巨大的城市。城市规模与密度的提高,使未经改良的天然牧场变得稀少,牲畜只能在那些人工种植牧草的牧场上生存。牧草的缺乏与昂贵就严重限制了牲畜的数量。

3.北宋若想建立一支高效而庞大的骑兵部队,长期维持那支骑兵部队的成本,绝不仅仅是养马和训练所消耗的钱粮那么简单。

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蓄养牲畜的巨大成本差别才是摆在汉人政权面前不可逾越的鸿沟——游牧民族没有城市,或者只有很小规模的城市,他们生活的地区遍地是天然牧场,在这些地区,蓄养牲畜的机会成本微乎其微。而农耕民族却要付出耕地减少,百姓挨饿的成本,这对农耕民族却是致命性的!

如果北宋强行增加牧草的种植面积,就会以国民的饥饿和工商业萎缩为代价,这些代价是宋王朝不能承受之重!

流王爷说掌故

北宋骑兵部队始终处于弱势是事实,原因则是自己作的。

北宋时期,周边的西夏国、辽国和金国军队都是以骑兵为主,只有宋朝军队是以步兵为主。在战争中,即使步兵击败了骑兵,也没有能力围歼对付,因为机动性远远不足。其实,宋朝在名义上并不缺乏骑兵,按照宋朝军队的编制,宋朝拥有22万多骑兵,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

宋朝建立之初,为了削弱各地节度使的实力,建立了禁军制度。各地的精壮士兵都编入禁军,禁军的数量开始迅速增加。其实,宋朝的禁军并不是拱卫皇宫的卫戍部队,而是整个国家的正规军。从宋太宗时期,禁军的数量开始迅速扩大。在太宗朝,禁军总数有30多万。到了仁宗朝,禁军数量已经超过了80万。由于西夏国的崛起,宋朝西北方的形势危机,禁军的数量进一步增加。到了英宗朝,禁军已经达到了100多万。禁军分成了步军和马军,顾名思义,马军就是骑兵部队。按照宋朝军队的账面数字,宋朝禁军下辖了22万多马军官兵,就是拥有22万骑兵。这也是账面上22万骑兵的由来。

但是,马军不等于骑兵,骑兵不等于有战马。在宋朝历史上,出现了骑兵没有战马的尴尬处境。在西北前线的骑兵部队中,大约有30%到40%的骑兵没有战马,实际上就是步兵,占用了骑兵的编制而已。在后方地区,只有30%到40%的骑兵拥有战马。在江南、岭南地区驻扎的骑兵部队,甚至只有10%左右的骑兵拥有战马。所以说,宋朝账面上拥有22万马军,实际上拥有10余万骑兵编制,真正的骑兵只有几万人。

骑兵不盛,一方面是马匹来源有问题。在宋朝建立的初期,宋朝主要从西北地区购买战马。西夏国崛起以后,宋朝已经无法从西北继续获得战马,开始向吐蕃政权、大理国等购买战马,但这些地方战马远不如西北马,无论是突击力还是奔袭能力都不行。另一方面是宋朝对骑兵的使用也有很大的问题。宋朝的骑兵本来就少,有限的骑兵并没有组成骑兵军团,而且被分散到了各个步兵部队。宋朝高层把骑兵部队当成了步兵作战的一种补充,并没有骑兵独立作战的意识。其实,宋朝将领们曾经建议把骑兵聚集在一起,发挥骑兵的威力。但由于担心骑兵专权,宋朝高层没有同意这些建议。因此,宋朝的骑兵一直是协助步兵作战,辽国和西夏国则是骑兵、步兵联合作战,且以骑兵为主。

其中在宋太宗时也曾专门组建过一支骑兵部队——静塞军,这支5000人左右的精锐骑兵曾经打杀四方,威风八面。但是,后来的宋朝官家越来越忌讳武将势大,宁愿不要这种强悍的骑兵部队。所以,北宋无骑兵大部队,就是官方自己搞的结果。





保军679

在中国历史上,汉民族与游牧民族作战,似乎总是受制于骑兵部队的不足,这一现象在北宋表现得尤为突出。北宋经济如此繁荣为何没有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呢?

主要是因为没有马,产生骑兵的前提是战马。而中国古代主要的产马地区是:河北北部、河套地区、河西走廊以及新疆(古代所谓西域)等地。但这些区域,或自宋代开国以来就未曾控制,或在其后陆续丧失,基本都已不在宋朝的控制范围内。北宋咸平五年,党项首领李继迁攻克灵武,西域买马的贸易通道也断绝了。

其次是没有人。正所谓:马者甲兵之本,国之大用。没有马,自然就没有骑兵! 同样,骑兵兵源也基本是上述地区。两汉之际,陇西六郡良家子是骑兵材勇的主要兵源而名将辈出!渔阳、上谷突骑,天下雄兵,是光武帝刘秀夺取政权的强大助力。只是在宋代都已沦陷外族。

有人或许存疑,北宋经济如此繁荣,买不到马,难道不能养吗?然而答案可能更令我们意想不到,正是因为北宋的经济繁荣,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令饲养牲畜变得昂贵,因此无法实施。

要人没人,要马没马,即使经济如此繁荣的北宋也难以建造一支强大的骑兵,不禁使人扼腕叹息。

兵卒在江湖

北宋的马政一泡污,不是因为物质条件不行,而是实实在在的官僚系统执行能力和管理能力稀烂的结果。

参考《宋史》的说法,饶州”所蓄牝牡马五百六十二,而毙者三百十有五,驹之成者二十有七“

嗯,用来配种的种马562匹,养死了315匹,剩下的247匹种马,养出了马驹27匹。562匹种马育有27匹马驹,培育率不是正常的百分之几百上千,而是5%不到。而且为了养这27匹马驹,把315匹宝贵的种马给养死了,种马死亡大半,剩下的种马十中育一。

至于像什么”广西市马全纲疫死“的事情,屡见不鲜。这种违反常识的事情哪里是什么天灾,实实在在的人祸好不。军马出栏数量如此之少,有些是监中官吏牧兵牧养不力的缘故,更多则是有土地被侵占的因素在。

随着官绅世家的胆量越来越大,牧监不断撤并的同时,监中土地也被春蚕食桑叶一般的不断侵占。不仅仅各大牧监和禁军中各部马军放养本军战马的牧地,就是作为孽生监(即种马场)的牧马监也是大片大片的土地给人占去种田。想想吧,连培育种马的马监连地皮都给人占了,国家的马政还能有什么样子。

侵占牧地的并不是普通的人家,不是官户,就是形势户(所谓形势户,就是地方上有势力的豪华富之家,主要是州县衙门的高阶吏员﹑乡里的上户),每一家都有几分背景,根本不可能讨要回来。

就这样还不算,居然还有官僚对皇帝说马的数量太多,太多!建议皇帝裁减战马数量卖掉一部分!根据《宋会要辑要》记载,1017年八月十八日,宋军马政机关请求将十三岁以上已经配过种的老马卖掉,皇帝批准了。

然后有个叫向敏中的家伙看到皇帝很高兴,进言说:原先已经说过要减少马匹了,现在光卖十三岁以上的老马,卖得不多。反正现在我们大宋的马匹数量极多,不如大量卖出去。有人立即表示反对,认为可能会损害武备。帝曰:“可更酌其利害以闻。”没有否决掉买马的提议。到了十一月,这个向敏中又找了个机会说,最近不怎么打仗了,可是军队里面的战马还是很多,养护要花很多钱,希望能裁撤一批。于是皇帝准了,挑选一批好马留下,其他的都卖了。

到了宋仁宗时期,由于武备进一步驰废,很多士兵都不经训练,更不用说马匹了。于是朝廷大笔一挥陆续废罢东平、单镇、镇宁、灵昌、淳泽、洛阳等黄河南岸六监,只留下河北诸监。

结果到了王安石接手,看着这如同无可名状之物般的烂摊子欲哭无泪,只好完全撤裁牧监,改走民间养马的路子。应当承认,这么做在马的数量上还是势头喜人的,总算摆脱了过去牧监那极端不科学的成活率数字。

但是质量上么……所谓战马不仅仅是肩高、毛色、体重、体格要达到要求,更要胆子大、不怕人,面对箭雨和号角能毫不动摇,关键时候能与骑手一起拼命向前冲。而民间养出来的马,拉犁耕地是一把好手,但真骑着它们上战场?不掉头往回跑就算骑手水平高了。

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们都知道了。

需要指出的是,即使在马政上吃了大亏,整个朝廷南渡以后,管马的官僚们仍然没有收手,反而变本加厉。

看南宋史料里,今天说西马岁买万匹,明天说江淮岁买万匹,又说总数岁买万匹。结果最后十万川军最盛也才一万多匹马,江淮就更惨了。这中间的差额哪去了?天知道。

时间的穿越者

北宋未能建立起强大的骑兵部队,原因很多,客观原因,马匹跟不上,盛产马匹的蒙古草原,被辽国控制着,西北的马场也被西夏控制,缺失了马场源头,马匹紧缺,造成北宋骑兵组建困难。




停杯问月

我说是体制问题会被拍砖吗?主流的说法,或者说是借口,都说是宋朝失去了养马地,缺马,所以不能建立强大的骑兵。要我说,都是扯淡。

北宋年间,山东全部,河北一半,河南全部,山西大半,陕西大半,甚至还包括甘肃、青海的一部分都在宋朝疆域内。这些地方难道不能养马?

还有的说什么一定得茫茫草原上才出好马,要让马儿在草原上自由自在的吃草、奔跑,才能成为战马。狗屁,那叫野马!

真正优质的战马都是精饲圈养出来的。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在大航海之前,都是农业国家,不是照样养马?而且普遍肩高都在一米四以上。而宋朝连一米三的蒙古马都养不好,简直丢人。

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皇权!五代以来,军阀迭起,那些军头无法无天,动不动就换皇帝。所以在宋朝的时候,就要千万百计地控制武力。不光是骑兵搞不好,步兵也是渣啊,连攻打小小的西夏,都碰了一头包!

其次,过于强调经济因素。宋朝算是古代商业最发达的朝代,养马不打仗的话,就是个累赘,还是价格高昂的累赘。所以国初的大部分牧场都被改成了农田。

但根本原因是还是体制问题,没有天手的骑手,可以训练;没有合适的马场,可以争夺;没有优良的马种,可以去抢。但是宋朝上下生怕军阀复活,根本不敢放手组建强军,因此也没有对外扩张的勇气。

一味的花钱买平安,哪里还有心思搞好马政呢?马政败坏,自然也就没有强大的骑兵了!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