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隋文帝开皇之治对古代中国有什么意义?

1040人浏览
spider
相关栏目:
最新回答 2022-08-11 06:13:11
共有9条回答
寻根拜祖

正像生命的意义不在于长短一样,隋朝虽然存在的时间很短,但对后世的影响却非常深远。开皇之治诞生于中华文明四百年的大分裂之后,它就像甘露降临于久旱的大地,为中华文明的蓬勃发展,增添了助燃剂。

开皇之治所取得的成果很多,要说对古代中国影响最深远的,要属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颠覆了中国几千年的官僚世袭垄断,打破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三省六部制强化了皇权专制,使中华帝国开始走向更符合历史潮流的集权制。

盛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

中国的官员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

在秦汉以前,中国实行的是世袭制,即当官是一种祖辈传承的职业,就像平民的后代永远是平民,奴隶的后代永远是奴隶,阶级划分决定了身份,永不可变。

察举制盛行于两汉,它打破了固定不变的阶级关系,只要有才能或德行,就有机会被举荐进入官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对社会推动意义非凡。可惜后来察举制逐渐走形,逐渐变成了豪门士族集团的内部游戏,官场又逐步走向小团体的垄断。

九品中正制盛行于魏晋南北朝,是基于察举制造成的豪门士族垄断,与寒门士族诉求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一种调和政策。它在尽量照顾豪门士族利益的基础上,给寒门仕子开了一扇窗,有效地缓解了阶级矛盾。

无疑,科举制是最伟大的人才选拔机制,也是最公平的选拔模式。它最伟大之处就在于,彻底打破了出身问题对人才的禁锢。所有自由民,不论高低贵贱,都有权利参加科举考试,科举录取的模式也非常透明,只以考卷分数为标准。

可以说,科举制不光影响了中国,乃至影响了世界,在远古的时代,没有哪一个人才选拔方式,能比科举制更先进。时至今日,科举制的基本模式仍然有效发挥作用。

在隋唐以前,中国社会的基本治理模式,是皇权与贵族共享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压制了平民阶层的创造力的同时,也遏制了君主专制,与帝制模式冲突严重。

科举制以后,豪门士族从此永远退出历史舞台,失去掣肘的皇权,开始了与儒生共治天下的模式,中华帝国焕发了新的生命力,同时皇权也逐步走向专制和独裁。

正是因为科举制获得了广大平民阶层的支持,也被皇权所喜欢,所以,它才有了一千多年生命力,一直伴随到中华帝制的灭亡。

结构最稳定的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是朝政机构设置模式,在隋唐以前,实行的是三公九卿模式,即以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和御史大夫(大司空)为首,按智能划分为卿监的一种设置模式。这种模式有两大弊病,一是皇家内务与朝政混杂不清,二是职能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和牵制。

汉武帝为了与丞相为首的三公夺权,发明了内朝官,尚书台的凸显,就是内朝官的产物,它的出现,有效遏制了丞相权力过大的弊端。后来尚书台的台阁,慢慢演变成事实上的宰相,于是又出现了中书省,用于限制尚书省的权利问题,当中书省又演变成事实上的宰相,又诞生了门下省......

可见,三省的出现,其初衷就是为了制约朝政的权利集中的问题。隋文帝期间,干脆对此做了一次深度改革,设置五省六曹制代替了原来的卿监制,并逐渐形成三省六部的固定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再也没有了独相,或者没有固定的宰相,三省长官都是宰相,或者加“侍中”,或者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为宰相。

它的好处就是彻底解决了宰相权力过大的问题,使相权有了相互制约,同时各职能部门不再条块分割,而是在三省统一部署下工作。

这个稳定的政治结构,虽然在以后的各朝有所微调,但其精神核心一直没变。

开皇之治其他重要收获

除了科举制和三省六部的设置以外,开皇之治还给中华文化留下了许多宝贵财富,比如改革府兵制,大运河的开凿等。

府兵制改革,实际上也是对贵族特权的打压,是一次意义很深的政治制度改革,远远超出了军事制度层面。

大运河的开凿更是恩泽千秋万代的功业,即便时至今日,大运河依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不过这些功业背后的代价,都是超负荷的付出。

隋朝仅仅在历史上存在三十多年,但即便这样,它已经超额完成了历史赋予它的使命,它的光辉闪耀让后世为它骄傲!

坊间五千年

隋朝存在的时间跟西晋一样短,西晋也大一统了,但遭遇汉代以来的边民内迁,矛盾与阵痛都在西晋时期集中激发,西晋因此没了;

但经过魏晋以来的百年融合,民族矛盾缓和了,文化经济也获得了发展----尤其是魏晋文化,那可是隋唐诗歌文风的奠定基础,后人在谈论唐诗的奔放时不应忘了魏晋。

隋朝在这样的特殊时期里再度统一了中国,其意义不仅是实现了领土的统一,还有科技文化的拢聚和强盛,这些都是“盛唐”的基础。

隋朝实现的统一时间在历史上正逢其时,隋文帝也是当时应该出现的那种英明君主,它的统一对秦汉、魏晋的融合与分裂、经济与科技都来了一次新的汇总、并重建了这之前的所有秩序、在这基础上有所开拓。

不过,我们不应因此一味强调隋朝的伟大,没有西晋时经受的融合“阵痛”,它也不好处理这样的问题,因为这确实需要一段漫长时间,正好在百多年后,各族都已和谐共处,隋朝建立后的事情就远没有西晋时棘手了!

唐朝的许多事情本应可以在隋朝发生,从姓杨到姓李,皇帝变了,大部分东西还是一致的,实际上隋唐就是一个整体,跟“秦汉、魏晋”一样,都具有很强的承袭性。

张尚789

开启了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新纪元。改三公九卿为六部,改推举为科举。让社会底层穷苦人民有了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比世界其他国家领先了一千年。但是也间接延续了封建制数百年,减缓了社会矛盾推迟了新时期的到来。

小鲜肉13723988327

隋朝之前经过了几百年的战乱,隋朝建立之后统一了中国,社会安定,人民富足百姓安居乐业,兵员充足,国土广阔

孟春秋

谢谢邀请,我是微塵。

公元581年,北周静帝被迫将帝位禅位给了外公杨坚。杨坚登基称帝,是为隋文帝,定都大兴(后名长安),国号大随(后改‘隋’),改元开皇,大赦天下。接着历经八年的东征西讨,公元589年隋文帝灭掉南陈,结束了自晋以来三百年的分裂局面,同年琉球群岛归降隋朝,统一了中国,此后各朝代基本保持着隋文帝所建立的政治统一。

隋文帝早期卓有才识,厉行改革,隋朝建立后为巩固统一,政治上杨坚厘定了一套新的体制。经济上以富国为首要目标,同时稳定民生。军事上改革了府兵制。文化上提倡文教,广求图书。外交上以抵御为主,征讨为辅。隋文帝开皇时期的一系列措施,对后世中国造成深远的影响。杨坚创造的开皇盛世在历史上的功绩和意义,有着不可磨灭的一笔:

第一,隋文帝即位不久,命高熲等大臣总结魏晋南北朝以来的立法经验,修订新律,贯彻“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原则。开皇三年,隋文帝阅刑部奏报,发现“年断狱数犹至万条”,认为法律还是太严格,又命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这两部法律均称《开皇律》,但通常指后者。

第二,对以前不合理的制度,进行废除改革,确立了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被后世唐宋所继承。

第三,为节约官僚机构开支和政令畅行,改革地方州郡县三级制,实行州,县两级制,州设刺史,县设县令。九品以上官员都由吏部任免并考核,禁止地方官府就地录用幕僚。

第四,为了广泛的选拨人才,废除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首开科举制,让不同阶层有能力的人出来做官,为国尽力。科举制度对以后一千多年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

第五,公元590年,隋文帝诏府兵入州县户籍,兵农合一始于此。

第六,杨坚十分重视农业,水利的建设。减轻农民赋税徭役,实行均田制,有力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经过一系列的改革,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库也日渐丰盈:。社会景象欣欣向荣。

第七,北周武帝灭佛教以来,佛教元气大伤,隋文帝即位,重兴佛教,被称为佛教的黄金时期。

隋文帝杨坚因年号为开皇,所以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开皇盛世”。而他所创立的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王朝,即使取代隋朝的唐朝在繁荣时期的总量,也是不能与之相此的!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北迹南寻

政治:开创出影响后世一千多年的三省六部制。废除九品中正制,采取了更加公平合理地选官制度。

文化:完成了魏晋南北朝民族大融合的最后一步,促进了民族的团结。

军事:开皇之治使隋朝军事实力大增,使得南北重新统一,并且大败突厥,为我国的版图扩增作出了贡献。

125878215蜂獾

谢谢悟空邀请。雄才大略的杨坚,一生只娶一个女人,他终结了西周以来近300年混乱局面,他是继秦始皇,汉高祖刘邦,晋武帝之后,第四次统一中国,隋文帝杨坚是伟大的政治家,无与伦比的立法家,制定开皇律,杰出的军事家,其智慧,眼光,胆识,魄力于一身的三军统帅,民族英雄,实施三省六部制,开创了科举,大隋朝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最繁荣昌盛,科技最发达,其综合国力最雄厚,文化最昌盛,政府行政效率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富裕,隋文帝于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决定取消政府的酒税,使酒近七百年来,第一次走上无税道路,鼓励酿酒业发展和民间饮酒的普及,隋文帝只用八年就统一中国,古今中外无人可比,隋文帝爱民如子,自视为百姓父母,充分驾驭群臣,大隋朝人才济济,猛将如云。隋朝疆域是秦朝五倍大,隋是除了元朝之外汉人建立的最大版图的帝国,收越南全境,大隋北方一直延伸到西伯利亚,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勤政的皇帝,从五更起就驾临听朝,从早到晚,不知疲倦,乐此不疲。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引起饥荒,看到百姓所食,取消御膳酒肉,暗中派人给地方官送贿赂,一有受贿,立即处死,决不宽容,隋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政治最清明,唯一灭绝腐败的封建王朝。隋文帝而且厚待其亡国之君的仁慈皇帝,隋文帝灭陈之后,对陈叔宝给予优厚的待遇,待遇和三品官衔一样,隋文帝仁慈善待亡国之君陈叔宝,为后世子孙开了极好的历史先例,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用纸张替代竹筒作为公文奏章处理朝政的皇帝,纸张虽在汉朝就己经发明,并未在朝廷得到广泛应用,隋文帝时期才真正把纸张作为朝政文书广泛应用。是隋文帝开创杯酒释兵权,从容自若轻易解除这些功臣宿将的兵权,化将领拥兵自重为无形,消除军事上隐患弊端,可见隋文帝深谋远虑。

史书上说了啥

“开皇之治”指的是隋文帝杨坚开皇年间出现的繁荣局面。公元581年外戚杨坚杨坚在各项准备就绪后,废周静帝自立,建立隋朝,建元开皇,长安为都城,也就是历史上的隋文帝。杨坚在位期间大举伐陈完成一统,结束了自西晋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局面。同时励精图治,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改革,推行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经济改革,发展生产,整顿户籍,统一货币颁布《开皇令》等措施,使得国力日益壮大,进一步巩固统一,开创了一个稳定繁荣的社会局面。隋文帝杨坚再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民族融合,重视生产促进生产,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史称“开皇之治”。

速不台

这个问题让速不台说道说道:隋文帝杨坚的开皇之治非常了不起,可以说扣好了中华帝国“第二粒扣子”。史家常说秦皇、唐宗是千古一帝,我认为隋文帝杨坚才是秦皇之后的第一大帝,李世民固然厉害,但他是沿着杨坚的踩出来的道路前进的,算是重走“长征路”。

开皇第一治,国家再统一。杨坚在北周统一北齐时代就立下了很大的军功,建立隋朝后,经过长期准备,周密部署,他派出名将杨素、韩擒虎、贺若弼组成的豪华阵容,以摧枯拉朽之势打过了长江,一举扫灭南陈。中华民族对统一天下非常执着,不是完成统一,就是在统一的路上,这一点秦皇作出了表率,可以说扣好了中华帝国的第一粒扣子;能够完成统一的王朝才是及格的王朝,不能统一的枉称王朝,只能称为王国,魏、蜀、吴的史书为什么不像《汉书》《后汉书》那样不叫《三朝书》,而叫《三国志》?作者陈寿深通暗寓褒贬的春秋笔法,这个书名很中肯的。元朝脱脱宋、辽、金史书的名称起得就不好,到底是少数民族干部,对汉族文化掌握的不够透彻啊。


开皇第二治,招考公务员。自从曹丕搞出个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几百年以来,谁能当官?谁不能当官?一是拼爹,二是看土豪劣绅的意见;整个社会陈陈相因,“寒门难出贵子”,青年才俊看不到阳光。杨坚创立了科举制度,不看出身,更不看相貌,就凭考试招录公务员。大家公平竞争,凭本事大小吃饭,知识改变命运,这一考就是一千年,直到清朝末年才废止。就凭这一条政策,中华文化领先了西方一千年。有些人看不起科举制度,认为中国落后,一切都是错误的。清朝以后中国才落后的,而且原因不在科举,原因是什么?重农抑商、重文轻理、闭关锁国!当今中国又开始实行公务员招考政策,越来越严格,越来越规范,广大考生要感谢隋文帝赏饭。


开皇第三治,打虎拍苍蝇。杨坚在官吏任用上有很大的洁癖,对问题人员绝不手软 ,严惩贪腐,严办不作为、慢作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零容忍。他派出柳盛带领的中央巡视组一次处理问题官员200人,州县肃然。更恐怖的是杨坚喜欢当场处理人,鞭抽棍打,金銮殿上经常死人。当然,也有好些是无辜的,但是,哪个庙里还没有几个冤死鬼?杨坚为什么火气这么大?仅仅是嫉恶如仇?还有原因的,后宫有个母老虎一样的独孤伽罗大皇后。一次被老婆欺负的不行,他一气之下,骑着马窜出宫门,边跑边哭,说是不干了,要到山里出家学道,得亏一帮老臣死死拦住,老杨心里苦呀!澄清了吏治,为了保住成果,杨坚继续深化改革,精兵简政,各级政府,该裁撤的裁撤,该合并的合并,过去的州、郡、县三级成为州县两级,朝中设五省六部,各地官员异地任命,摆脱地方豪强对官吏人事的干涉,实现了中央集权。国家统一,疆域广阔,但财政支出却仅有北周时代的三分之一,非常了不起。


开皇第四治,大国智博弈。开皇初年,大隋的内外环境很不好,国内的南陈旧势力反对中央,时不时暴动;国际上北方的突厥帝国,已强盛百年,“控弦且百万,戎狄炽强,古未有也”,是货真价实的超级大国;辽东盘踞着高句丽,带甲几十万,虎视眈眈;东北的契丹族,西北的吐谷浑也不是省油的灯。面对这些挑战,杨坚沉着应对,或军事打击、或远交近攻、或利诱分化、或和亲联姻,表现出高超的政治智慧;加之外有长孙晟、史万岁、杨素这些虎将拼杀,内有郑译、刘昉、高颎等名臣襄助,这些敌对势力全被摆平,尤其不可一世的突厥帝国分解成东西两家,东突厥惧怕隋朝联合西突厥、契丹等对付他们,启民可汗称臣内附,摇尾乞怜,称呼杨坚同志为“圣人莫缘可汗”,说什么“自天以下,地以上,日月所照,唯有圣人可汗。今是大日,愿圣人可汗千岁万岁常如今日也”。马屁拍出了新高度!


国家统一,吏治清明,政府高效,大局稳定,人口迅速增长,粮食储备直线上升,京城内外建起许多超级粮仓,人民安居乐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大大提升,大隋王朝蒸蒸日上,在强大国力的支撑下,首都长安的大兴城拔地而起,洛阳城也建设辉煌,中华迎来了比文景之治更辉煌的盛世!

登录后才能进行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