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王自己威风张扬,不知自忌,一朝之大,是首一人。韦昌辉与石达开、秦日纲是大齐一心,在家计议起首共事之人,后东王威逼太过,此叁人积怒于心,口顺而心不息。少怒积多,聚成患害,积怒仇深……北、翼二人同心,一怒于东,后被北王将东王杀害。”这是忠王李秀成在被俘后所写的自述中对天京事变起因的描述,揭露出内讧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杨秀清威风张扬,不知自忌,对首义诸王威逼太过,致使积怒成仇,从而心生杀机。
授予权柄过重 埋下内讧祸根
但细究起来,杨秀清之所以嚣张跋扈的原因,实际上早在金田起义之前就已经埋下隐患。1847年底,紫荆山石人村士绅王作新率领团练,捣毁了拜上帝教总坛,抓捕冯云山、卢六等骨干成员送入桂平县大牢,洪秀全仓皇逃回广东老家,拜上帝教面临土崩瓦解的险境。
危急关头,原本只是普通教众的杨秀清利用“神仙附体”的巫术,假扮“天父临凡”,号召教众们团结一致,排除万难,共克时艰,使濒临解散的拜上帝教度过了最危险的时刻。第二年,洪秀全、冯云山回到紫荆山,见杨秀清把教中事务处理妥当,便默认了他拥有代“天父”传言的特权,从而种下日后内讧的祸根。杨秀清凭借这一特权,在拜上帝教拥有了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力。同时又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被洪秀全授以“左辅正军师”“东王九千岁”“节制诸王”等等大权。由于太平天国实行的是军师负责制,天王是国家元首,只临朝不理政,由军师处理所有军政要务,并向天王请旨颁行,杨秀清因此掌握了太平天国的实际统治权。
居功难免自傲 从而引发内讧
1853年3月,太平天国攻占南京并定都于此,标志着正式与清朝分庭抗礼,成为地方割据政权。杨秀清作为实现这一宏图伟业的最大功臣,在天国内部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可谓功高震主。但杨秀清并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不仅没有收敛锋芒,韬光养晦,反而居功自傲,目空一切,在对待首义诸王时也毫不手软,铁面无情,导致双方矛盾日益加深,最终酿成内讧的惨剧。例如,韦昌辉的哥哥因与东王娘兄争夺房产,杨秀清把他交给北王议罪,迫于东王权势的韦昌辉忍痛以五马分尸处死其兄,并声称不如此,不足以儆示众人。部将张子朋殴打水营士兵,酿成兵变,杨秀清以“勒部不严,激起兵变”杖责韦昌辉数百,这些都成为双方矛盾激化的“助燃剂”。
更为严重的是,杨秀清竟然用“天父临凡”的特权干涉起了天王的家务事,由于洪秀全虐待妻妾,致使一位怀有身孕的小妾流产,杨秀清借用“天父”的名义斥责洪秀全,要求杖责四十大板,最终在韦昌辉、石达开等人的极力求情下才幸免受辱。杨秀清骄横跋扈,目中无人,使得一向屈服在他淫威之下的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等人团结一致,同仇敌忾,结成“诛杨同盟”。1856年,随着取得大破江南大营的空前胜利,杨秀清逼迫洪秀全封他和世子为万岁,韦昌辉趁机向洪秀全建言诛杨,未获允准。同年7月,佐天侯陈承瑢向洪秀全密告,说杨秀清要杀他篡位,这才下定决心,派人送密诏给韦昌辉、石达开、秦日纲,令他们领兵诛杨,从而引发了天京事变。
变乱发人深省 防患始于未然
天京事变又称天京变乱,是太平天国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据统计,在天京事变中被屠杀者超过两万人,杨秀清的家眷亲属、部将护卫被尽数斩杀,石达开的家眷护卫在变乱中丧生,还有韦昌辉、秦日纳、陈承瑢等也在事变中被杀。自此,太平天国人才凋敝,士气低落,百姓们纷传“天父杀东王,江山打不通。长毛非正主,依旧让咸丰”的民谣。自古以来,为了争夺至高无上的权力而引发的变乱不绝于史,但为何太平天国却因为一场变乱而由盛转衰,大肆屠戮两万人呢?远的不说,就说几年之后的1861年,慈禧太后联合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政变,从顾命八大臣手中夺取了朝政大权,也只不过处死了肃顺、端华和载垣三人便宣告结束。
这其实和洪秀全的个人能力有着极大的关系,原本石达开和韦昌辉只打算诛杀杨秀清本人和他叁位兄弟。可当韦昌辉率三千亲兵入城后却大开杀戒,东王府内男女老幼无一幸免,全部被杀。随后洪秀全下诏以滥杀无辜的罪名杖责韦昌辉、秦日纲四百大板,令东王部属前去天王府内观刑。不知是计的东王部属五千余人被解除武装,关入几间大库房内,惨遭全副武装的韦昌辉部无情绞杀。韦昌辉企图取杨而代之,对东王部属实施斩尽杀绝的策略,洪秀全却毫无制衡之道,将生杀大权全部托付于一人,致使这场由内讧引发的变乱成为敲响太平天国覆灭的丧魂钟。如果洪秀全没有过度授权,并且能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制衡杨秀清日益膨胀的权力欲望,极有可能将变乱的萌芽扼杀于摇篮之中,也就不会因此而导致天国元气大伤,陷入人才凋敝的窘境。
文/历史茶坊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原创首发!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太平天国的话题算是老生常谈了,作为中国近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所产生的一系列影响也算是成为清王朝覆灭的催化剂。
然而,不同于其他立竿见影的农民起义影响,在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近半个世纪,满清政府才在辛亥革命的炮火中缓缓退场。至于当年那场“离经叛道”的太平天国运动,后人的印象也似乎只是停留在“长毛”和各种传闻上,无心去探索真正的历史真相。
而今天我们就“天国内讧”一事谈谈看法。柳亚子曾在《题太平天国战史》中写到:“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而这其中“煮豆燃萁”其实就是指“天京事变”。
作为太平天国由盛至衰的转折点,“天京事变”背后所体现的已经不单单是众王争权夺利的内讧,更深层次来讲,小农阶层的局限性在这个环节中也算是体现地淋漓尽致。
在笔者浏览的众多书籍之中,作者们似乎都将东王杨秀清作为了口诛笔伐的对象,借他野心来为天京事变填坑,笔者当然也是认同这一观点,接下来就说说杨秀清是如何仅凭“一己之力”就引发了内讧。
烧炭夫——底层百姓的求生欲
在之前的文章中笔者也交代过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极具偶然性。看似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但细细品读近代史就会发现,其实在19世纪中叶以来,在殖民者和清政府的双重压榨下,并不缺乏农民运动的契机,只不过是被洪秀全抓住了机会。
在他的“坑蒙拐骗”下,当时一部分贱民、贫农以及对格局不满的百姓,纷纷揭竿起义,上了他的黑车。杨秀清也是如此,在他儿时的时候就遭遇了父母双亡的悲剧,由伯父收养,过着没有田地只能看烧炭维持生计的日子,可以说杨秀清是当时那个年代社会底层最具代表性的一类人。
同情之心也说不上,毕竟那是他们时代的共性,在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环境中,杨秀清也逐渐深谙世态炎凉,在山林田野间将自己的人脉网撒得广广的。
代天父——斩头露角的实力派
1843年,经过洪秀全一干人蓄谋已久的安排,终于是在广东花县创立了拜上帝会,为接下来的各种活动提供了幕后组织。而接下来的两年间,拜上帝会的势力也逐渐向广西地区渗透,越来越多的底层百姓被圈入了这个理想中的教会。
1845年,宣讲的冯云山来到了紫荆山区并一眼相中此地,打算将此处作为秘密活动基地。在他的洗脑下,怀着对生活美好憧憬的杨秀清也于1846年彻底入会,成为了教徒的一份子。
接下来一年的时间里,杨秀清只是作为普通教徒跟着大部队混口饭吃,未站到反清斗争的前列。然而,次年的三月,他的人生却迎来一个转折点:1847年2月底,冯云山在桂平因带领会众捣毁庙宇入狱,洪秀全无奈返回广州营救。就在这时,代表封建势力的地主阶层突然将矛头指向拜上帝会,在群龙无首,人心动摇的时刻,杨秀清站了出来,他巧妙利用当地迷信的降童巫术作为障眼法,伪装成“神灵附体”的样子,代表天父传达圣旨,在危机关头拉拢人心,巩固了拜上帝会。
如此看来,洪秀全等人的洗脑小本子似乎颇有成效,截止目前来看,杨秀清似乎是死心塌地地跟着他干了。
为了能留住这个“天父下凡”的载体,洪秀全也是将他拉入干部之列,如此一来,杨秀清正式取得了代天父传旨的特殊地位,并一跃成为拜上帝会的领导者之一,斩头露角。
九千岁——屡建战功的野心家
而而后的数年间,杨秀清倚仗着无中生有的“代天父”角色,跟着洪秀全相继经历金田起义,永安建制等标志性事件,一举成为了太平天国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授拜“东王”,担任太平军统帅,正式掌管兵权。
兵权在手后的杨秀清破永安、取桂林、进湖南,一次又一次的用瞩目战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东王也不再是教徒心目中那个只会耍巫术的代天父了。
一个农村的烧炭娃,仅用了五年的时间,就实现了翻身农奴把歌唱,成为那个政局下独当一面的大人物。
1852年在冯云山、萧朝贵相继阵亡后,杨秀清又将战略目标锁定在荆楚大地,并于次年一月占领武昌与汉阳两大重镇,接着又率领太平军顺流东下,攻陷南京,至此,江南大部都已纳入太平天国的版图。
而接下来和清军的对峙上,杨秀清也是实打实地将自己卓越的军事才能体现出来,为天平天国解除了两大战略威胁。
看到这里,各位可能也懂了杨秀清的内讧的原因,一个常年在外带兵打仗且屡建战功的将领,自然而然地不满足当前的地位,唯独更高的封号才能满足他;而反观洪秀全,这些年寸步不离后宫,完全将天国取代清政府的事抛却脑后,无所作为,却身居高位。
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各位读者是杨秀清,你们会怎么做?
指不定有些人会直接逼宫或者篡位了。不过,真实的杨秀清并没有这么做,他只是试探性地假借代天父传旨,要求洪秀全把他由“九千岁”加封为“万岁”,然而却被陈承瑢向告密,于是还未来得及从胜利喜悦中走出的天王杨秀清就这样被韦昌辉血洗东王府,内讧就此一发不可收拾。
因此不少史学家选择让杨秀清来背锅,如历史学家罗尔纲就曾评价说:“杨秀清妄逞个人威风,要夺取皇帝宝座,乃天京事变的祸首。” 背锅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近些年史学界也出现了另类的声音,让杨秀清背黑锅似乎有些不太合理。
在此,笔者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相信在那个生存极为恶劣的时代,每个像杨秀清那样的人在经历如此悲惨的童年遭遇和大起的辉煌岁月后,都难免会有一些更为高级的需求,这样的需求与其说是黄粱一梦般的人生中形成的,倒不如说是拜这个失望透顶的社会所赐,换作其他将领,又有谁能保证没有反叛之心呢?
因此,在笔者看来,太平天国内讧的原因更多是归结于特殊时代背景下人心的正常追求。
由于洪秀全能力不足,导致太平天国出现了奇葩的权力结构。
正是这种奇葩的权力结构,注定了内讧的不可避免。
独特的二元政治
洪秀全创立了拜上帝会。可是,洪秀全干实事的能力实在有限。
因此,拜上帝会的实际领导工作,早期由冯云山负责,后来由杨秀清、肖朝贵负责,洪秀全领导实际工作的时间非常短。(正因为洪秀全短暂的领导领导不力,使拜上帝会一度群龙无首,杨秀清、萧朝贵才假托天父、天兄下凡,成功上位)
因此,尽管洪秀全身为教主,高高在上,但却无法有效领导实际的组织、军事工作。
所以, 太平天国也就形成了独特的二元政治结构:主与军师。
洪秀全是教主,但不负责实际工作;实际的工作,由军师负责。
纵观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何曾有过长久稳定的二元政治呢?
尴尬的宗教领袖
当然,从世界范围来看,二元政治也不是没有先例。
比如:当年日本的天皇与幕府大将军。
但问题是:当年,天皇是日本唯一的神,而洪秀全不是太平天国唯一的神!
洪秀全、杨秀清、萧朝贵、冯云山,甚至洪宣娇,都有宗教身份!
而且,杨秀清、萧朝贵还能以天父、天兄代言,直接压洪秀全一头!
因此,所谓主与军师,宗教领袖与世俗领袖的分工是模糊不清的。
所以,太平天国表面上是二元政治,实际上,还是一元政治。
既然是一元政治,那就只能是“天无二日,地无二主”!
从“二元政治”到“二人转”
当然,洪秀全毕竟是君,其他人毕竟是臣。如果臣子们的权力能够维持平衡的话,洪天王还是可以踏踏实实搞研究的。
最开始的权力结构,就是如此。
尽管杨秀清有节制诸王之权,但萧朝贵、冯云山都可以制约杨秀清!
萧朝贵,早期一度压制杨秀清,并且拉拢了韦昌辉等实力人物。他们在军事上话语权非常大。
冯云山,拜上帝会根据地的实际创始人,太平天国的各种典章制度、组织方式都是他一手搭建的,他在组织建设上拥有极大的话语权。
因此,萧朝贵、冯云山,一武一文,可以有效制约杨秀清。
可是,冯云山、萧朝贵却早早“升天”了!
由于正值四处转战之时,无论是洪秀全本人还是太平军,都极度依赖杨秀清杰出的军事才能,因此,杨秀清的威望、权力进一步扩大。
如此,太平天国“主与军师”的二元政治,就演变成了洪秀全与杨秀清两个人的二人转!
走向决裂
入天京之初,洪秀全曾经尝试过重建平衡。
《贼情纂要》和《金陵省难纪略》提到:定都天京之初,东王主政务,北王主军事。
可是,这个平衡只维系了很短的时间。
杨秀清天父下凡:兵机政要,皆由天定,人莫得违···杨秀清是天下万国军师,大权尽归掌握!
显然,洪秀全想要维持世俗权力的平衡,杨秀清又想以宗教身份摆脱洪秀全的干扰,宗教与世俗的边界根本不堪一击,二人的决裂已经不可避免!
最拙劣的内讧姿势
内讧不可避免,但内讧的姿势对太平天国的国运很重要!
慈禧与肃顺的内讧姿势不错,所以,辛酉政变只杀了三人,大清风平浪静。
杨秀清企图采取的姿势是:1、提高自己的宗教地位;2、改君臣关系为"万万岁”与“万岁”的关系。以类似“禅让”的方式上位。
1853年11月,以天父下凡之名,杨秀清被加封为“圣神风”、“劝慰师”。
“又吾求父,另以劝慰师赐尔,可与尔永居···劝慰师而圣神,父缘我名而遣者,彼将以万理教尔,又以我语尔诸言示尔记忆也”...“然吾实讲缘,吾往,尔受益,因吾不往,劝慰师弗就尔,如吾往,则遣之就尔矣——《约翰福音》。
显然,杨秀清的宗教地位大大提高。即使不动用天父下凡,他本人也已经几乎可以取代天王的宗教职能!
随后,杨秀清再次天父下凡,自己晋万岁,尊洪秀全为万万岁。
自东汉开始,万岁,就是天下之主所独有,绝非人臣所敢称的!
因此,杨秀清的“逼封万岁”,类似于逼洪秀全做“太上皇”。
杨秀清的计划,类似于古代的“禅让制”。
如杨秀清计划成功,天京事变破坏要小得多。
不过,洪秀全没那么多讲究,他密招韦昌辉等人进来,砍掉了杨秀清。
一时间,天京城中血雨腥风,太平天国骨干尽失!
总的来说,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洪秀全的能力不足。
如果洪秀全能力强一些,可以领导实际工作,又怎么会仰仗他人,搞出个奇葩的“二元政治”来呢?
而他在权力斗争中,又没有长策,选择了最直接,也最惨烈的方式解决问题。
最终,洪秀全以一场空前惨烈的内讧,亲手埋葬了自己创立的太平天国!
原本太平天国的创立者洪、冯因故,被剥夺实际决策权,成了名义领导者。后来人杨、萧因处置危机有功,受到拥戴,成了实际领导者。这种名实相分离的政权,导致了先天不足,内部暗流涌动,统治集团充斥权力斗争。致使席卷大半个中国,前后历时14年,一度占领了7省47郡的太平天国运动,戛然而止。
草创
出身于耕读世家的洪秀全,屡试不第。偶然间得到一本《劝世良言》,引发了洪秀全创办“拜上帝教”,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劝说好友冯云山一起传教。广东传教受阻,二人辗转来到闭塞的广西紫金山传教。
历史记载:“历山河之险阻,尝风雨之艰难,去国离乡,抛妻弃子,数年之间,仆仆风尘,几经劳瘁”。
在冯云山的积极运作下,树立了洪秀全的宗教领袖地位,吸引了大批教众。小有所成之时,冯云山被官府逮捕,洪秀全不得不返回家乡营救。
危机
洪、冯因故被迫离开后,有分崩离析之势。杨秀清、萧朝贵的出现,凭借降僮术,宣称“天父”、“天兄”下凡,一招鲜吃遍天,稳定了人心,确立了在太平天国的领导地位。而后返回阵营洪、冯不得不承认杨、萧的地位。
权力有具有排他性,短暂的蜜月期之后,处于领导地位的杨、萧(韦昌辉)又因权力斗争,分化成两派,交替领先。洪秀全、冯云山沦落到"名誉董事长",已不复履行实际决策。受到打压的石达开,出于第三梯队。
盛极而衰
一边是太平军的连战连捷,占领半壁江山,一边是萧、冯的战死。杨没有了掣肘,变得肆无忌惮,打压其他的王。但杨忘了,洪是太平天国精神领袖,面对杨的咄咄逼人,失去萧靠山的韦与洪结盟,突袭杨。携私愤报复的韦,一发不可收拾,杀人如麻,引起了天京城内的众怒与石的讨伐,被洪处决,史称“天京事变”。
《金陵续记》记载:韦初小挫败,随后东党势衰,计在内东党为北贼杀者约万人,尸由西水关流出至下关江口不计其数。
接连两场“大戏”,使得洪秀全不得不对石达开有所顾忌,分封两个毫无才干的哥哥,提携陈玉成、李秀成等,予以制约。
除此,洪秀全既不能制订长期的建设性政策或全局性的军事战略,也不能适当地指导行政管理,毫无建树。受到猜忌的石也担心自己的处境,带领精锐出走天京城,在大渡河遭遇清军围剿,全军覆没。
后记:
原本可以创造农民起义又一巅峰的太平天国运动,占领了半壁江山,足以与大清分庭抗礼。无奈因权力之争,导致堡垒由内部攻破,跌下神坛。后世评价:太平天国的精锐,一半死于天京事变,一半被石达开带走。从此,太平天国盛极而衰。
各位看官,不知道您,怎么看?
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没有苦劳也有疲劳 点个赞呗^_^
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就是腐败和权力的斗争。杨秀清不满足于自己的地位,借助“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其为“万岁”,是导致“天京事变”的导火索。
杨秀清已经严重威胁到洪秀全的地位
1848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在金田起义前,对拜上帝会的教义做了修订:上帝是天父,耶稣是天兄,洪秀全是二子,冯云山是第三子,杨秀清是第四子,萧朝贵是上帝女婿、洪秀全的妹夫。
1851年12月17日,洪秀全在永安举行封王大典,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冀王,所封各王都受东王节制。这样,杨秀清的地位就仅次于洪秀全了。
而洪秀全与杨秀清的权力之争,其实在金田起义之前就已经埋下隐患了。早在1848年,洪秀全和冯云山在广西宣传拜上帝教时,由于冯云山被捕,洪秀全又躲起来了,导致教众群龙无首,杨秀清为了稳住人心,曾经假借“天父”附体,代天父传言。后来,洪秀全和冯云山也算承认了杨秀清的“天父”代言人身份。而西王萧朝贵也采用过同样的手段,不过他代言的是“天兄”。
在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的权力更是一手遮天,所有的事情几乎都由他来决定,其已经是九千岁了,所有的规制,杨秀清已经和洪秀全差不多了。但是即便如此,杨秀清也不甘心久处洪秀全之下,他经常借天父附体,对洪秀全进行训斥。洪秀全也很是无奈,自己撒的谎,得自己去圆。每次杨秀清一旦天父附体,洪秀全也只得跪在地上乖乖地接受惩罚。
长此以往,洪秀全早已不堪忍受杨秀清的侮辱,但苦于杨秀清手中掌握着大权,他也不敢轻易动手。1856年8月22日,杨秀清再次上演天父附体,得到通知的洪秀全急急忙忙赶到东王府,跪在杨秀清面前迎接天父光临。杨秀清假借天父责怪洪秀全来迟了,对洪秀全进行训斥,并要求洪秀全封其四弟(即杨秀清)为万岁。洪秀全无奈,只得答应在9月23日,杨秀清的生日那天举行封万岁大典。杨秀清的司马昭之心已经是昭然若揭了,洪秀全答应他是为了争取时间,心中早已经起了杀机。
杨秀清的专横,导致树敌众多
杨秀清为了专权,他对其他各王进行打击、排斥,早已引起很多人的怨恨。北王韦昌辉由于属下责打士兵,被杨秀清以用人不当为由杖责数百下。而且杨秀清还经常刁难韦昌辉,每次天父下凡,杨秀清都要韦昌辉船众人前来听教诲,若有人不能及时到,就要责打韦昌辉。有时,韦昌辉若迎接杨秀清稍微慢一点,也是要被责打。有一次,韦昌辉的族兄与杨秀清的一个小妾的哥哥争房子,杨秀清将韦昌辉的族兄交给韦昌辉处理,实际就是考验韦昌辉。韦昌辉只得下令将族兄五马分尸,以讨好杨秀清。实际上,韦昌辉早就对杨秀清恨之入骨了。
杨秀清对石达开也是一样的进行严格控制,为了避免石达开掌握军权,杨秀清长期将其留在天京,直到西征军遭到挫败后,才让石达开前去支援。有一次,石达开的岳父黄玉昆得罪了杨秀清的一位远房叔叔,被杨秀清杖责,投水自尽未遂后,被削去侯爵,降为普通士兵。
其他的比如燕王秦日纲、佐天侯陈承镕等人,也都被杨秀清多次责打。杨秀清的专横,虽然让他便于操控和指挥太平军,但也让他得罪了许多人,将他自己送上了断头台。
洪秀全密诏各部“勤王”,引发骇人听闻的“天京事变”
已经下了决心解决杨秀清这个隐患的洪秀全,通过秘密的渠道将杨秀清逼封万岁的消息传递出去。接到密诏的韦昌辉,正在瑞州与湘军作战,他亲率3000亲兵,日夜兼程,于9月1日,赶回天京。燕王秦日纲当时正在围攻江苏金坛,他将军事委托给陈玉成后,带亲兵赶回天京。石达开也在湖北武昌与湘军作战,接到密诏后,连夜赶往天京。
9月2日凌晨,韦昌辉带人神不知鬼不觉的进入天京城内。他知道自己仅有3000人,担心不够用,就决定采取智取,他骗开了东王府的大门,韦昌辉传令“见一个,杀一个,不留活口。”毫无防备的杨秀清还在做着“万岁”梦,在被吵醒后,知道不妙,连忙爬上望楼擂鼓,准备调集自己的亲信前来救援,被韦昌辉的手下许宗扬将其捉住,带到韦昌辉的面前。杨秀清对韦昌辉说“你我金田首义,你不能杀我。”韦昌辉假装无奈的说:“你欲篡位,我奉二兄之命杀你,不能不杀你。”话未落音,就将杨秀清用刀杀死。
韦昌辉在杀了杨秀清后,并没有收手,反而在天京城内大开杀戒,要将杨秀清的亲信全部杀死。韦昌辉担心自己的兵力太少,还让燕王秦日纲派人到江苏搬取援兵。韦昌辉在天京的屠杀进行了近两个月,被杀之人有两万多人,被杀者的尸体不断被抛进秦淮河,漂流出江。
韦昌辉在杀死杨秀清以后,也想效仿杨秀清掌控天京的大权,洪秀全已经无法控制韦昌辉了。但韦昌辉乱杀无辜的行为,也引起了天京军民的反感和反抗。韦昌辉为了独揽大权,准备杀掉赶回来的石达开。得知消息的石达开提前逃出了天京,但其家族老小全被韦昌辉杀死。逃出天京的石达开召集部众打出了为杨秀清复仇的旗号,征讨韦昌辉。韦昌辉在围攻天王府时,被洪秀全的支持者假借冀王的旗号,吓得四处逃散,最终韦昌辉被捉拿,洪秀全下令将其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走下坡路的开始,也是导致太平天国最终失败的主要原因。
太平天国内乱 ,是由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的矛盾而引发的。造成的后果狠严重,东王杨秀清全王府的人都被杀,北王韦昌辉王府被灭,石达开摔十余万精锐将士出走,严重打击了太平天国实力,为天国覆灭埋下了隐患。当太平天国局势稳定后 东王杨修清不满现状,认为自己出力最多,战功最大,想越居洪秀全之上,当太平天国第一人。认识到情况的洪秀全决定先下手为强,调集了韦昌辉和石达开对杨秀清三兄弟进行了围剿,东王府一干人马,20000多人全部被杀。这时石达开认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请求洪秀全阻止韦昌辉公报私仇,停止屠杀,他不听 无奈之下石达开摔军出走。最后眼见事态无法控制,洪秀全以表现自己的“正义姿态” ,亲自摔军歼灭了毫无防备的北王韦昌辉一伙。自此,天国内乱才消停了下来,但此事件严重削弱了太平天国实力,没过几年太平天国就被清军灭亡了。
太平天国那几个天王们就是一小撮为''打天下 、坐江山''的利欲极强、理欲极弱聚在一起造反的奸恶之人。所以,稍一成功就开始争权夺势,自相残杀,这很正常。李世民为抢皇位,连自己的亲兄弟都杀,更何况太平天国这些异性王之间的互相残杀了。
作为百姓,我们必须永远记住:
那些用暴力杀人来''打天下,坐江山''的人,几乎全是大恶之人。无论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以及成吉思汗,还是陈涉、吴广、黄巢、朱元章、洪秀全之流,全是坏蛋。
朱元璋这个要饭的小和尚''打天下,坐江山''之后狰狞的嘴脸儿不是暴露无遗了吗?朱元璋火烧庆功楼,连为他卖命的功臣都杀,难道对百姓还能好吗?
不管那些为''打天下、坐江山''的人们打着什么冠冕堂皇的旗号,那都是拉帮结派、立党为私的一伙。唯利是图就是他们行为的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
那些为''打天下、坐江山''同''守天下、保江山''的两伙人的互相残杀,给民众带来的永远是灾难。
你好朋友谢谢邀请!我个人认为引起太平天国高层内讧的主要原因有这么几类。
第一、利益使然,太平天国暴乱的发起者基本上都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们最初的发心也就是初心就是为了自己,为了自己能像很多腐败的官员一样生活;
第二、就是他们从刚开始的为了自己和家人能生活的好一些,到有了一定的权利、地位之后,就开始野心膨胀了,大家都想让自己掌控更大的权利和获得更多的利益,这种情况下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相互之间的权利和利益冲突,比如东王和洪秀全、东王和西王还有他们和翼王石达开等的冲突等;
第三、就是格局的问题。无论是洪秀全还是哪些封王的人,都没有太大的格局,很多人甚至都只是小农意识或者说是底层思维,当突然获得了很大的权利或者利益的时候就开始迷失自我了;
最后就是太平天国高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很多都是裙带关系,这种情况下也是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很多的各类冲突和矛盾,时间长了各类矛盾一旦一起爆发,灭亡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比太平天国更早的闯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也是同样的原因,按管理学的一句话就是“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引起天平天国内讧的主要原因是:各王之间的争权夺利。起因是杨秀清逼封万岁。
第一 内讧的标志性事件:天京事变。
太平天国定都南京以后,改名南京为天京。这样,相当于太平天国建立了根据地,有了根据地,太平天国内部的高层之间开始互相猜疑,东王杨秀清、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各自笼络人心,形成自己的小团体,开始了进行争权夺利的斗争。
一、内讧的原因
在太平天国内部,东王杨秀清是军事,掌握着内部的实权,军权政权都是他一手遮天,这使得洪秀全被架空,权利过于膨胀,因此惹得洪秀全、石达开、韦昌辉等人的猜忌,内部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1856年,在杨秀清的指挥下,太平军连续攻破清军的江南江北大营,解除清军对天京周围的威胁,至此,杨秀清在天平天国内部的地位日益显著,洪秀全感觉到了危机,再加上杨秀清逼着洪秀全封自己东王府万岁,这使得洪秀全痛下杀手,召回韦昌辉等人,秘密处理杨秀清。
二、内讧的结果—诛杀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出走。
北王韦昌辉接到天父的命令后立即率兵返回天京,连夜包围了东王府,诛杀杨秀清及其眷属,杨秀清全家老小一个都没放过,随后诛杀波及到了期下属,诛杀杨秀清变成了韦昌辉清除异己的时机,诛杀的部属多大万人,幸运的是石达开逃往了安庆。 韦昌辉的残酷屠杀使得天京内部将士人人自危,石达开应众人的要求上书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迫于无奈,于当年11月处死韦昌辉及其心腹200多人。随后石达开返回天京,接管政务,但是洪秀全仍然对其心存疑忌,而后加封他的族弟洪仁玕为王,以制衡石达开。后来,石达开为了逃避,出走到了四川,后来兵败,在成都都凌迟处死。
第二 为什么洪天父秀全管不住杨秀清等人?
一、洪秀全其实只是天平天国的"精神领袖。
有证据表明太平天国的创立者并不是洪秀全本人。
李秀成说过里说:"南王冯云山在家读书,其人才干明白,前六人之中,谋立创国者出南王之谋,前做事者皆南王也。"
这段话就是说太平天国的创立者是冯云山。 在冯云山进入紫荆山区传教的3年多时间里,信众人数达到2000多人。要让这么多人心甘情愿的相信你,冯云山就要有一个“神秘”的教主,这位教主不能是亲自传教的人,更不能被信众经常见到,基于这样的噱头需要,洪秀全被奉为“教主”,成为信众心心念念得天父。这样一来,洪秀全就是“偶像”一般的精神领袖。
二、洪秀全没有军权、政权。
太平天国起义后,打仗有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韦昌辉等人,朝政事务有冯云山,尤其是杨秀清,他一直掌握着太平天国的实权,洪秀全充其量就是摆设,是拜上帝教的“教主”,一种精神信仰。 这也就是洪秀全虽然作为天平天国的天父,但是由于没有实权,他不可能节制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掌握实权的人,悲剧也就避免不了。
第三 天京事变的影响
天京事变使得太平军损失了足智多谋的杨秀清,韦昌辉被处死,石达开在成都就义,再加上在1852年阵亡的萧朝贵、冯云山,太平军内部已经是没有能领兵打仗的将领了,经过这一内讧,不经失去了人才,更是错失了乘胜追击清军的有利时机,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虽然史学界关于天京内讧的起因有逼封万岁说、告密说、索取伪印说、自居万岁说等说法,但是我倾向于"逼封万岁说",因为作为农民出身的杨秀清是十分渴望权利和地位以及名誉,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在他这表现的淋漓尽致。
要是没有天平天国的内讧,清政府可能就会被推翻,洪仁玕的《资政新篇》以及《天朝田亩制度》可能就能一步一步施行,清末的历史可能就要改写!
太平天国起义可谓是满清末年一场轰轰烈烈的大起义,它一度严重动摇了满清的统治,可惜最后由于太平天国内部重要人士的内讧,导致功败垂成,却是让人感到非常的可惜。
太平天国的内讧事实上在太平天国建立初期就已经埋下了,在早期的时候洪秀全事实上个人能力不行,但是又被人强行推为领袖,而他真正的核心的灵魂人物却是冯云山。冯云山本人可能是淡泊名利,为了大业不惜把其他人推为领袖,把自己置于幕后甘作绿叶。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像他这样淡泊名利,到了后期争权夺利的现象,表现的非常的厉害。
而冯云山在早期起事之前,却意外被抓,导致一时之间群龙无首。关键时刻杨秀清站出来,表演天父上身,稳定了起义的队伍,使起义不至于中途夭折。后来,萧朝贵有搞出了天兄的把戏。虽然这些把戏看起来相当可笑,但是却稳定了起义的队伍,使太平天国起义得以发展下去,但是却为天国后来的隐患买下了伏笔。
在永安封王的时候,冯云山只被封为第四的南王,居于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和西王萧朝贵之下。不过这个时候,上层各派好歹处于一个平衡之中。但是起义进行中,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先后战死,东王杨秀清独大,北王韦昌辉和翼王石达开资历较浅,威胁不到东王。杨秀清也却是雄才大略,屡次击败清军,创立太平天国可谓是居功至伟。而天王洪秀全看起来完全无所作为,等于是一个傀儡。在这种情况下,东王杨秀清就有了取而代之之心。但是天王长期居于太平天国第一人,也有自己的势力,所以双方最终火并,导致太平天国开始走下坡路。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太平天国的内讧,导致了他们起义最终的失败。那么,为何太平天国会起内讧呢?
农民起义的局限性
太平天国的领导人,他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这样的人一般都是抱着小富即安的心理起义的。
他们比较容易满足,又没有得到饱读诗书之士的辅佐。
这样的人,一旦取得了一点成果,他们就开始不思进取了。
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的创建人就是洪秀全,可是,洪秀全是连秀才都考不上的一个人,正是因为考不上秀才,他才要造反的。
你说太平军有洪秀全这种要文化,没有文化,要格局没有格局,要度量没有度量的领导人,他怎么可能带领太平军走向辉煌呢?
事实上洪秀全带领的太平军,在占领南京之后,他就开始不思进取,开始享乐人生了。在洪秀全占领南京之后,他就给自己的盖了一个豪宅,而且他在这个豪宅里一住就是十一年的时间。
作为天平天国的创建者,十一年不出自己的豪宅,这样的人怎么可能不失败呢?
利益分配不均,导致他们互相残杀
在太平军占领天京之后,天王洪秀全和东王杨秀清,他们开始不研究怎么打清军,怎么推翻清王朝了。
很显然在他们看来,如今自己已经成为了胜利者,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江山了。
这时候他们就开始争权夺利了,太平天国本是洪秀全建立的,按理说洪秀全应该是太平天国的实际领导人。
但是,事实上远非如此,洪秀全一直都是太平军精神上的领导人。
真正军政大权一把抓的人,是东王杨秀清。
让杨秀清压在了洪秀全的头上,这是洪秀全十分不满的事情。
所以,洪秀全想要掌管太平军,就必须对杨秀清下手。
杨秀清居功自傲,得罪了很多人。
当洪秀全知道北王韦昌辉十分痛恨杨秀清的时候,他就联合了韦昌辉,包围了杨秀清的东王府,然后把包括杨秀清在内的东王府里的2万多人给杀掉了。
恰恰也是杨秀清的死,导致了太平天国开始走向了末路。
失去了士兵对他们的信任
本来太平天国建立之初,他们喊出来的口号就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国家。一开始起义的时候,他们还能做到这一点。
但是,时日一长,尤其是太平军定都天京之后,太平军里的大部分人,觉得事情不对了。
毕竟他们亲眼所见的,能够享受荣华富贵的,还是那几个王而已。
他们这些普通的士兵,该穷的还是穷。也就是说太平天国,根本改变不了他们的命运。
所以,在士兵失去对他们的信任之后,太平军的战斗力就大大的降低了。最后他们被清军打败,也就不难理解了。
太平天国内讧原因在聚众分封制就已经埋下了隐患。太平天国是以拜上帝教聚众,被人抓了冯云山,眼看要散,杨秀清以天父下凡,凝聚了人心,洪秀全是天兄。造成了,杨秀清可以责罚洪秀全,可以制约洪秀全,可以凌驾于洪秀全之上。可以说是一山二虎。永安分封,天王洪秀全,东王杨秀清,九千岁,南王冯云山,八千岁,西王萧朝贵,七千岁,北王韦昌辉,六千岁,翼王石达开。东王杨秀清节制南王西王北王翼王。太平天国施行军师负责制。杨秀清建都功劳大。由于功杨秀清高震主,为人张扬不忌。处事太张扬,不知收敛。他又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一山不容二虎,想做虎。韦昌辉哥哥同杨秀清的娘兄争房产,杨秀清交韦昌辉处理,韦昌辉五马分尸处死了哥哥。部将打水营兵,杨秀清以管理下属不严仗责四百,杨秀清与陈臣瑢和燕王秦日纲也结梁子。韦昌辉建议洪秀全杀杨秀清,洪秀全没理,陈臣瑢告密说杨秀清杀洪秀全,篡位。洪秀全下密诏,诏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燕王秦日纲。只杀杨秀清及三人,韦昌辉带三千精兵,到天京即南京陈臣瑢带路进入东王府的街道。
引起太平天国内讧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五王之首东王杨秀清为争夺最高统治权,也严重威胁到了身为最高领导人、太平天国之主天王洪秀全的领导地位和权力而起,最终被洪秀全设计诛杀并灭了其满门、还屠杀了两万太平军无辜将士,酿成了太平天国最大内讧天京事变,也使太平天国最终为清朝所灭。
权利
谁说了算丶还不是为了权力丶江山未稳就内讧`内讧最终把命送丶团结智慧赢天下丶
是历史的局限性。太平天国从开局起就埋下了内讧的种子,时机成熟了就爆发了内讧。
- 下一篇:为什么登录不了天天象棋?
- 上一篇:小腿抽筋是什么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