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世界第九大考古大发现的三星堆,印证了许多《山海经》这部上古奇书内容,让山海经也再度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那么山海经和三星堆有什么联系?山海经成书于何时?里面记载的作用到底为何?神秘的山海经,他到底要告诉我一些什么?最近随着三星堆直播考古,网友们通过了直播现场,首先知道了考古发掘是怎么样进行的,其次通过直播解开了多年的疑惑,考古发掘并不像“鬼吹灯”还有“盗墓笔记”那样神秘,其实在灯光下考古只是一直在仔细的刨土,而三星堆这次的考古发掘为何要以全球同步直播的方式进行呢?其实这也是实物考古发现创举之一,承然在国外也有许多考古现场会以直播的方式进行,但是都是小范围和领域内公布,像中国三星堆这样的发布算是最大创意之一,同时也证明了本次的考古的真实性,并且留下了许多珍贵的视频资料,而三星堆的考古大发现也是全球瞩目的,为了证实发现的真实性,同时加强中国实物考古的领域的权威,个人觉得本次直播考古是做的非常好的,因为在上两个世纪,当时是大航海时代,也是文物和考古发现的热潮,许多因为无法找到古迹和文物的专家或者商人,为了名声和财富,做出了许多让考古蒙羞的事情,比如上世纪末就有日本的考古专家,通过了另类埋坑的手法,为自己赚取了名声和财富,最后被媒体揭穿了他的造假行为,他才出来道歉而已,可并没有承担一定的责任和惩罚,而国外的考古造假也是有历史渊源的,所以为了让三星堆的考古更具有说服力,少让某些国家的专家们质疑,个人觉得这次直播考古真的是伟大的创举。而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本次现在还有待整理,现在除了发现黄金面具以外,还发现了众多的象牙和丝绸的残留物,这些都有待我们考古修复人员和研究人员,对上古的三星堆文化进行整理和解读。但是三星堆在上世纪的80年代和90年发掘中,已经又相关的说明,他和山海经由千丝万缕的关系,同时也用实物考古证实了山海经的内容是并不是空穴来风,子虚乌有的,同时也说明了山海经的内容不是神话,更可能它本身是具有一定的指导和价值意义的。山海经这部上古奇书,在面世以来,历史上经过了无数人的解读,因为里面记载的内容过于神奇,所以连司马迁在都说“不敢言也”,把它看成了“怪力乱神”典籍,并且随着历史的长河,解读三山海经的人出现了不同的流派,但是无论是大儒还是学者,对于山海经都是毫无头绪,但是在历史中却发生了好些事情,与山海经的记载完全相符,导致人们对山海经既觉得神秘,又觉得是怪异,看上去向天书,可是有能找到对应。到了近代,因为科学的发展和全球的越来越紧密,通过众多人的合力研究,发现山海经更有可能是一本上古的百科全书,里面记载的一些动物其实在中国没有,可是在国外却找到了对应,这样一来山海经的也渐趋真实性,虽然还是读不懂里面的一些故事,可是却对应找出了相关的动植物,可以说,山海经本是是一部具有实用意义的百科经典,也可是说是古代的头条百科。而山海经中的扶桑树记载,和古代的十日传说,在三星堆没有发掘之前,我们小学时候都是当一个古代神话来听,就是当一个上古人构思的故事,可是当三星堆出土了青铜树以后,这个神话就不再像是神话了,很有可能三星堆人是知道些什么,或者这个扶桑树是有所代指,《山海经.海外东经》载:“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山海经·海外东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山海经·大荒东经》:“汤谷上有扶木,一曰方至,一曰方出,皆载于乌。”对于扶桑树,山海经的以海外经和大荒经为主,而在山经中却没有记录,按照后人的解说,山海经分成四经,山经,海经,海内经,大荒经,而这四经里面提到的时间段是不同,可以很断定他们成书的时期是不同的,而且很有可能是一代又一代有不断的创作整理出来的,是一部上古的历史地理书物产植物动物宝典,而在以前许多学者们都觉得扶桑树是一个传说,和后羿射日有关系,可是随着马王堆出土的文物到三星堆出土的扶桑青铜树发现,扶桑树很有可能不是一个神话传说,它本身或者就是存在过,又或者就是曾经的一个历史发生过的真实经历,而见证这段历史的人,远古的三星堆人很有可能就是其中之一,所以他们是唯一用青铜器打造了扶桑树的民族。而三星堆出土的扶桑树,最上有在一只金乌,而下面有九只金乌,和山海经里面的记载是一模一样的,《山海经》:“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而全球的神话故事中,我们都能够发现树的作用非常重要和明显,比如圣经中的伊甸园,里面的苹果树树,北欧神话中的世界树,都是和生命与智慧的起源相联系,更是和人类是命运共同体,而山海经中的许多上古巫族的传说,也恰好对应了一些商朝许多的传说,而山海经中的精卫填海的故事和山海经中的青铜鸟的形象也非常的相似,更重要的是山海经中提到的夸父追日,夸父最后的权杖也是和三星堆发现的黄金权杖引起了联想。可以说三星堆里面是藏着山海经的故事,而两者如果通过不断的实物对应和发掘,或者随着三星堆文字的出土和发现,将会完美解读山海经的故事和成因了。而山海经到底成书于何时?其实现在已经不可考了,不过按照推测山海经很可能是上古华夏族先民巫族的宝典,也就是巫族们用来记载自己知识的一个宝库,应该来说配合的还有山海图,但是由于后来王朝的更迭,特别到了商朝以后,商朝神权被周朝所淘汰,许多巫族的后裔将部分的这些知识和典籍流传到了民间,在经过后来民间人的解读和整理成书。类似于我们许多兄弟民族,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是有自己的语言,他们会通过口口相传,将一些的故事和歌曲流传下来,也可以把他当成古代的一些门派,将其中门派重要的知识整理成书,但是重要的解读方式和口诀,确实通过师徒之间的口口相传,但是由于后来山海经的一些继承人或者某些缘故出现了断层,最后山海经虽然流传于世,但是其相关配合的图或者口诀就消亡了,导致大家看不懂,而他的成书毋庸置疑是在上古时期。那么山海经记载有啥作用?其实上文已经强调过,山海经很可能就是上古巫师们的一部内门典籍,也可以说是一部启蒙读物,因为看历史要辩证和统一的看待,在古代周朝以前,黄帝部落到夏商时代,巫师的作为神族的代表,其势力是十分的强大,特别在绝地通天以后,巫族的独立和传承有了严格的规矩和谱系,从玛雅人和雅利安人都可以看到,巫族是掌握了当时的知识和智慧,所以我们能看到玛雅人的天文和数学知识很丰富,但是却忽然出现了断代,其实都是因为少数人掌握了知识,而这些知识的需要载体和传承,文字和符号的出现,成为了最好的载体,我们能够看到商代的甲骨文,其实也是掌握在懂占卜的巫师手中,一般人是不可能拥有掌握知识,所以能看到山海经里面的内容是有点怪异,但是他却记载了许多的故事和不同山川地理环境的情况,同时还有各地的丰富产物与动植物资料,这为当时人能够了解外面的情况,提供了一手和可靠的参考资料,同时我们在三星堆中发现的许多海贝,也证实了三星堆人其实和不同地方的人,会有贸易往来,而古代在西域丝绸之路以外,从四川起的到甘肃,到云南的贸易线一直是存在的,可以说其实三星堆人当时就掌握了许多异地的资料,我们能够看到山海经的记载中,更多的是经过多少里地,有那座山,要注意些什么的记载,而这些的指引,很有可能就是当时各地不同贸易往来或者相互接触的路线,而这一条一条路线的开发和摸索,也为人类不断的探索更广阔的世界提供了可指引的资料。山海经要告诉我们的,就是如果你要在哪里出发,向南走你会遇到什么,你要注意什么,哪里有你需要的铜矿,哪里你要找的树木,或者哪里是你需要的动物等等,因为我们不能现代的思维去想几千年前的自然环境是如何,更不能用现在的思维去猜测当时人是怎么沟通和怎么想的,山海经里面的资料,可能是懂的人一眼就知道内容说了啥,自己要注意啥,我去青丘和昆仑可以怎么走,海路怎么去,山路怎么走,大荒以外有什么,这些都是山海经所提供的资料,同时山海经还提供了许多不同国度的线索,而我们暂时当这些国度是一个部落或者动物族群,那么你会按图找到你要去的国度,同时也知道哪里有些啥,更重要的是巫师必须知道上古的一些巫族的历史和发生的故事,其实山海经并不神秘,而只是在写作的方式和解读的方法上与时代脱节了而已,导致了没人看得懂所以变成了神秘。而随着考古不断的深入,比如三星堆和神木石岇渐渐有更多的发现,能够相信未来的山海经里面的内容会找到更多的证据和解读,那么不久的将来,山海经所记载的上古历史,将会成为悠久中华文化最重要的一个证据,将中华文明的历史在向前推进数千年时光,而这才是三星堆考古和山海经研究的意义所在。
1.《山海经》是上古史,记载了华夏民族的起源,梳理了华夏始祖—华胥氏世系谱。殷商以前无文字记录,三皇五帝作为华夏民族创世的祖先,《山海经》做了详细的记载。“雷泽中有雷神,龙身而人头,鼓其腹。在吴西”[海内东经];“大迹在雷泽,华胥履之而生伏羲”[郭璞引.河图]。2.通过大事件,记述了华夏民族如何在这片土地上原生、融合、发展的历程。“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大荒西经]‘’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胡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淮南子.天文训]。“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与卒布土,以定九州”[海内经]3.讲了先民的发明创造,例如弓箭、大舟、钟鼓、牛耕、琴瑟、百谷等。在当时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用工具和技术来赢得生存机会,来获取更多的资源,使得华夏民族掌握了在当时非常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促进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为后世的繁衍创造了厚实的物质基础以及丰富多彩的精神文明。4.地理大发现。这是《山海经》整部书最奇特、最震撼、最不可思议的部分。无论是《山经》五卷,还是《海经》十三卷,描述了包括但不限于今天中国版图的山川方位,河流山脉走向,动植物与矿物的分布及其特性,特别是四方的殊国异人、奇珍怪兽的发现和分布,令人叹为观止。在没有遥感技术,没有卫星探测,没有检测仪器的时代,这是怎样做到的?!现在我们所熟悉的麦哲伦、哥伦布等环球地理大发现直接催生了西方经济的殖民拓展,获得了以全球资源来发展的途径,而《山海经》中的地理大发现对于当时处于部落制的小区域内的民族获得生存与发展的资源空间是何等重要!《山海经》中的地理大发现是对人类当时世界的重要探索,是华夏民族世界观形成的基础与来源。植物特性与中药文化的发源矿物分布与冶炼技术的起源动物分布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神话故事与史前文明5.神话、巫术与文明。《山海经》里用大量的篇幅讲述了一个个鲜活的神话人物和故事,我们熟知的“精卫填海”、“夸父追日”、西王母、共工、祝融、后羿等,都是具有特异功能的半神半人,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黄金人类亦是半神半人,与其异曲同工。这些先民们能够呼风唤雨,与日月为伴,穿梭于不同时空;又与地上的人类甚或禽兽交媾,孕育新的物种;同时,教授人类文明智慧和先进技术,包括天文历法、医学冶炼等,引领人类发展。这些神话人物到底是谁?他们来自何处?他们是如何获得这样的能量与智慧?在后世的传承中,有些成为技术,有些成为巫术,这些神话如果去除神秘的面纱,其核心的提示与经验,一直在引发后人的实践。今天已经要发展到量子文明和智能生化文明的前夜,莫不是在还原和重现上一个文明的辉煌。海内经.钉灵国大荒西经.氐人国,人面鱼身大荒南经.三身国经者,古之奥秘,群书之冠。在中华文明的传承中,能够冠之以‘’经‘’的经典古籍都是博大精深的文化源头。如《道德经》、《黄帝内经》、《诗经》、《六祖坛经》等,其内容影响到世世代代的中华民族以及周边民族。《山海经》所载的内容,无疑是这些经典的源头,是华夏史乃至人类史的基因核心。中华九州大地历来也称为“神州”,神的土地,神奇的大陆。一个“神”字,表明了文明的来源。正是其文明基因的先进性,保障了其五千年流转不止、生生不息、永葆青春的内驱力,也将继续保持文明的活力。
《山海经》究竟讲了些什么?我要说是本地理杂志你会不会吐我口水?随着广汉三星堆的文物出土,或是以山海经为题材改编的电视剧热播,很多人凑热闹去看了下《山海经》,稀里糊涂地进去,一脸懵懂地出来:这是本神书,神经病的神……我可以很认真地告诉你,如果没找到切入点的话,就算把书翻烂了,你还是不知道《山海经》究竟在讲什么。我是四川人,因此最爱看描述巴蜀史的《海内四经》《海内经》,我今天就带你去遨游里面的世界,顺带教你怎么找到切入点。找到切入点切入点非常重要,相当于是开启《山海经》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你只能饿着肚皮乖乖地呆在门外,桌上芳香四溢的饭菜与你无关。《海内四经》既然跟巴蜀史有关,所以我们就得从古巴蜀上下功夫。古巴蜀最有名气的地方是哪?都广之野!都广,“其城方三百里,盖天下之中,素女所出也”。都广也叫广都,便是如今的成都,都广之野泛指成都周边地区,狭义上指的是广汉,也就是所谓的“天地之中”,三星堆遗址所在的地方。“天地之中”的标准是“日中无影”,正午太阳照下来,人的影子缩在人的脚下,所以看不见地上的人影,这正是成都正午日照的特点,《山海经》关于巴蜀的切入点就是——天地之中,以成都为中心的富饶之地。这儿物产丰富,出产美味的豆类、稻、黍和稷等五谷杂粮,农作物自然生长,冬夏均能播种(两季)。风景也秀丽,树木丛生,绿草遍地,鸾鸟自由歌唱,凤鸟自在起舞,百兽在此聚居,和睦相处,这一切看起来就像是天堂一般的美好和祥和。“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琴。鸾鸟自歌,凤鸟自儛,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处。此草也,冬夏不死。”知道了“天地之中”后,将其放大到四川版图,以此为参照物,我们按照《山海经》的路线,就能清晰地进入山海经中的世界,一路走一路看一路听。看山川纵横,河流错综,草木丛生,矿产密布,搜寻祖宗的遗迹。听地区神话传说,奇人轶事,弄清楚巴蜀的来龙去脉。巴蜀的来龙去脉我们知道蜀王蚕丛称帝象征着古蜀国的开端,但实际上在他之前巴蜀大地已经存在诸侯。黄帝的妻子嫘祖,又叫雷祖,她发明了养蚕,推行天下,并教会人们丝织、制衣等手工艺,史称嫘祖始蚕。嫘祖有两个儿子,长子玄嚣、次子昌意,两人分别被派往四川治理江水(岷江)、若水(雅砻江与金沙江合流后至宜宾之间的这一段)。玄嚣治理岷江非常出色,因此成为了继位之人,而昌意治理若水成绩欠佳,“德劣不足绍承大位”而被封为诸侯居住若水,生子韩流(乾荒),韩流娶蜀山氏女,生下了颛顼。“黄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处若水,生韩流。韩流擢首、谨耳、人面、豕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曰阿女,生帝颛顼。”颛顼打败争夺帝位的共工氏成为新的联盟首领,始都穷桑,后迁都商丘。共工便是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大侠,导致了天倾地覆,最后还得由女娲氏出面补天救场。颛顼去世后,由黄帝曾孙帝喾继位,但《山海经·大荒西经》却有一段荒诞的文字,记载了“颛顼死即复苏”的神话,“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大风从北边吹来,天上下起了泉涌般的大暴雨,蛇在这时就变成了鱼,半身不遂,名为鱼妇,当颛顼死后,鱼妇就不再瘫痪了。《海内南经》又说,“氏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鱼身,无足”,也就是说鱼妇乃是颛顼的旁系,后来还建立了氏人国,以鱼为姓。蜀国第三代蜀王恰好就叫鱼凫。蚕丛从岷山石室走出,带领蜀人养蚕,自立为王,结束了古蜀有侯无王的局面。经过继任者柏灌(采集)、鱼凫(渔猎)、杜宇(农耕)、开明四代王朝的发展,巴蜀成了一块富饶美丽的都广之野。巴国乃是大暤(伏羲)一脉的后人,“大暤生咸鸟,咸鸟生乘厘,乘厘生后照,后照是始为巴人”。古巴蜀两国虽然同属伏羲的后人,也一样存在争夺王位的剧烈斗争,巴蛇吞象就是极其生动的写照,性质如同炎黄阪泉之战,属于联盟进行的统一进程。这就是《山海经》中古巴蜀的由来,但要特别注意,《山海经》的经不是指经书,而是指经过,所以只要把古巴蜀当作中心,再接合《山海经》中所经过的路线,你就不会再有错综复杂的感觉,找不到头绪。下面我们结合《海内四经》中的《海内南经》的路线来粗略看山海中的世界。在这之前,你得把自己当作山海世界中的巨人,不然你找不出那味道。海内南经一、路线《海内南经》是指在巴蜀的东南角以福建、浙江为开端斜穿巴蜀的路线。左脚踩在浙江(瓯),右脚踏在福建(闽),一抬脚,右脚迈进了安徽三天子鄣山,抬眼一望,广州(番隅)东面的广西桂林那八颗树有点高。郁水(郁江)在此匆匆流过,河南岸的伯虑国人生怕一睡不醒,日夜愁眠。海南岛上离耳国(儋耳国)人的耳朵很大,顺风耳也不过于此,雕题国则喜欢纹身,北朐国一年四季如春(三亚?)。北朐国西边还有个枭阳国,嘴巴大,皮肤黑,见到别人笑也跟着笑,也不道笑个啥……左脚跟上,一步踏在湖南湘水(湘江)里,水有点凉,南边有异兽独角兕在叫,很讨厌。郁水、湘水之间有苍梧山,帝舜葬在它的南边,帝丹朱葬在它的北边。尧禅位于舜,儿子丹朱为什么也能称帝?让人想不明白。两位人帝之墓隔山相望,也算不寂寞。帝舜墓地西边贵州有块方圆三百里的泛林,有很多猩猩栖息在那儿,这些猩猩外形像猪,面孔却像人,非常有意思。在猩猩栖息之地泛林的西北方,再跨一步就是云南了,这儿有很多犀牛,全身黑,外形跟牛差不多。往前望,就是丹山了,处在丹阳的南边。丹阳是巴国的领地,负责治理的是夏启的大臣孟涂,此人铁面无私,断案如神,住在丹山的西边。若水分开巴蜀,直至重庆,水中有异兽窫窳,聚集在贵州泛林的西边这一段。窫窳是凶兽,长着龙的脑袋,经常危害人的性命。在窫窳栖息之地以西的若水岸边,长着一棵通天大树,名叫建木,传说中是天地往返天界与人间的道路,外形像牛,树叶椭圆,树皮有条纹,比较好剥,剥下的树皮比较像缨带和黄蛇,树干与刺榆差不多,高大笔直。建木的西边有个氐人国,相传乃是颛顼去世时旁系鱼妇所建,因此以鱼为姓,其图腾便是人面鱼身无脚的神像。这时你可以停下脚步了,观赏下巴蜀的风光,当然风光也是有危险的。云南犀牛栖居之地的西边,有种大蛇叫巴蛇,身上有青、黄、赤、黑四种颜色,体型非常的大,可以整口吞下蜀国的大象,三年后才会吐出骨头,如果服用这种象骨头,还可以治疗心腹类的疾病。也有人说巴蛇是顶着青色脑袋的黑蛇,管他呢,这蛇还真是大。在巴蛇的西北边,唐古拉山的南边,那是一片片大草原,生活着一群旄马,外形跟普通马差不多,就是四条腿的关节处都长着长毛,有点怪异。巴国的西北还有三个小国,匈奴、开题国、列人国。(甘孜、阿坝等小国)二、细节《海内南经》到此就完了,书中涉及山川地理河流人文传说,以及动植物、矿产分配等多种元素,但我们发现路途终点对蜀国的记载非常少,只粗略提到“巴蛇吞象”中出现了蜀国的“象”。实际上,对蜀国大量文字描写在《海内东经》中,书中以东海外朝鲜为开端,一直写到昆仑虚(岷山),然后以昆仑虚为原点,用大量笔墨描写了蜀国的水系、历史、神话,比如西王母、青鸟取食、开明王朝的由来等等,就不一一诉说了。《山海经》看似是笔流水账,但里面包含着很多比较隐晦的内容,我还是以《海内南经》来做说明。前文中提到苍梧山,帝舜葬在山的南边,帝丹朱葬在山的北边,按照《史记》中记载为尧禅位于舜,那么尧的儿子丹朱又怎能称为帝?《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老时让舜摄政代己治理天下,尧认为儿子丹朱“顽凶”不足以继位,不然就是“天下病而丹硃得其利”,富了丹朱一人,苦了天下百姓,而让舜为帝结果就相反,“天下得其利而丹硃病”,虽然损害了儿子丹朱的利益却能使天下安乐,从而禅位于舜。三年丧期过后,舜将丹朱封侯于丹水之南,继承天子位,是为帝舜。司马迁这么写没问题,有问题的是丹朱,既然被舜封侯,他又怎么称帝了呢?韩非子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桀,武王伐纣,此四王者,人臣弑其君者也”,这完全颠覆了我们的认知,尧是被逼禅让!《竹书纪年》则描述得更为清楚,“昔尧德衰,为舜所囚也”,“舜囚尧于平阳,取之帝位”,“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不与父相见也”。尧年迈,舜将其囚禁,流放到苍梧山,然后窃位称帝,同时圈禁了丹朱,使尧与丹朱两父子不能相见。对于史实的真相,《海内南经》没有正面回应,只是按照一贯的高冷的旁观态度用“帝”的称谓来了结此事。丹朱称帝,只有两种可能性。1、丹朱是父亲尧指定的顺位继续人,成为了见习天子,摄政的舜先是流放了尧,在尧去世后又逼迫丹朱让位,取而代之,因此丹朱曾拥有过帝位。2、丹朱不满尧禅位于舜,在父亲尧去世后兴兵造反,自立为帝,被舜击败,流放于苍梧山。我们再说说巴蛇吞象。巴国、蜀国为争夺地盘和盐利导致战乱不断,“世为敌”,蜀国从蚕丛“始称王”,再到杜宇称帝,使蜀国达到了强盛的顶峰,与巴国的矛盾更为尖锐。蛇乃是巴国的图腾,象是蜀国的国腾。巴国常年侵袭蜀国领地,这便是所谓的“吞象”,蜀国往往打退了巴国,巴国又卷土而来,战争一持续就是好几年,蜀国不堪其扰。如果要消除这块心腹之患,那么只能彻底征服巴国,巴蜀才能沦为一体,彼此相依。这便是“君子服之,无心腹之疾”的真正含义。巴蜀没有实现统一,最终便宜了秦国,均灭在了秦国的铁蹄下。秦惠文王贬蜀王子弟为侯,以陈庄为蜀相,张若为蜀国守,封巴王为“君长”,置巴郡,巴蜀便成为了秦国在西南的大粮仓。其他三经就交给喜欢《山海经》的朋友自己去按照巴蜀为中心的切入点,再比照其他海内三经中的路途,你就能轻松有序地了解山海世界。由于《山海经》涉及的山川地理以及人文知识大多是由口口相传的巫所诉整理而成,因此受方言影响比较重,往住出现了同音异字、异音异字却指同地的现象,这就需要结合古典来论证了。读懂《山海经》不难,但一定要找准切入点,随着文中的人一起远行,你就打开了山海世界的大门。(图片均来自网络)
最近四川的"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使得《山海经》文化之谜再一次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如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青铜神树",由多重树枝,还有九个朱雀组成,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都有记载。 还有之前出土突出的眼部"直目人像",《山海经》中为也有类似记载。由此,有人推断说《山海经》就是三星堆所在地古人类的杰作,发明和起源地,这也未免太局限性。首先从地理位置和面积广阔上说,《山海经》列举的中国古人生态生活区,远远大于三星堆所在的地区。范围主要涵盖了中国两条中心带,一条大致是新疆塔里木河流域一黄河流域上游地区一渭河流域为中心带(轩辕黄帝文化发源地),第二条中心带以四川岷江起始的长江中下游流域中心带。这两条生物植物家化带有一条连接的交会处,甘肃平原一带(伏羲文化发源地),这在《山海经》中都有记录,由此看来,《山海经》有一部分是中国动植物家化中心和动植物区系学的记录书。那么《山海经》究竟讲了什么?我们还是应该从最新最科学的世界科学家考古学家,人类学家研究来说。《山海经》的研究自古就有,如司马迁《史记》曰《山海经》记载怪物之书,……不敢言也。而对此书研究有突破进展的,还是近100年来科学技术的发达,人们从自然科学角度,和社会科学史。而经多方面考证,证实中国古代典籍《山海经》实际是"中国的博物学史",书中有名的山478座,现依然可以找到还有160座,《山海经》中详细记述中国金属、玉石矿物、山川河流、海洋、森林、动物、植物、药材的分布。同时,《山海经》如其名字,也是记载山和水,以及人类从蛮荒渔猎时代逐步走向原始畜牧时代,游牧地区,狩猎畜牧时代的过渡到农耕文明的过程;其中可证实的动物300种,归属于鸟兽鱼虫四大类,乃是中国古代常见习见的大型动物;家畜等。那么人们会问,既然是这样广博,专业,甚至神秘的"百科全书式的博物志",是怎么写出来的?它其实和《周易》《诗经》一样,其地理,人文,有关活动记载,最早是民间口口相传,后来随着古文字的出现,到了商代,以及春秋战国时期,被那时的有心人收集记录成文。据考证,它的出书时间比最早的书籍《禹贡》还要早。到秦汉时有了专门的皇家史籍官又有增补。于是逐步完善化,最后此书经汉代刘歆的整理,晋代郭璞的注释,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著作。也可谓我国最早的地理博物学古籍。所以,从时间上说,《山海经》是中国极古老的、最有权威性的、明确记载山川地理、自然资源(矿物动物、植物)、民族活动和分布的生态,博物科学巨著,成书时间大概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由于《山海经》的远古记载,我们也能了解到处于蛮荒时期,我们所居住的国土最早的样子,据《山海经》文中列举.中国大地有莽浮之林、邓林等,此种原始大片森林现代几无遗存。《山海经》还记载一些大型动物,如麒麟,犰狳、斑马、湾鳄,现在已从中国大地上消失;其中书中列举的大熊猫、亚洲象、中华(扬子)鳄、猿等虽然还有但已成为濒危物种,这些绝大多数可能由于人工捕杀和环境变化而遭此厄运,也是人类进化过程发展中对自然界的破坏的真实写照。这是非常深刻的教训;山海经中罗列各个图腾族的发明创造,物候天象时令日月出入的观测与预报,推动中国天文学、物候学、历学的发展,还有植物、果实作为食物来源而采集,开创了中国农业的先河;稻的家化,《山海经》中记录了中国特有的蚕丝绸文化,冷兵器一弓箭的改进和创制,剑戈武器一青铜铁业的发展。还有少数民族外婚制、走婚制、还有母系氏族女系权力历史,在《山海经》均有溯源资料;足以说明《山海经》是中国古代人类发展,科学技术文化的经典古籍,中国物质文明工艺文明的集大成记录载体 。
《山海经》是公元前2015年大洪水后、治水成功之后以及商初3次国家普查,其中山经为内部疆域的地理、动植物、矿产等资源普查,所以《山海经》是极其严谨的地理和历史书。根据科学的距离折算、山水位置和形态、甲骨文含义、矿产、风俗等综合分析,可以在地图上通过测量和地理名称比对找到山经所有点位线路,也能对照山经解析海经位置。《山海经》科学解析结果与目前考古遗迹一致,与历史传说差异不大。而且可以发现古河道变化情况和很多历史原本的真相。山经总图如下(大洪水严重时期)海外东南西北经和山海经.海内经总图如下(大洪水严重时期,以及炎黄早期大事记)这两篇原文应该是连接在一起的,而且原文没有东南西北分篇,后人做的分篇、概括以及“一曰”等推测注释。海内东南西北经总图如下(大禹治水成功并疆域扩大后)大荒东南西北经总图(商初)山经和海经解析案例如下:1)西次首经解析图——沿秦岭山脉向西勘察华山就是现在华山,小华山就是现在少华山。2)中次一十一经解析图——沿古汉水、古济水、古视水勘察3)南次首经解析图——沿长江北岸从巢湖向东至海边山海经时期还没有详细的山水定名,所以除个别重要山水有固定名称之外,其它山水基本都是形容词或当地人的称呼。这里的西海指巢湖,“西”和“海”都是形容字,非特指,或者当地古人可能称之为西海。古人大湖称为海,小湖水草多的称“湖”,没水草的称“泊”,所以巢湖对应西海,湖中突起的方形部分是“招摇之山”)4)北次三经解析图——沿太行山脉东侧勘察至东胡、东夷边界区域(含雁门关)5)海内南经解析图——南部沿海势力和东部主要势力“瓯”是远古一种小碗,盛产于温州。“三天子鄣山”为福建漳州市地图东北的天柱山、天竺山、天成山。“番隅”为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地区。据《广东通志·图经》记载:“琼州府,本古雕题、离耳二国”,“离耳”应该对应西汉时期岭南九郡的儋(dān)耳郡,“雕题”为珠崖郡,也就是现在海南岛北部(瞻洲市地区)大概为“离耳”国,南部黎族地区为“雕题”国。“北朐国”为北海突出的勾型地区(朐甲骨文指弯曲的肉干,如下图所示)。“枭阳”指的应该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十万大山阳面靠海的区域(越南边境)。“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对应海内中经“南方苍梧之丘,苍梧之渊,其中有九嶷山,舜之所葬”,也就是指今天湖南省九嶷山所在的山地和舜帝墓葬。“苍梧”是形容词非特指,《海内东经》“苍梧在白玉山西南”的“苍梧”可能指青海省西宁市至海东区域。建木指古蜀国,三星堆可能是原都城,属于炎黄及夏朝番国。建木根据甲骨文翻译最大可能是椰子树,不过因气候变冷四川没有椰子树了,而三星堆的青铜神树最大可能是芭蕉树,不过缺了叶片配饰。其实古中国在公元前3049年之前处于赤道带热带,这也是为什么三星堆祭祀坑大量象牙、犀牛角的原因。三星堆祭祀坑与商朝末期的超级干旱、同期古埃及干旱饥荒大起义(后来摩西带领希伯来人出埃及)有关的全球性超级旱灾有关,祭祀是为了祈祷降雨,但最终因干旱三星堆无法存活被废弃。氐人国就是氐羌。匈奴那时候还很弱范围很小。犬戎一直是从隆中至陕西渭南西安核心昆仑之丘(也是昆仑之虚)至山西运城一线北部敌对国。鬼国对应鬼方遗址。6)海内北经解析图——北部及东部主要势力(包含朝鲜半岛及日本大部分地区),说明朝鲜半岛和日本大部分地区的列国,至少在夏初之前就已经是夏朝的臣属国或藩国“龟山”就是长武县更北边的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的龟山。林氏国对应东胡林人遗址。“凌门之山”应该是吉林省长春市石头口门水库这片山地,“河出其中”指饮马河从这片大山中流出,出口为石头口门村。“凌”本义为冰,被冰冻的石头门就是“凌门”。“阳污之山”应该指吉林市的松花湖这片山地,山水相间就像松花蛋的花纹,河在山中,山在河中,河和山都在整个大山之中,即“河山其中”,“河”指松花江。“污”本义指泥水坑,“阳污”指山的阳面有很多泥水坑,肯定是因为日晒冰雪解冻造成,非常符合地区特征。盖国对应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地区。《山海经》时期的“倭”就肯定不是指日本地区,而应该指 “朝鲜半岛+日本”,可能因为长相、习俗、性格等相近,所以作为一个地区以“倭”统称。这与《前汉·地理志》“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馀国。”、《魏略》“倭在带方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国。度海千里,复有国,皆倭种。”是完全对应的,“依山岛为国”指朝鲜半岛,“度海千里,复有国”指日本,“皆倭种”即都属于“倭”种族。“倭”本意并不是贬义的,本义表示顺从、恭敬(有礼貌)的人,实际是形容一个族群的性格或风俗特征。从前面的古文献来看,“倭”专指日本的情况至少在三国时期(CE220-280年)之后。“列阳”指的应该是沈阳、辽阳、朝阳等一系列名称带“阳”字的地区统称,是“燕”的属地。“列姑射”指朝鲜半岛众多善用弓箭的小国家。“大蟹”指日本的九州岛形状。“明组邑”明显就是名古屋的音译。“逢莱山”最可能指的是日本爱知县凤来寺山(也叫凤来山),“逢莱”为日本古人“凤来”发音的音译。“大人之市”最大可能就是东京。7)海外南经解析图——炎黄族群开拓线路中最核心区域(包括西安、渭南的昆仑之丘,河南洛阳、陇南、山西运城等)的南侧势力勘察,属于直接管理疆域的内部勘察“南山”应该就是陇南市地区,周边有很多南山的地理名称。“狄山,帝尧葬于阳,帝喾葬于阴”应该在河南省安阳市南汤河以北的羑里城地区,汤阴县北就是汤河,汤河北岸土丘应该就是“汤山”。由于商族始祖殷契(帝喾之子)的母亲叫简狄,所以原汤山在商代大荒经中也叫狄山。河南安阳市极其重要,洛阳是炎黄集团随着东扩从陕甘迁都到洛阳,而安阳市殷墟是当时跟九黎战争的边界重镇。蚩尤来犯,黄帝带兵跨过河南河北边界的漳河,在河北“冀州之野”迎击并抓住了蚩尤,铐在树上晒死。额外说一句,《山海经》中记录的黄帝蚩尤之战就这么一句话,所以根本没有后人演绎夸大的那么神奇,也没有神兽怪兽,都是对人物穿着动植物的简要特征描述,让你用10-20个古文字描述现在的印地安人,你也会创造神兽。其实山海经描述的历史极其简单和朴实,比如夸父,夸应该通“跨”表示起马,“父”表示雄壮的男人,由于当时全球超级旱灾河流严重枯竭,夸父不自量力想要跟天斗,追逐太阳希望解决干旱问题,结果从渭河流域出发没到安阳市就在林州(邓林、禺谷为洪谷山)就被渴死了。“应龙已杀蚩尤,又杀夸父,乃去南方处之,故南方多雨。”应龙实际上就是古代迷信社会认为天上负责降雨的龙王,降雨不降雨都归龙管,所以不降雨杀了蚩尤和夸父(实际是渴死的),应龙跑到南方表示南方下雨多。所以神话源头真实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极其简单朴实的真实历史,毕竟古人迷信也是真实历史组成。山海经解析还能发掘出大量历史和中国地理真相,详细解析摘要可以点击链接查看:你也可以解析山海经。有关古中国早期是热带、公元前3049年全球超级海啸导致全球文明灭亡断代和公元前2015年大洪水的解析可以点击链接查看:远古陆桥、大陆环、地球自转轴“偏转”等变化过程-历史巧合系列5。(原创:牛春咏,中国人首先发现的关于全球人类历史和地球物理历史的推理体系,与目前全球考古、古生物、气候、地质完全吻合,校准修正了全球历史年代,修正了包含爱因斯坦支持的一些地球物理学理论,可以解答从盘古大陆至今大量的人类历史和地球未接之谜)。中国人就算民科严谨论证为什么不能为中国争光?!中国为什么不能走在历史和地球物理研究的最前列,而不是总跟在国外后面!支持我的朋友们别忘了点赞、欢迎多多转发!谢谢!科学多一些纯粹,世界就多一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