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易经……。
“道德经”博大精深,论治国、议兵事、说修身、话养生、针砭时弊,天下事物无所不包。然核心者,谓道言德,说尽人与自然之规。认真研习“道德经”,可使人开悟、明白活的价值。
中华文化的悠久璀璨博大精深,竟被老子寥寥数语提纲契领一带而过。
1、自知之明
出自《道德经》第33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道法自然,归根结底就是尊重自然规律,顺应人性,因势利导。而自知之明是幸福卓越的基础。
2、慎终如始
出自《道德经》第64章: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孟子说“人皆可为尧舜”是中肯之言,而为什么伟大的人少?其一,选对方向很难;其二,慎终如始的人太少。
3、和光同尘
出自《道德经》第56章: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虽然有光芒,但是却不会那么耀眼,不会过于招摇。这是处世远祸的智慧,而又何尝不是修行的一种境界呢,所谓过犹不及,儒家中庸之道即是此意。
4、多藏厚亡
出自《道德经》第44章: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和气生财,而又反哺社会,则恬淡而安心;奸商渔利 、欺行霸市的黑社会,一遇扫黑除恶即烟消云散。
5、祸福相依
出自《道德经》第58章: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首开先河,时刻地论述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世界哲学史的源头。康德、黑格尔等欧洲哲学家是截取《道德经》来优化欧洲哲学。
6、天道好还
《道德经》第30章: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
有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语: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这就是天道好还。保障幸福生活的机抒就是“敬畏”!时下“坑爹门”、“坑夫门”的闹剧,都是缺了敬畏。
7、知足不辱
出自《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懂得满足,才不会遭受屈辱。股市赔得底儿掉,不在于投资有风险,而在于贪心。被骗的人不要怪罪骗子太多,而要少占便宜。
8、知止不殆
出自《道德经》第44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张弛有度,适可而止,就不会遭遇危险。
9、虚怀若谷
出自《道德经》第15章: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
胸怀像山谷一样深广。形容十分谦虚,能容纳别人的意见。
谦虚的人懂得怎样尊敬别人,包容别人。这样的人更会得到尊重和爱戴,更有机会达成自己的目标。
10、大器晚成
出自《道德经》第41章: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铸一个酒杯,一天就够。铸司母戊鼎则需要十年。能担当大事的人要经过长期磨练,成就功名往往较晚。曾子是后进生,从小木纳、反应慢、开窍儿晚。长大后却意志坚定、思想深邃。在那礼崩乐坏的时代,是曾子传递了孔子的学说。
倘使每个老师和家长都能仁者爱人、因材施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都避免拔苗助长,那么,每个孩子都可以伟大。
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哲学家,创立了道家学派学说。老子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传播了道家的思想理论。老子著有《道德经》一书,提出了道法自然,辩证法思想,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的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在修身方面,老子作为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其主张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老子是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与庄子合称老庄。在唐朝时期,更是被追认为李姓的始祖。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是全球出版发行量最大的作品之一。天道自然无为是《道德经》的主旨,在二千五百年前,老子之道是在从根本上改造原始道论基大础上的一个伟大发明。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政治,文化。描写了不同阶级,不同阶层,反映了人们的各种现实关系,《老子》(即道德经)在这些方面有很大的成就。
老子留给后人的思想就是“道德”智慧,它涵盖太广了,无所不在,是中国文化的一座里程碑。中国文化起源于伏羲氏,发展于周文王,完善于《道德经》。
《道德经》是老子对《易经》的客观阐述,由于《易经》时代还没有文字,只能以卦象来表达思想。老子以文字的形式详细而又准确的表达了《易经》的观点。老子以“道”为宗,阴阳为旨,涵盖了天地人,万事万物的本质。其描述深入浅出,深奥玄妙,具有划时代的经典意义。特别是《道德经》开篇几段文字,意味深长,历久弥新。
《道德经》留给后人的最大财富是“道德”,但后人对他的曲解和运用,令人惋惜。道是宗旨,德是依道而行,有道,才有德行。道德是自然规律,而人心总是自私的,把道德理解为善良或者仁义,更多的是用来攻击对手的词语。人有人道,私心越发背离大道。《道德经》有句话“域中有四大,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多么深刻和理智。《道德经》具有通天近神的智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后人根据《道德经》,创立了道教,也是当之无愧的国教。传统文化中儒释道,是以道为核心的,儒在事间,释在世外,道在中间,不内不外,进退自如,刚柔并济。乱世的道人入世都是智慧的化身,能扭转乾坤,平定天下。像诸葛亮、刘伯温,都是修炼得道的高人。
老子留给后人的道德智慧,值得永久的传承下去,其实已经融入到中国人的血脉里了。每当诵读《道德经》就倍感亲切,身心愉悦,因为那是我们的根。
无为而治、韬光养晦、相反相成、上善若水。
1、无为而治的思想不是让大家什么事都不做,而是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要有太多的计划、期望,对待事物尽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对结果不要执着,不要强求;
2、韬光养晦是叫人为人处事要低调,要有包容万物的胸襟,对待他人要宽容有度,这样才能不断吸收外界的精华,提高自己的境界和人格;
3、相反相成的意思大部分人都是懂的,近义词有喜极而泣,否极泰来等等,还有一句大家熟知的古语“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意思都是正反、好坏都是相互依存的,循环成为一个整体。道生万物,而道会根据相反相成的原则循环往复持续运转,这就告诫世人:高兴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身处逆境的时候也不要过度悲伤,时刻保持内心的平和宁静才是了应该秉持的心态;
4、《道德经》原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用白话文来说就是:最高的善良是像水一样。水最擅长滋润万物却不争功劳,水总是往低处流,处在大家都厌恶的低处,这就接近于大道了。水无形,容于一切,看似最柔弱,却又具备覆舟之力。只是它无视功利罢了,不仅独善其身,而且改造万物,滋润万物,成就万物,这就是善良最高等级。
(图片来自余秋雨教授所著《中国文化课》)
老子在国际上比孔子的名气要大,不过现在的中国人大多都健忘了 ,中国上下五千年,大多的文化只传承了两千年。那三千年其实就是黄老文学
老子的思想
老子的宇宙观
《老子》一书以其独特的视角,为我们探究了宇宙的形成、万物的本源、国家的治理等一系列重大的哲学问题。概括起来,《老子》有三大内容,即谈宇宙、谈人生、谈政治。老子思想中,首要的是老子的宇宙观。老子的宇宙观是其政治观和人生观的基础。
《老子》第一篇开篇明义:“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老子描绘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可以为天地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正是这个神奇的“道”,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却是真真切切存在的,老子告诉我们:“道之为物,惟恍惟忽。恍兮忽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好神秘的“道”!那个被称为天地之母的“道”,自然就是宇宙万物发生起源的根本了,研究者指出,有和无是“道”运作时的两种状态,无是产生天地的动力;有是万物的本始。所以老子最后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今天我们所谓“无中生有”大概是出于老子的这段论述了。
这个称为宇宙本源的“道”生发的结果如何呢?老子告诉我们:“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是太极,“二”即两仪,谓天地也。“三”被认为是八卦。于是整个宇宙的演变在道的作用下就轰轰烈烈地开始了。
“道”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大道无形,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法自然”。(《老子》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或效仿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称之为“玄德”(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不仁,并非不讲仁义,而是“道”顺任自然,无所偏爱精神的体现,所以万物在它看来,来去生灭,都如刍狗一样。老子通篇所述者,一“道”一“德”,并不包括低层次的仁、义、礼、智、“道”体现在自然界中,就是“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大道无形,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怠”, 无所不在,不以任何意志为转移,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道法自然”。(《老子》原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法”是效法或效仿的意思。)它告诉我们,道的最大特点是“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老子称之为“玄德”(万物各自体现出的本性就是“德”)。老子又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不仁,并非不讲仁义,而是“道”顺任自然,无所偏爱精神的体现,所以万物在它看来,来去生灭,都如刍狗一样。老子通篇所述者,一“道”一“德”,并不包括低层次的仁、义、礼、智、信,虽然如此,读者当知,修道或修德者,须从细微处着眼,如佛法所言:“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须知没有开悟之前空言“得道”,妄言“视万物为刍狗”,则为悖道,遂成恶趣。 信,虽然如此,读者当知,修道或修德者,须从细微处着眼,如佛法所言:“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须知没有开悟之前空言“得道”,妄言“视万物为刍狗”,则为悖道,遂成恶趣.
你这玩意提问怎么就骂人?你老子教给你吃,教给你喝,教给你头条瞎胡说?
你想给你后人留什么文化得看你喝了多少墨水知道不?
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记住喽!
- 下一篇:你见过的搞笑的古人故事有哪些?
- 上一篇:为什么首都不定在南京?